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

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

论文摘要

严歌苓,是北美新移民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游走在小说和剧本创作两个领域,成绩斐然。同时进行小说与剧本双栖创作的独特经历使严歌苓自然地在其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电影创作的经验,融入了影像表达的技巧。在她的小说中,蒙太奇、特写镜头、视听化对白等大量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其小说文本体现出一种极具个性魅力的视听化特征。本文以严歌苓的小说为例,运用细读法对小说文本进行微观分析,试图说明严歌苓小说创作与声音、色彩、光影、镜头等影视艺术表现手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影视艺术对当代小说的影响,揭示小说与影视在新时代形成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价值是:一方面,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小说创作与影视艺术进行沟通的现实意义,为当代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拓宽了当代小说研究的视域;另一方面,对小说与影视艺术互动关系的探讨,也有利于丰富小说创作自身的表达技巧,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使小说艺术在影视时代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芒。总之,这一研究方法对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及文艺创作和鉴赏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前言
  • 1.1 严歌苓小说研究综述
  • 1.2 对小说视听化概念的界定
  • 2.严歌苓小说创作呈现视听化特征的文化语境
  • 2.1 当代小说的影视化转向
  • 2.2 严歌苓个人的创作经历与兴趣爱好
  • 3.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视听化特征
  • 3.1 严歌苓小说的可视性
  • 3.2 严歌苓小说的可听性
  • 4.严歌苓小说的特质与其创作的启示
  • 4.1 严歌苓小说的特质
  • 4.2 严歌苓小说创作的启示
  • 结语
  • 注释
  • 参考书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严歌苓小说中边缘化女性形象研究[J]. 科技资讯 2020(01)
    • [2].自由与超脱的进境——严歌苓小说创作比较谈[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 [3].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新趋向——以严歌苓近十年来长篇小说为中心的考察[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9(03)
    • [4].浅析严歌苓小说《芳华》改编成电影的不足之处[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2)
    • [5].介于短篇小说与散文之间的“互文”文体双生花——评严歌苓新作《穗子的动物园》[J]. 南方文坛 2020(03)
    • [6].严歌苓小说影视化改编现象探析[J]. 汉字文化 2020(11)
    • [7].战争、女性与权力——论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空间书写[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4)
    • [8].严歌苓小说《舞男》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探究[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0(04)
    • [9].“严歌苓文体”的审美意义——读钟海林的博士论文有感[J]. 名作欣赏 2020(25)
    • [10].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嬗变及其意义[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5)
    • [11].论严歌苓小说中的“窥视”书写[J]. 大众文艺 2018(24)
    • [12].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3].严歌苓小说中的戏曲叙事策略[J]. 写作 2019(01)
    • [14].女性的命运时空:严歌苓创作的成长节点与小说的艺术特色[J].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3)
    • [15].严歌苓小说语言风格探析[J]. 当代文坛 2019(04)
    • [16].动物的“性”和魅力——严歌苓小说中动物叙事的生态体认[J]. 名作欣赏 2019(26)
    • [17].严歌苓小说与影视剧改编对比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9(09)
    • [18].严歌苓小说电影改编热现象研究[J]. 电影评介 2018(04)
    • [19].严歌苓创作中“文革”叙事的独特视角探析[J]. 新西部 2018(14)
    • [20].严歌苓小说中女性的生存悲剧——探究其出国经验是阵痛还是资源[J]. 名作欣赏 2018(14)
    • [21].浅析严歌苓作品中军人形象的独特性[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22].论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8)
    • [23].“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严歌苓《老人鱼》解读[J]. 名作欣赏 2017(03)
    • [24].“异域”与“历史”书写:讲述“中国”的方法——论严歌苓的小说及其创作转变[J]. 文学评论 2016(05)
    • [25].历史的通俗化、美学与意识形态——严歌苓小说批评[J]. 长江文艺评论 2016(01)
    • [26].探究严歌苓作品深受导演青睐的原因[J]. 就业与保障 2016(10)
    • [27].温和的反思与理性的同情——论严歌苓的《陆犯焉识》[J]. 名作欣赏 2017(22)
    • [28].严歌苓自称文学是最真实的家园[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29].严歌苓《床畔》中英雄话语权力的建构与瓦解[J]. 文学教育(上) 2017(04)
    • [30].女性视角下的移民生存与人文关怀——论严歌苓的《扶桑》[J]. 大众文艺 2017(04)

    标签:;  ;  ;  ;  ;  ;  

    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