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和工程菌联合施用修复铜、镉污染土壤

秸秆和工程菌联合施用修复铜、镉污染土壤

论文摘要

本试验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试验,试验田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庙宇垴村杨家湾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土壤铜、镉含量均超标,其中铜属轻度污染,镉属重度污染。试验选取当地常种蔬菜——生菜为供试植物,评价了土壤中施用稻草秸秆(5.2t ha-1、10.3 t ha-1和23.2 t ha-1)和表面展示工程菌(X4/pIM)对生菜生长、品质指标、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及土壤铜、镉形态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能够显著促进生菜生长,但对生菜品质影响不一。秸秆处理中,生菜株高和产量分别增加6~23%和28~86%,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硝酸盐含量增加7~34%;秸秆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生菜株高和产量分别增加8~20%和44~72%,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维生素C含量增加22~38%,秸秆(10.3 t ha-1)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硝酸盐含量增加15.85%。2.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能够显著降低生菜根系及茎叶中铜含量。秸秆处理中,生菜根系和茎叶中铜含量分别下降19~35%和18~32%;秸秆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生菜根系和茎叶中铜含量分别下降24~42%和33~62%。3.随着稻草秸秆施用量增加,生菜根系镉含量逐渐升高,茎叶镉含量逐渐下降。秸秆处理中,生菜根系镉含量增加1~18%,生菜茎叶镉含量降低33~55%;秸秆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生菜根系镉含量增加6~40%,生菜茎叶镉含量降低51~67%。4.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能够显著增加非根际土壤pH和总有机质含量(TOM)。秸秆处理中,非根际土壤pH增加0.23~0.59个单位,总有机质含量增加24~40%;秸秆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非根际土壤pH增加0.43~0.66个单位,总有机质含量增加22~36%。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对根际土壤pH和总有机质(TOM)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秸秆处理中,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显著增加21.9~55.5%,非根际土壤没有显著变化;秸秆(5.2 t ha-1)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非根际土壤DOM显著增加24.2%,根际土壤降低17.3%,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变化。5.随着稻草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粒径(50~200μm)颗粒状有机物(POM)含量逐渐降低,粗粒径(200~2000μm)POM含量逐渐增加。秸秆(23.2 t ha-1)处理中土壤粗粒径POM含量显著增加;秸秆(10.3 t ha-1)和工程菌联合处理后,细粒径和粗粒径POM含量均显著高于秸秆处理。6.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后,土壤粗粒径(200~2000μm)和细粒径(50~200μm)POM结合铜、镉的量均显著增加。秸秆和工程菌联合处理中土壤细粒径POM结合铜、镉的量分别比秸秆处理增加25~135%和61~88%,粗粒径POM结合铜、镉的量分别比秸秆处理增加81~133%和87~97%。施用秸秆和工程菌后,土壤粗粒径POM结合铜、镉的量均显著高于细粒径。7.稻草秸秆和工程菌的施用促进了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铜、镉向有机结合态或弱晶型铁结合态的转化。秸秆和工程菌处理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溶态/交换态镉含量下降3~18%,弱晶型铁结合态镉含量显著增加;非根际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铜含量下降40~54%,有机结合态增加11~27%,根际土壤铜形态没有显著变化。总之,施用稻草秸秆和工程菌对土壤中重金属有钝化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生菜中铜、镉的含量,且随着稻草施用量的增加,降低效果越显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1.2.1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2.2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1.2.3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 1.4 有机物料对土壤重金属影响的研究
  • 1.4.1 有机物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 1.4.2 有机物料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
  • 1.4.2.1 吸附性和络合性
  • 1.4.2.2 改变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
  • 1.5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影响的研究
  • 1.5.1 微生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 1.5.2 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
  • 1.5.2.1 胞外络合作用
  • 1.5.2.2 胞外沉淀作用
  • 1.5.2.3 氧化还原作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田间试验
  • 2.3 样品处理与制备
  • 2.4 土壤和秸秆理化性质测定
  • 2.5 土壤颗粒状有机物提取及其Cu、Cd含量测定
  • 2.6 土壤Cu、Cd形态分级
  • 2.7 生菜品质指标的测定
  • 2.7.1 株高及叶绿素含量
  • 2.7.2 维生素C
  • 2.7.3 硝酸盐
  • 2.7.4 可溶性糖
  • 2.8 生菜组织中Cu、Cd含量的测定
  • 2.9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菜生长与重金属吸收
  • 3.1.1 生菜株高及产量
  • 3.1.2 生菜品质指标
  • 3.1.3 生菜Cu、Cd含量
  • 3.2 土壤pH与有机质
  • 3.2.1 土壤pH
  • 3.2.2 土壤总有机质
  • 3.2.3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
  • 3.2.4 土壤颗粒状有机物
  • 3.3 土壤颗粒状有机物结合态Cu、Cd
  • 3.4 土壤Cu、Cd形态
  • 3.4.1 土壤Cu形态
  • 3.4.2 土壤各形态Cu的比例
  • 3.4.3 土壤Cd形态
  • 3.4.4 土壤各形态Cd的比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米秸秆打捆回收技术特点及推广途径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12)
    • [2].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0(01)
    • [3].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 环境与发展 2019(11)
    • [4].以“疏”代“堵”优化公共治理——对禁烧秸秆现象的思考[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05)
    • [5].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 [6].大姜秸秆的应用现状、对策及技术展望[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S1)
    • [7].不同机械化处理方式对秸秆回收品质的影响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1)
    • [8].湘西自治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2)
    • [9].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科学种养 2020(03)
    • [10].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 2020(02)
    • [11].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3)
    • [12].秸秆作为建筑墙体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1)
    • [13].高邮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 [14].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农村新技术 2020(01)
    • [15].如何让废秸秆变成“软黄金”——睢宁县打造生态乡村循环农业的创新之路[J]. 当代农机 2020(01)
    • [16].玉米秸秆基材料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6)
    • [17].丘陵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18].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8)
    • [19].密山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20].高效利用“秸能”,共建美丽乡村——“互联网+秸秆”的离田创收思路[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4)
    • [21].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J]. 山西农经 2020(06)
    • [22].庄稼秸秆切勿焚烧 过失酿祸也可定罪[J]. 云南农业 2020(02)
    • [23].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处理方式与发展特点[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4)
    • [24].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4)
    • [25].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5)
    • [26].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探析[J]. 农场经济管理 2020(04)
    • [27].黑龙江省两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 湖北农机化 2020(05)
    • [28].浅谈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 河北农机 2020(04)
    • [29].秸秆捆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现代化工 2020(07)
    • [30].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 现代农业 2020(06)

    标签:;  ;  ;  ;  ;  ;  

    秸秆和工程菌联合施用修复铜、镉污染土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