基于平衡线圈技术的金属探测器设计

基于平衡线圈技术的金属探测器设计

论文摘要

金属探测器是一种金属检出设备,它利用电磁、射线等物理原理,对混合物品或人体中的金属物质(如铁、铜、不锈钢等)产生感应信号,来达到剔除或报警作用。金属探测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应用到探雷和探测地下金属到现在的食品、橡胶、木材加工等方面的质量安全检测,它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与此同时功能上的提高和完善也受到广大客户的关注。目前,高精度金属探测器主要依赖进口,虽然性能较高,但是价格昂贵。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向着高精度、高品质方向发展,高精度的金属探测器市场将会十分广阔。因此,研发一种高精度且成本相对较低的金属探测器,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金属探测器的研究现状,对于目前国内外探测器的设计开发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依据通电线圈磁场基本电磁特性,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常规平衡线圈的磁场分布情况,推导出金属进入线圈前后磁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本课题要求,改变线圈排列方式,设计了一种矩形平衡线圈模型,来提高检测精度。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设计了一种由控制电路、探头、单片机、传动系统等构成的灵敏度可调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的实现方案。核心部分是控制电路和探头的设计。控制电路部分,经过频率整定、滤波、放大等环节,生成的正弦波信号应具备频率稳定,波形好,功率较大的特点;经过滤波、放大、信号调理、峰值保持等环节,所获得的信号应能够准确反应接收信号的特征参数,稳定性好,并能排除干扰。探头部分,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大小和相对位置进行精确的设计,保证探头的可靠和稳定。本文对上述环节的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相关的原理图和部分参数。软件部分主要实现了检测数据的分析、参数的设定和存储、显示部分的控制以及报警信号的产生,而其数字滤波部分,则是对硬件部分的有益补充。本文给出了上述各个模块的实现过程及流程以及整个系统的流程图。此外,本文对于金属探测器其它部分即电源部分和传动部分的设计等也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验展示了本课题设计的金属探测器的检测效果以及功能特点,并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金属探测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在探测器中的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金属探测器的发展现状
  • 1.1.2 金属探测器的应用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 1.2.1 金属探测器的研究现状
  • 1.2.2 金属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平衡线圈磁场分析
  • 2.1 通电线圈磁场的分布
  • 2.1.1 圆形线圈的磁场分布
  • 2.1.2 矩形线圈的磁场分布
  • 2.2 金属与线圈磁场系统分析
  • 2.3 平衡线圈磁场分析
  • 2.3.1 圆形平衡线圈磁场分析
  • 2.3.2 矩形平衡线圈磁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检测原理及系统结构
  • 3.1 基本原理
  • 3.2 系统构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属探测器总体设计
  • 4.1 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4.1.1 正弦信号产生
  • 4.1.2 功率放大电路
  • 4.1.3 变压器扩流
  • 4.1.4 接收信号放大电路
  • 4.1.5 峰值保持电路
  • 4.1.6 信号调整
  • 4.1.7 相位检测电路
  • 4.1.8 AD转换
  • 4.1.9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 4.1.10 数字滤波
  • 4.1.11 显示电路
  • 4.1.12 电源和接地系统设计
  • 4.2 控制电路软件设计
  • 4.3 探头设计
  • 4.4 传动系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和分析
  • 5.1 探测器设备制作
  • 5.1.1 控制电路
  • 5.1.2 探头和支架
  • 5.2 抗干扰设计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1 信号的波形
  • 5.3.2 检测信号的波形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人体头部模型的经颅磁刺激反向线圈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9(06)
    • [2].线圈距离可变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01)
    • [3].用于钢板厚度测量的常用电磁超声线圈特性研究[J]. 中国测试 2020(04)
    • [4].多级管状线圈加载装置的线圈优化及电参数影响[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20(03)
    • [5].干扰因素对罗氏线圈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 2020(06)
    • [6].~1H/~(31)P双核并行磁共振成像线圈的研究与设计[J]. 波谱学杂志 2020(03)
    • [7].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J]. 防爆电机 2020(04)
    • [8].放电线圈的二次短路与保护措施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7)
    • [9].多功能线圈类设备综合参数测试装置的研制[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7(04)
    • [10].罗氏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3(21)
    • [11].肠道微型仿尺蠖式机器人机载供能线圈优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02)
    • [12].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面盘式线圈优化设计[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17)
    • [13].一种较精确的线圈设计方法[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40)
    • [14].具有变化线圈的纬编针织物[J]. 国际纺织导报 2015(12)
    • [15].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分析[J]. 物理通报 2012(03)
    • [16].任意空间位置两多边形多匝线圈的互感计算[J]. 价值工程 2013(31)
    • [17].线圈并联时通过两个线圈磁通量的关系[J]. 电子科技 2012(12)
    • [18].放电线圈和电压互感器的对比[J].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08(02)
    • [19].磁共振系统梯度线圈支撑结构的拓扑优化[J]. 计算机仿真 2020(08)
    • [20].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偏移情况下的效率提升[J]. 测控技术 2017(05)
    • [21].数值模拟线圈参数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温度及流场分布的影响效应[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7(06)
    • [22].高聚焦度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11)
    • [23].颈动脉线圈在3.0T磁共振颞下颌关节扫描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5(13)
    • [24].折叠变形磁刺激圆形线圈空间磁场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3)
    • [25].罗氏线圈互感分析与仿真计算[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8)
    • [26].基于双拾取线圈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9)
    • [27].基于视觉测量技术构建针织线圈三维结构[J]. 针织工业 2014(12)
    • [28].关于通过线圈某一面磁通量的讨论[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0(05)
    • [29].B处线圈无电流[J]. 物理教学探讨 2015(06)
    • [30].经颅磁刺激圆形线圈变形对空间磁场分布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3)

    标签:;  ;  ;  ;  

    基于平衡线圈技术的金属探测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