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外周血中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的检测

119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外周血中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的检测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MDSC的检测,试图探讨MDSC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为制定梅毒血清固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对我院皮肤性病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9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CD11b+CD33+ HLA-DR- MDSC的比例,同时分析MDSC比例与患者血清固定病程长短及血清固定RPR滴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发病特征:梅毒血清固定主要发生在性行为活跃的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1:2.5,自由职业者、工人、个体户占68.07%,高中及初中的文化水平者占64.7%,49.58%的患者合并感染其他性病。2.梅毒类型及RPR初始滴度:显性梅毒25例(21.01%),潜伏梅毒94例(78.99%)。RPR初始滴度:19例(15.97%)1:64;41例(34.45%)1:32;28例(23.53%)1:16;18例(15.13%)1:8;8例(6.72%)1:4;5例(4.20%)1:2。3.梅毒血清固定形成时间:显性梅毒血清固定形成时间:17例(68.00%)在半年以内;4例(16.00%)在半年至一年内;4例(16.00%)在一年以上。潜伏梅毒血清固定形成时间:46例(48.94%)在半年以内;26例(约27.66%)在半年至一年内;22例(约23.40%)在一年以上。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脊液检测:24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测,14例TPPA(-)RPR(-);10例TPPA(+)RPR(-)。1例白蛋白量升高,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脑脊液颜色、压力、白细胞数均正常。24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5.血清固定合并妊娠: 23例梅毒血清固定妊娠妇女经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规则抗梅治疗后,RPR滴度无增高,未发生梅毒疹,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足月分娩率为95.65%,早产儿发生率仅为4.35%;胎儿出生时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发育均未见异常; TPPA(+)RPR(+)者3例(13.04%),TPPA(+)RPR(-)19例(82.61%),TPPA(-)RPR(-)1例(4.35%);无早期先天显性梅毒儿。随访:RPR均于出生后6个月转为阴性,TPPA均于出生后9个月转为阴性;随访2~3年,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无异常。6.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60例非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检测了T淋巴细胞亚群,32例(53.33%)正常, 28例(46.67%)异常,其中26例(43.33%)CD4+ T细胞降低,21例(35.00%)CD8+ T细胞升高,23例(38.33%)CD4+/CD8+比值降低。7.MDSC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MDSC比例分别是13.00%±9.22%、6.20%±3.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潜伏梅毒患者较显性梅毒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清固定。2.梅毒血清固定可能与无症状神经梅毒有关。3.梅毒血清固定合并妊娠妇女使用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安全、有效,且能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4.CD4+/CD8+比值降低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有关。5.外周血中的MDSC明显升高,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原因之一。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119 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第二部分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MDSC 的检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J]. 黑龙江医学 2019(11)
    • [2].免疫调节剂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与展望[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01)
    • [3].梅毒血清抵抗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9)
    • [4].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10)
    • [5].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10)
    • [6].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4)
    • [7].梅毒血清固定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学 2016(01)
    • [8].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表达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1)
    • [9].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6例临床及脑脊液检测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12)
    • [10].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趋化因子受体的研究[J]. 浙江医学 2016(05)
    • [11].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检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2)
    • [12].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J]. 传染病信息 2015(03)
    • [13].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04)
    • [14].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结果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03)
    • [15].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0)
    • [16].孕前梅毒血清检查对流产率及胎儿缺陷的控制作用[J]. 当代医学 2017(21)
    • [17].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其关系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7(08)
    • [18].浅析3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口岸卫生控制 2016(01)
    • [19].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03)
    • [20].宝安区石岩街道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02)
    • [21].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2].梅毒血清固定[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04)
    • [23].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检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05)
    • [24].中西药干预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2(01)
    • [25].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10)
    • [26].免疫相关因素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05)
    • [27].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6)
    • [28].梅毒血清固定与IL-2、IL-12及IL-10的相关性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06)
    • [29].梅毒血清检查阳性应复查[J]. 家庭医学 2010(03)
    • [30].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5)

    标签:;  ;  ;  ;  

    119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外周血中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