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及工程应用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及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

本试验对医药化工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脱碳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实验室序批式反应器(SBR)小试试验和工程化应用试验,分别研究了溶解氧(DO)、pH对SND碳氮去除的影响和SND在实际工程运行中COD、氨氮、总氮去除效果;同时对污泥各项指标变化进行研究,为SND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拓展方向。最后提出了今后SND的研究方向,如SND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和驯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及反硝化除磷技术相结合等。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室小试阶段利用SBR反应器,SND最佳DO浓度应控制在1~2 mg/L,最佳曝气时间控制在8h。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达76%~78%、氨氮去除率达78%、总氮去除率高达74%~77%。不同DO条件下污泥氨氧化菌的数量有所差异,DO:0.5mg/L条件下的氨氧化菌数量仅为9.533×102个,而DO:1,2,4 mg/L条件下都达到104,这和氨氮去除率情况吻合。(2)控制DO:1 mg/L下SND最佳进水pH为7~7.5,此时的COD去除率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高达80%~82%,总氮去除率高达74%~78%。pH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碳氮的去除。在单个反应周期中,pH变化范围在7.49~7.15,没有明显的pH先下降后上升现象;NO3--N、NO2--N浓度在反应中没有明显积累过程,最终出水浓度分别为2.21 mg/L和1.87 mg/L。DGGE图谱表明,pH对污泥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有较大影响,pH 7.5时的种群多样性最高,而pH 6.5最低。氨氧化菌种类差异是造成高pH下维持较高氨氮去除率的原因,而非氨氮吹脱去除。pH对SND过程反硝化菌的影响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控制曝气强度DO:1~2 mg/L,进水pH7~7.5时,水温在28~32℃下的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高达78.8%、78.4%和74.5%,工程应用中的SND碳、氮去除效果比较理想。同时SND脱氮脱碳过程所需曝气量和酸碱投加量较传统生物脱氮有明显减少,降低了处理成本,其工程应用有广阔的前景。(4)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和盐离子浓度过高对SND的碳氮去除有负面影响。在试验后期水温高达40~42℃,SO42-浓度:8512 mg/L、Cl-浓度:8031 mg/L下的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只有66.9%、56.8%、44.9%。DGGE图谱表明: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虽然出现适应环境变化的氨氧化菌菌种,但总体上氨氧化菌种类和数量都有减少。氨氧化菌种群多样性降低导致SND的氨氮、总氮去除率变差。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氮素污染现状
  • 1.1.1 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和来源
  • 1.1.2 氮对水体的危害
  • 1.2 废水脱氮的方法
  • 1.2.1 物化脱氮
  • 1.2.2 生物脱氮
  • 1.3 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
  • 1.3.1 短程硝化反硝化
  • 1.3.2 厌氧氨氧化技术
  • 1.3.3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 1.4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 1.4.1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
  • 1.4.2 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参数
  • 1.4.3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
  • 1.5 现有生物脱氮工艺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污泥驯化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1 检测方法和器材
  • 2.1.2 试验进水
  • 2.1.3 试验接种污泥
  • 2.1.4 试验装置
  • 2.2 接种污泥的培养
  • 2.2.1 驯化方法
  • 2.2.2 驯化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曝气强度对 SND氨氮、总氮去除的影响
  • 3.2.2 曝气时间对 SND碳氮去除的影响
  • 3.2.3 在 SND过程中 DO对 COD去除的影响
  • 3.2.4 各 DO条件下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数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H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污泥 DNA的提取
  • 4.1.4 PCR扩增体系和条件
  • 4.1.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pH对C、N去除率的影响
  • 4.2.2 高pH下的 SND硝化过程对照试验
  • 4.2.3 单个反应周期内pH和水质指标的变化
  • 4.2.4 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工程应用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进水
  • 5.1.2 试验设备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工程应用中 SND碳氮去除情况
  • 5.2.2 影响 SND碳氮去除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 5.2.3 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医药化工废水治理问题探析[J]. 知音励志 2016(23)
    • [2].浅谈化工园区混合化工废水治理[J]. 环境与生活 2014(16)
    • [3].化工废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探讨[J]. 节能 2020(10)
    • [4].声电与生物氧化联合处理医药化工废水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5)
    • [5].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J]. 低碳世界 2014(07)
    • [6].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探讨[J]. 民营科技 2014(06)
    • [7].煤化工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方案[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06)
    • [8].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17)
    • [9].试析混合式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09)
    • [10].浅谈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03)
    • [11].如何有效治理炼油化工废水及其工艺改造[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05)
    • [12].浅议煤化工废水的再生利用[J]. 科技传播 2010(17)
    • [13].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 化工进展 2009(11)
    • [14].活性焦吸附对煤化工废水膜处理工艺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0)
    • [15].煤化工废水挥发酚检测微探[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9)
    • [16].响应面法优化高铁酸钾预氧化精细化工废水试验研究[J]. 人民珠江 2020(11)
    • [17].纳滤膜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J]. 当代化工 2014(06)
    • [18].化工园区混合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10(04)
    • [19].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6)
    • [20].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J]. 化学工业 2013(Z1)
    • [21].能源化工废水处理市场方兴未艾[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3(09)
    • [22].基于化工废水处理中纳滤膜的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19)
    • [23].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工程化的论述[J]. 纯碱工业 2013(05)
    • [24].电催化氧化/生物法联用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2)
    • [25].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应用研究[J]. 山西化工 2014(05)
    • [26].台州市医药化工废水处理现状分析[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01)
    • [27].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3(02)
    • [28].浅谈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J]. 装备制造技术 2011(03)
    • [29].声电与生物氧化联合处理医药化工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2)
    • [30].利用微波技术处理化工废水的试验研究[J]. 化工科技市场 2010(01)

    标签:;  ;  ;  ;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及工程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