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时间尺度效应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时间尺度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建国以来,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具有什么样的时间效应,大、中、小城市间发展是否均衡,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是否合理,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论文对国内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引入“等级钟”、“等级距离钟”和“半衰期”理论,研究了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现状特点,利用建国以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全市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这些城市的规模结构演变、位序—规模分布演变,描绘并分析了这些城市的“等级钟”、“等级距离钟”和“半衰期”。利用历史人口数据,描绘并分析了公元0年~公元2000年30个历史城市的“等级钟”。文中还对东北资源型城市的衰弱、东部沿海城市的兴起、“长三角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的规模结构演变、位序—规模分布演变结果表明,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的数目与人口总量、经济总体规模不平衡;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总趋势是日益均衡的;80年代以后,我国地级市数量增加很快,其中发展最快的是64~256万人口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②“等级钟”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北京、重庆、武汉等特大城市的等级钟变化较小,城市位序一直居于前列;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的等级钟变化较大,城市位序逐渐下降;东部沿海部分城市的等级钟变化也较大,其位序迅速上升;西部和内陆的一些城市等级钟没有变化,其位序一直处于100名之外。③“等级距离钟”研究结果表明,高位序的城市变化距离很小,而低位序和新设立的城市变化距离很大;整个城市系统变化较平缓,仅在1980~1985年间和2000~2005年间出现较大改变。④“半衰期”的研究结果不太明显,但仍然可以看到1980年前100位的城市前半衰期明显小于后半衰期,新兴城市替代传统城市的速度加快。⑤对历史城市的“等级钟”研究表明,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位序与其政治地位密切相关;沿海、沿江城市的位序与地理条件和经济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城市与城市规模
  • 1.1.1 城市与城市的界定
  • 1.1.2 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
  • 1.2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回顾
  • 1.2.1 1949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发展
  • 1.2.2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主要理论概述
  • 2.1.1 城市首位律
  • 2.1.2 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 2.1.3 城市金字塔
  • 2.1.4 二倍数规律
  • 2.1.5 位序—规模律
  • 2.1.6 位序—规模律的分形特征
  • 2.1.7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 2.1.8 城市规模发展规律
  • 2.2 “等级钟”和“城市半衰期”理论
  • 2.2.1 “等级钟”理论
  • 2.2.2 对数“等级钟”理论
  • 2.2.3 “等级距离钟”理论
  • 2.2.4 “城市半衰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时间尺度效应
  • 3.1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研究状况
  • 3.2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现状特征
  • 3.3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的分形研究
  • 3.4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时间尺度效应
  • 3.4.1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量变化
  • 3.4.2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规模结构演变分析
  • 3.4.3 地级以上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演变
  • 3.4.4 地级以上城市的等级钟演变
  • 3.4.5 地级以上城市的等级距离钟演变
  • 3.4.6 地级以上城市的半衰期
  • 3.5 我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历史城市的时间尺度效应
  • 4.1 我国城市的起源
  • 4.2 我国历史城市发展的特点
  • 4.3 我国历史城市的等级钟
  • 4.4 我国历史城市的发展趋势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5.1 总结与展望
  • 5.2 城市体系发展趋势展望
  • 5.3 对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疑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规模等级对农民工核心家庭团聚状况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8(05)
    • [2].四川省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3].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3)
    • [4].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08(12)
    • [5].“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J]. 教育现代化 2020(46)
    • [6].“四为”思考 解答第一方队新命题[J]. 宁波通讯 2015(19)
    • [7].基于H/T断裂点法的POI自然城市规模等级测度[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3)
    • [8].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6)
    • [9].东亚地区城市体系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1(04)
    • [10].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5(11)
    • [11].俄罗斯的城市化演进及发展趋势[J]. 上海城市规划 2014(05)
    • [12].基于城市流理论的甘肃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化研究[J]. 兰州学刊 2014(03)
    • [13].略论抗战时期贵州城市体系的变迁[J]. 城市史研究 2014(01)
    • [14].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与转型[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06)
    • [15].新疆大城市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6)
    • [16].中国城市化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J]. 唐山学院学报 2011(04)
    • [17].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湖北省城市体系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2)
    • [18].徐州都市圈层级体系优化研究[J]. 经济论坛 2017(04)
    • [19].政府创新投入和城市规模等级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9(05)
    • [2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大城市发展问题研究[J]. 新疆财经 2011(05)
    • [21].高质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08)
    • [22].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空间分工结构的特征及效应[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3].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空间特征及其优化战略决策解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0)
    • [24].城市化转型发展的德国经验[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07)
    • [25].基于分形理论的四川盆地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3)
    • [26].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格局与提升策略初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7].京津冀城市等级体系分析[J]. 品牌(下半月) 2015(08)
    • [28].胶东半岛向往“大城市”[J]. 走向世界 2010(10)
    • [29].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广东省城市体系结构研究——以21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为例[J]. 新经济 2016(18)
    • [30].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标签:;  ;  ;  

    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时间尺度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