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项目的投资运作及风险把控

浅析PPP项目的投资运作及风险把控

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PPP项目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减少政府投资压力,还能够使得私营资本获得经济利益,对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然而相对于传统工程承包,PPP项目投资运作存在更多风险,而一旦没有有效把控这些存在的风险,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控制PPP项目风险的重视,对PPP项目投资运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制定PPP项目投资的风险把控对策,为PPP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基建投资;PPP投融资;运作条件;投资资金;财政压力

1、PPP项目投资运作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领域开始广泛应用PPP模式。交通设施领域开展的项目建设包括水运、机场、铁路、公路。通过PPP项目模式,公共部门建设和服务能够从私营组织获得投融资、维护等,同时私营组织也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公共部门资金投入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并将项目风险适当向私营组织转移。PPP项目投资运作模式中通过政府采购模式政府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项目规划、建设、运行的负责主体是中标单位,其同时获得一定收益权和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获益。

PPP项目具有多样化参与方,具体有运行商、承建商、项目公司、政府、投资方、金融机构。PPP项目具体包括三类项目,分别是准经营类项目、经营类项目、非经营类项目。常见的经营项目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较高收益,而且运作机制成熟,有众多社会资本参与。但一些非经营类项目和准经营项目,其存在投资周期较长、收益较为缓慢的问题,并且需要通过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金融工具确保项目实施。这些项目特征使得PPP项目模式的风险比传统工程承包更大。

2、PPP模式与BOT模式关系及PPP模式分类

2.1、PPP模式与BO丁模式的关系

(1)BOT模式主要指基于建设一经营一移交模式的一种特许经营权模式。因此,根据前述PPP模式定义,可以认为PPP模式涵盖了BOT模式,或者BOT模式是作为PPP模式的一种具体操作模式。

(2)将PPP模式同BOT,TOT,ABS,PFI等模式并列,作为基础设施融资的一种新兴模式。此种分类,主要是基于private的私人机构(民营企业)视角的狭义范围定义方式。在此种视角下,PPP模式同BST模式的区别是:

(1)基础设施BOT模式下,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基本上由项目所在国或者所属机构进行并报政府审批,私人企业基本无法参与。

(2)PPP模式可以使得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参与进来,有利于利用私人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利于合理控制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上的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我国项目实施具体环境,以下内容中将PPP模式确定为公共与私营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层面的广义模式,其中的的私人机构范围定义为包括民营、国有、外资企业。

(二)结合中国国情的即尸模式分类

世界银行使用术语“私营部门参与”(PrivateSectorParticipation,简称PSP)来泛指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各种程度的合作关系。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

3、PPP投融资模式运作模式

3.1、遵循利益、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的原则

采用PPP投融资的流程,首先要遵循利益、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的原则,双方合作的资质基本都是优势和资质十分强势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合作,因此在采用PPP投融资模式的问题上必须要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产品;另外,公司合作和模式,双方必须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保证利益最大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是有利于创新和投融资模式的,社会资本加以投资渠道的拓展,本身是为了资本找到融合和互补的渠道的,投资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是混合所有制的,而且政府职能这时必须要进行转变,适应市场资源的配置的需求。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PPP模式都是要通过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来进行管理的,无论是结构的治理还是资金的使用,都是促进市场透明度,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采取的资金融资措施。

3.2、PPP投融资模式

每个环节都要设立得有章可循、条理清晰PPP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从项目招标的框架组建到公司融资的运营,每个环节都要设立得有章可循、条理清晰。政府采用框架招标的方式,将特许经营权采用协议的方式进行签订,项目公司将资金进行合作方出资和项目融资的方法进行运作,采用融资安排的方法,将预期的收益和子政策的扶持加以利用,最终得到了特许经营开发权,就是代替政府进行项目的开发的权力。项目建成后,可以依据投资建设合作协议转让特许经营权。

图1

4、PPP项目投资的风险把控对策

4.1、健全风险把控体系

PPP项目的推广发展,不应停留在操作上升级的微观层面,而是需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设计理念与项目运作有机结合,为PPP项目发展提供机制保障,进而有效进行风险把控,确保各方获取应得收益。具体来讲,首先政府应加快及完善立法,对相关风险予以法律明确,使社会资本投资方有法可依;政府需制定完备的政策,如税负政策调整、环保标准等,尽量确保合同期间的政策稳定性。结合项目各风险类别构建相应的风险把控机制,为防控法律变更风险,可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因法律变动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分配模式等。结合PPP项目特征,建立风险识别、监测、评估以及把控体系。

4.2、组建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

PPP项目周期长、范围广,涵盖投资、建设与经营全寿命周期,需进行提前布局,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与范围,同时有必要培养具备PPP项目投融资的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打造专业PPP项目管理团队,并组建起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基于此构建起PPP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4.3、完善风险分担体系

风险分担体系是PPP项目的核心内容。社会资本需尽量将自身利益同政府利益相捆绑,应结合对项目现金流的测算与预算分析,预估项目的收益能否覆盖支出进而实现回报,并结合最优风险分配原则对项目风险的合理分担,构建合理的风险分担体系。如针对政治、金融等非系统性风险,政府相关部门的把控力度要明显强于私营组织,因此可由政府提供担保;收益性风险可由私营组织承担;而不可抗力风险则应由利益各方共同承担。

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PPP项目的技术保障上采用特许经营权的方法,能够应对结构和项目较为复杂的金融和财务问题,而且相关的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都是在共同协作的条件下完成项目的投融资服务的,因此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低成本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冰.PPP模式实务操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7,(28):314.

[2]柳祺.产业投资基金在PPP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26):53.

[3]邓勇.PPP项目的选择要素模型与运作模式[J].中国卫生,2017,(09):100-101.

[4]刘蕾.完善PPP政府投资基金运作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01(004).

[5]顾国永.PPP项目建设管理关键问题及改进[J].低碳世界,2017,(20):246-247.

标签:;  ;  ;  

浅析PPP项目的投资运作及风险把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