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

“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总”是频率副词中的高频副词。本文主要从语义角度讨论“总”字句的合格性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句子什么时候能用“总”字,什么时候不能用“总”字。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多半探讨“总”字与动词及与时间性相关的成分(如时态成分、时间名词等)的搭配。而本文认为,“总”字句的合格性不仅与直接成分(即谓语动词)的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选择限制有关,与结构中间接成分的选择限制也有关。这是因为,在由“总”字句构成的焦点结构中,“总”字会对焦点敏感,出现在“总”字后面的整个VP(包括谓语动词、宾语、补语、状语等),是“总”字语义指向的辖域,语义上都要求与“总”字所含有的语义性质和语义特征相匹配。“总”字必须在其辖域内找到一个成分,作为其语义指向对象。研究共分三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前人研究成果综述、问题的提出、本文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往大多数学者主要研究了“总”字对动词或时态成分的选择限制。事实上,动词或时态成分只是影响“总”字句合格性的一方面。大量语言事实证明,“总”字句的合格性并非只与直接成分有关,与相关非直接成分的有无、出现位置及语义性质也有关。第二章是“总”字的语义研究。包括“总”字的语义性质分析、语义特征分析以及语用功能分析。在语义性质上,“总”字表示动作(状态、事件)在单位时间内多次发生,具有表“重复”和表“高频”两层含义;在语义特征上,“总”字具有表动量、累积量、约量、大量等表量特点;在语用功能上,“总”字对焦点敏感,其关联对象往往是句子的焦点。“总”字语义关联的方向、关联对象的性质都会影响到“总”字句的语义合格性。第三章是“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主要根据“总”字的语义性质和语义特征,逐个研究与“总”字同现的各种非直接成分(主语、宾语、补语、状语等)的语义性质(及出现位置)的选择限制。我们发现,“总”字不一定总是强调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本身的重复高频,也可能是强调VP或整个S表示的事件,或是某一习惯性动作或事件伴随的时间、地点、方式、状态等的重复高频。结尾指出本文对研究其他焦点敏感副词及句子合格性的借鉴意义及全文的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句子的合格性
  •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3 “总”字句合格性研究成果综述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二章 “总”字的语义研究
  • 2.1 “总”字的语义性质
  • 2.1.1 表单位时间内
  • 2.1.2 表动作(状态、事件)的重复
  • 2.1.3 表动作(状态、事件)的高频
  • 2.2 “总”字的语义特征
  • 2.2.1 表动量
  • 2.2.2 表累积量
  • 2.2.3 表约量
  • 2.2.4 表大量
  • 2.3 “总”字在语用意义上的特点
  • 2.3.1 “总”在焦点结构中的性质
  • 2.3.2 “总”语义关联的方向、辖域及语义关联对象的优选序列
  • 2.3.2.1 “总”语义关联的方向及其辖域
  • 2.3.2.2 “总”语义关联对象的优选序列
  • 2.3.3 “总”语义关联对象的性质
  • 2.3.4 “总”与不同的语义对象发生关联,对句子真值的影响
  • 2.3.5 “总”与不同的语义对象发生关联,对预设意义的影响
  • 第三章 “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
  • 3.1 对主语的选择
  • 3.1.1 无标记情况下
  • 3.1.1.1 谓语是一个动词
  • 3.1.1.2 谓语是一个复杂结构
  • 3.1.2 有标记情况下
  • 3.2 对宾语的选择
  • 3.2.1 对体词性宾语的选择
  • 3.2.1.1 宾语是一个名词
  • 3.2.1.2 宾语是一个NP
  • 3.2.1.3 “总”对体词性宾语与对主语的选择之比较
  • 3.2.2 对谓词性宾语的选择
  • 3.2.2.1 谓语是一个真谓宾动词
  • 3.2.2.2 谓语是一个准谓宾动词
  • 3.2.3 “总”对体词性宾语与对谓词性宾语选择之比较
  • 3.3 对补语的选择
  • 3.3.1 对状态补语的选择
  • 3.3.1.1 状态补语是形容词
  • 3.3.1.2 状态补语是一个V(P)
  • 3.3.2 对趋向补语的选择
  • 3.3.3 对结果补语的选择
  • 3.3.4 对程度补语的选择
  • 3.3.5 对可能补语的选择
  • 3.3.6 对动量补语的选择
  • 3.3.7 对时点补语的选择
  • 3.4 对状语的选择
  • 3.4.1 对名词状语的选择
  • 3.4.1.1 对时间状语的选择
  • 3.4.1.2 对处所状语的选择
  • 3.4.1.3 对其它名词状语的选择
  • 3.4.2 对动量词状语的选择
  • 3.4.3 对副词状语的选择
  • 3.4.3.1 对否定副词“不”的选择
  • 3.4.3.2 对频率副词的选择
  • 3.4.4 对形容词状语的选择
  • 3.4.5 对介宾结构的选择
  • 3.5 小结
  • 表格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V+好+N”结构中语义指向问题及原因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汉语语义指向问题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9)
    • [3].层次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16(24)
    • [4].网络数据库访问中语义指向性算法优化[J]. 现代电子技术 2016(16)
    • [5].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及应用[J]. 文教资料 2011(34)
    • [6].“得字结构”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3)
    • [7].层次分析法与语义指向分析法的关系[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3)
    • [8].用语义可视化突破“词语含义”考题[J]. 课外语文 2017(06)
    • [9].浅谈语义指向理论及其对中学语文中歧义句教学的启示[J]. 创新时代 2017(10)
    • [10].再谈“总共”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J]. 课外语文 2015(04)
    • [11].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其作用[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6)
    • [12].语义指向分析的跨语言研究探析——以在日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为例[J]. 华西语文学刊 2013(02)
    • [13].语义指向分析与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4(03)
    • [14].数量短语作定语语义指向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3)
    • [15].语义指向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操作方式[J]. 理论界 2013(06)
    • [16].含有结构助词“地”的状语的语义指向[J]. 汉字文化 2018(20)
    • [17].语义指向分析在对外汉语副词辨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04)
    • [18].浅析补语的语义指向[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12)
    • [19].香港粤语范围副词“晒、添、埋”语义指向分析[J]. 北方语言论丛 2013(00)
    • [20].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07)
    • [21].语义指向研究的新方向——评《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2].语义指向研究的深化与应用——评《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J]. 长江学术 2011(02)
    • [23].英语形容词定语的逻辑语义指向及翻译浅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24].基于语义指向分析的“得”字句英译研究[J]. 外国语文 2013(05)
    • [25].为何“蕉癌”会引起恐慌[J]. 阅读与写作 2008(05)
    • [26].“我们快完了!”分析[J]. 汉字文化 2020(17)
    • [27].英汉定语语义指向分类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14)
    • [28].对外汉语教学的数量短语作修饰语中歧义格式的语义指向分析[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04)
    • [29].论英语中否定词的语义指向与翻译[J]. 明日风尚 2018(08)
    • [30].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汉语句法结构[J]. 语文建设 2013(29)

    标签:;  ;  ;  

    “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