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

论文摘要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经济的崛起。30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经济总量屡创新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经济贸易的各项指标更是“一支独秀”,描绘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增长和变化历程。加入WTO后中国以特有而持续增长的经济、巨大而无限扩张的市场、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发达国家投资的首选。“中国制造”已经在上百个产品领域以世界第一的身份傲视全球。然而在中国经济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上已经成为“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的同时,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贸易数量和贸易结构发展的“漂亮数据”背后隐藏着三个“逻辑不一致”的有趣现象:1、中国贸易量的超高速增长与中国本土产业升级的逻辑不一致;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演进的逻辑不一致;3、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高度化与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逻辑不一致。不一致的背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贸易顺差,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市场扩张,以劳动密集为主的出口结构以及在国际贸易话语权方面的无力,无不体现出中国外贸“量大力小、量增价减”的现状,体现出“贸易大国”背后“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弱小”的经济发展悖论。在这种状况下,单从产品是哪国制造或从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例,已经很难判断经济组织所获得的利益。宏观统计数据只能粗略展示全球经济的地区分布,却几乎不能发现全球产业价值链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真实形态和内部结构,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挑战。理性的思考发现,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分工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成就,还是存在的问题,都决定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贸易发展的模式。因此,关注新的国际分工,引入新的理论框架,解读中国贸易发展的特殊现象,从而实现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它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为对象,将生产、销售、研发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各自的分环节配置于世界各地任何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地方,并伴有中间产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出口。这种分工体系,使得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因此研究和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特别是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弱小”的悖论,开辟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演进有机融合,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以中国对外贸易为切入点探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问题。文章按照以下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提出论文研究的问题,对“贸易大国”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现实考察。主要从对贸易大国的冷静思考入手,通过对中国本土产业发展的总量和结构对比分析、对中国各类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两类代表比较优势典型指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中国外贸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三个逻辑不一致”现象,并通过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指出现象背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大国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小国”悖论。从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中国贸易的发展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贸易发展这种特殊现象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什么逻辑关系?为什么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对此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其次,探讨和构建了论文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对国际贸易新框架—全球价值链分工发生的背景、内在机理以及经济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从贸易与分工的基础理论支柱—比较优势入手,通过对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大,建立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简单模型,指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是内涵扩大的综合比较优势(成本比较优势+附加值比较优势);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贸易利益、结构转化及其贸易发展模式,指出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不平等的本质;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作用于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传导机制模型,为在开放条件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论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引入分析视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贸易领域的“三个逻辑不一致”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大国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小国”悖论进行了分析解读。由此发现,中国贸易量的超高速增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主要是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以FDI为主的加工贸易的扩张;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高度化主要是基于全球价值链中“两低一高”(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经济发展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以外资企业主导的贸易主体结构和以加工贸易主导的贸易方式。而中国贸易发展表面上似乎矛盾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在必然性。然后,论文把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运用于我国,分析了在这一新的分工体系下,中国如何通过重新定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实现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既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难得的发展要素和空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克服这些风险取决于发展中东道国在天赋的劳动力优势以外培育其他现代要素优势的速度和能力,更取决于政府和企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刻认识,以及选择何种思路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发展选择。所以论文这部分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新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产业升级的压力,指出中国产业升级与就业的“两难选择”,基于此提出了我国重新定位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国优势组合,并分析了重新定位后中国产业发展的格局。最后,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战略构想—基于价值链整合的产业转移战略。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贸易大国与竞争力小国”的经济发展悖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探索变革过程中与全球产业范式相匹配的中国产业发展战略,以推进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思路要服从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运作机制,从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入手,着眼于整个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将技术进步、产业融合、要素投入转变相结合。