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1942—1949)

“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1942—1949)

论文摘要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解放区文学研究。这里的所谓“历史”,主要包括客观形态的历史和观念形态的历史,其中历史的观念处于核心的位置。本文认为,“历史”对解放区文学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历史规约”,它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控制着解放区文学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历史”对解放区文学来说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制约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过它有效的渗透和折射最终成为贯穿于作家思维的精神理路和影响文学创作内部法则的逻辑力量。本文主要探究“历史”对解放区文学的规约机制及其对文学观念、作家精神结构、叙事模式等方面的深层影响,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一些基本主题、叙事模式和精神倾向等的描述、解析,还原和浮现其中蕴含的复杂因素,进而探寻解放区文学的存在之由和变迁之故。解放区文学创作是在一种直接遇到的、无法预约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革命文学的“上海—延安”的空间上的中心位移显然具有时间(历史)的意义,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来临。这个文学的新时代是在与过去的文学的“断裂”中开始起步的。左翼文学是解放区文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精神资源,解放区文学与五四文学的联系也是通过左翼文学这个“中介”建立起来的。延安文艺整风结束前的一个时期,是左翼文学进入解放区和它最终被改造成“工农兵文学”之间的“缓冲阶段”,此时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着原有的惯性,“杂文运动”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惯性与新的历史要求之间的“错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宣布了文学旧时代的终结和文学新时代的开始,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学随之产生。从上海到延安,左翼文学经历了一个被“纯化”和改造的复杂曲折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充当了解放区文学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中间物”。“历史”对解放区文学规约,体现在它对解放区文学观念最终定型的影响上。《讲话》作为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纲领性文献,“实践的文学”的观念是其精神核心。《讲话》开启了文学的新的历史,从此文艺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革命范围内与旧世界的对抗。解放区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被纳入到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中,它的历史性来自于革命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文学介入了历史,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话语的实践者。解放区文学所最终追求的并非只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改造,具有“实践的文学”的特征,它在参与新历史的创造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弥漫着浓重的“历史意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关于“解放区文学”和“延安文学”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视角与基本思路
  • (一) 中共历史观与革命及革命主体的塑造
  • (二) 解放区文学与中共历史话语
  • 第一章 文学“新历史”的开启
  • 第一节 上海-延安:革命文学中心的位移
  • 第二节 历史的“中间物”:左翼文学与解放区文学
  • 第三节 “新历史”的开启:《讲话》与解放区文学的转向
  • 一、“旧时代”的余响:“杂文运动”及其来由
  • 二、“新历史”的先声:《讲话》及其“经典化”
  • 第二章 “历史”与文学叙事
  • 第一节 文学介入历史:文体的更迭与报告文学
  • 第二节 “创世史诗”:文学对历史的想象与建构
  • 第三节 “正剧化”:解放区文学的叙事结构
  • 第三章 “历史”与民间的“对话”
  • 第一节 新秧歌运动:“民间”的历史性登场
  • 第二节 旧戏改造:民间形式与中共历史观的“转译”(存目)
  • 第三节 “农民语言”的产生:赵树理的意义(存目)
  • 第四章 历史旋流中的知识分子(存目)
  • 第一节 对自由的寻找和“逃避”
  • 第二节 身体与历史意志:知识分子的全面改造
  • 第三节 “乡土”的亲和与疏离
  • 结语 作为传统的解放区文学
  • 参考文献
  • 主要参阅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毛泽东“感谢”日本“皇军”之真相[J]. 党史博览 2019(12)
    • [2].2018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毛泽东是怎样倡导“百家争鸣”的[J]. 党史博采(上) 2019(12)
    • [4].为天下奇:青年学子毛泽东的师范生活[J]. 湘潮 2019(12)
    • [5].主持人尚庆飞教授寄语[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竹内实对毛泽东的研究[J]. 毛泽东研究 2020(01)
    • [7].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对新中国治理的宝贵遗产——第十二届全国“毛泽东论坛”综述[J]. 毛泽东研究 2020(01)
    • [8].毛泽东那一代人为改革开放攒下了什么家底[J]. 党课参考 2019(24)
    • [9].毛泽东同志给《实践》杂志的题字和复信[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1)
    • [10].毛泽东的几个春节[J]. 共产党员(河北) 2020(03)
    • [11].毛泽东时刻警惕特殊化[J]. 百年潮 2020(01)
    • [12].毛泽东同志给《实践》杂志的题字和复信[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2)
    • [13].毛泽东同志给《实践》杂志的题字和复信[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02)
    • [14].毛泽东同志给《实践》杂志的题字和复信[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01)
    • [15].中央党报对毛泽东形象的塑造与评价——以《解放日报》为中心(1941—1947)[J].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9(06)
    • [16].书法 毛泽东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J]. 团结 2020(01)
    • [17].毛泽东情系民生解民忧[J]. 党史文汇 2020(03)
    • [18].毛泽东在瑞金这样过春节[J]. 党史文汇 2020(01)
    • [19].“雷锋讲堂”重温领袖毛泽东的人民信仰——上海军地300余名党员、志愿者同上一堂初心课[J]. 雷锋 2020(01)
    • [20].毛泽东致萧向荣书信寄发日期考证[J]. 党的文献 2020(01)
    • [21].从经验到理论:整体地考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0(02)
    • [22].毛泽东文化观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4)
    • [23].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读《毛泽东文艺生涯》有感[J]. 工会博览 2020(12)
    • [24].毛泽东龙钮印章:倾注爱戴铸极品[J]. 湘潮 2020(01)
    • [25].毛泽东与枪的故事[J]. 党史博采(上) 2020(04)
    • [26].毛泽东与神秘的“西方山洞”[J]. 党史博采(上) 2020(02)
    • [27].毛泽东趣解“爬山主义”[J]. 党史博览 2020(03)
    • [28].《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的家国情怀[J]. 党史博览 2020(03)
    • [29].毛泽东人民观的理论蕴藉与时代价值探析[J]. 新西部 2020(09)
    • [30].毛泽东同志给《实践》杂志的题字和复信[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03)

    标签:;  ;  ;  ;  

    “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1942—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