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基本理论的分析研究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基本理论的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的探析,构建出我国体育强国的初步标准指标体系,结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提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框架体系,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体育大国是指具有一定经济政治基础、人口数量众多或国土面积辽阔,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发展良好,在世界体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2、体育强国是以增强国民体质为本质,体育法制为保障,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先导,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协调发展,体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国家。3、体育强国的判定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指标阶层,其中一级指标有九项,二级指标为二十一项,三级指标为四十八项。4、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总体上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现阶段体育事业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国民体质主要体现在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国民平均寿命,体育法制主要体现在体育立法、体育体制,群众体育领域主要体现在体育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领域主要体现在竞技成绩、竞技结构、竞技人才培养,体育产业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总值、体育消费,学校体育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质,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科技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体育场地设施主要体现在体育人均场地占有率、体育场地使用率。5、建设体育强国的对策:坚持增强国民体质,加大对体育立法、执法与监督,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保持竞技体育领先,以体育产业为载体,学校体育为大本营,努力做到体育科技成果突出,体育场地设施普及,全面提升体育文化品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6、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框架结构也可以分为三个指标阶层,其中一级指标有十项,二级指标为二十项,三级指标为四十七项。7、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可按照理论指导、政策指引和组织落实的三个策略逐步实现强国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需要
  • 1.1.2 体育强国理论体系建设的需要
  • 1.1.3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 1.1.4 体育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协调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理论体系
  • 1.2.2 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 1.2.3 有利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朝着科学决策方向前进
  • 1.2.4 进一步加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概念的研究
  • 1.3.2 关于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世界体育强国的研究现状
  • 1.3.4 关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路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结构
  • 2 体育强国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
  • 2.1 基础理论与基本理论的界定
  • 2.2 大国与强国的界定
  • 2.3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界定
  • 2.3.1 体育大国的概念
  • 2.3.2 体育强国的概念
  • 3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可供参考的标准及指标体系
  • 3.1 体育强国判定指标选择依据
  • 3.2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可供参考的标准及指标体系
  • 4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所处的阶段分析
  • 4.1 国民体质
  • 4.2 体育法制
  • 4.2.1 体育法
  • 4.2.2 体育体制
  • 4.3 群众体育
  • 4.3.1 体育人口
  • 4.3.2 群众体育经费
  • 4.3.3 社会体育指导员
  • 4.4 竞技体育
  • 4.4.1 竞技成绩
  • 4.4.2 竞技成绩分布
  • 4.4.3 人才培养
  • 4.5 体育产业
  • 4.5.1 体育产业总值比重
  • 4.5.2 体育消费
  • 4.6 学校体育
  • 4.7 体育文化
  • 4.7.1 体育的物质文化
  • 4.7.2 体育的精神文化
  • 4.8 体育科技
  • 4.9 体育场地设施
  • 4.9.1 体育场地人均占有率
  • 4.9.2 体育场地的利用率
  • 5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对策分析
  • 5.1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对策分析
  • 5.1.1 国民体质方面
  • 5.1.2 体育法制方面
  • 5.1.3 群众体育方面
  • 5.1.4 竞技体育方面
  • 5.1.5 体育产业方面
  • 5.1.6 学校体育方面
  • 5.1.7 体育文化方面
  • 5.1.8 体育科技方面
  • 5.1.9 体育场地设施方面
  • 5.2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初步框架
  • 5.3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组织实施
  • 5.3.1 理论导向
  • 5.3.2 政策导向
  • 5.3.3 组织导向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国民体质发展对策研究——政府构建科学健身体系的探索[J]. 武术研究 2020(05)
    • [2].灰色系统在国民体质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 2020(07)
    • [3].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的热点与展望[J]. 冰雪运动 2018(05)
    • [4].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各省国民体质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 [5].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指标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2)
    • [6].建立国民体质监控服务系统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9)
    • [7].我国各省(区、市)国民体质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 [8].国民体质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规律[J]. 体育风尚 2018(12)
    • [9].浅析我国国民体质发展的研究[J]. 体育风尚 2018(12)
    • [10].浅析我国国民体质发展的研究[J]. 体育风尚 2019(01)
    • [11].1分钟,测一测你的腰龄达标吗[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3)
    • [12].浅析国民体质下降原因[J]. 高考 2017(06)
    • [13].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篮球水平[J]. 科普童话 2017(17)
    • [14].1分钟,测一测你的腰龄达标吗?[J]. 益寿宝典 2017(12)
    • [15].多知多寿[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6(02)
    • [16].谁拖了国民体质后腿[J]. 晚晴 2016(01)
    • [17].健康中国背景下山东省国民体质健康服务模式构建的探索[J]. 山东体育科技 2019(04)
    • [18].中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与格局演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 [19].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加强国民体质建设的思考——以高台县为例[J]. 运动 2018(15)
    • [20].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中国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 [21].“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的实证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06)
    • [22].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评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5)
    • [23].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结构及运行机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05)
    • [24].我国国民体质区域分布与不同项群运动员选材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Z1)
    • [25].国民体质健康研究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12)
    • [26].论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及其供给[J]. 体育与科学 2008(02)
    • [27].江西省国民体质与健身活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S2)
    • [28].中国国民体质变化的地区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9].简析2017年黄石市国民体质状况[J]. 体育风尚 2018(01)
    • [30].国民体质监测数据逻辑检验方法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6)

    标签:;  ;  ;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基本理论的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