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整合,有效地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就业结合起来,使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附加值最大化,最终实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价值链整合的产业转移战略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战略核心:通过价值链整合进行价值链创新;2、战略实施的两条路径:基于外向推动的国际制造业集约化承接和国际服务业有序承接的路径;基于自主成长的中国产业适度外移路径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路径;3、战略实施的三个层次:产业价值系统整合、产业价值链内部整合、企业内部价值链整合;4、战略实施的保证:政府主导机制作用下的“有限有为”政府。总括全文: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拓展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数量和结构方面超高速发展的实证分析而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悖论”(贸易大国与竞争力小国)是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对我国各要素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路选择和我国基于价值链整合的产业转移战略的提出是理论分析及其应用的重要体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政府的作为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剖析是论文研究的进一步延伸。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悖论
  • 一、一个描述:中国外贸大而不强的尴尬
  • 二、中国外贸领域的“三个逻辑不一致”现象
  • 三、中国经济发展悖论:贸易“大”国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小”国
  • 四、中国经济发展悖论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
  • 五、全球价值链分工: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悖论的新视角
  • 六、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广域视野
  • 第二节 研究的逻辑思路和方法
  • 一、论文研究的逻辑思路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框架、创新与不足
  • 一、论文的基本框架
  • 二、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三、论文的研究难点和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研究综述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界定及相关概念
  • 二、国外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
  • 三、国内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研究的简要综述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性研究综述
  • 一、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 二、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回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贸易大国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考察
  • 第一节 贸易大国的确立: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和结构演进
  • 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
  • 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 第二节“漂亮数字”的背后:“三个逻辑不一致”现象
  • 一、中国贸易量的超速增长与中国本土产业的升级逻辑不一致
  • 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与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逻辑不一致
  • 三、中国外贸规模的超速扩张和结构高度化与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逻辑不一致
  • 第三节 贸易大国背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低位徘徊
  • 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 二、WEF 与IMD 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 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的总体描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贸易分析新框架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经济学意义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实质:基于价值等级体系的“价值再造”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国际分工新格局:金字塔型的“三重结构”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决定基础:从传统比较优势到扩大的综合比较优势
  • 一、国内外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基础的研究
  • 二、成本价格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 三、附加值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 四、全球价值链分工决定:成本比较优势与附加值比较优势的统一
  • 五、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比较优势要素内涵的扩展
  •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析:从国家比较优势到世界比较优势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跨国公司利益形成机制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的不平等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不平等的理论根源
  •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传导机制分析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外向推动的三条路径
  • 二、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转移的传导机制分析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两个阶段
  • 四、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传导机制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悖论的解读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FDI 与中国对外贸易
  • 一、FDI 企业对中国外贸的贡献
  • 二、FDI 与中国贸易发展的三个逻辑不一致
  •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加工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
  • 一、加工贸易对中国外贸的贡献
  • 二、加工贸易与中国外贸领域的三个逻辑不一致
  •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悖论的解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定位分析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新内涵
  •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不同视角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升级轨迹
  •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压力分析
  • 一、比较优势与“贫困化陷阱”
  • 二、后发优势与“就业瓶颈”
  • 三、大国情形与“两难选择”
  • 第三节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重新定位:基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国优势
  • 一、定位原则:单一理论模式向组合理论模式的转变
  • 二、定位原则理论描述: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国优势
  • 三、重新定位:基于中国现实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国优势组合
  • 四、重新定位后未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战略构想
  • 第一节 战略基本框架:基于价值链整合的产业转移战略
  • 一、战略的提出:价值链整合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 二、战略的内涵:创造价值优势
  • 三、战略体现的原则:基于大国国情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统一
  • 第二节 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价值链整合的三个层次
  • 一、宏观:产业价值链的系统整合
  • 二、中观:产业价值链内部的整合
  • 三、微观: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
  • 第三节 战略实施的路径:基于外向推动与自主成长的产业转移
  • 一、外向推动路径:国际制造业的集约型承接和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有序承接
  • 二、自主成长路径:中国产业的对内梯度转移和对外适度外移
  • 第四节 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政府主导机制下的“有限有为”政府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政府主导机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的重要意义
  • 二、政府主导机制下:政府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的关键作用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