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时间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时间问题

论文摘要

时间是《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贯穿于几乎整个先验要素论。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对感性和知性做出了区分,把时间归属于感性而不是知性,是一种直观的纯形式,而不是知性的任何一种概念;这种作为感性直观形式的时间具有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性的实在性,前一种性质的提出使时间概念在康德那里实现了先验化转向,使“对象依照知识”在感性论部分得以可能,是“哥白尼式革命”的一部分;后一种性质使康德关于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分成为可能,时间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性的实在性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不仅把时间看作直观的形式,也把时间看作形式的直观,即把时间当作对象以便能发现时间所具有的性质。这些性质是先验的规定,时间因此就不仅仅是只具有接受性的纯形式而能对在其中的表象进行初步的整理。时间的这些性质不是为时间本身所具有,它们是为想象力和先验统觉所赋予,所以时间的性质有着一种产生的过程。时间本身则是一种单纯的形式,不具有任何规定性,类似于无。感性与知性被分开之后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才有知识的产生,但知性单凭自身却不能达到感性的经验性对象,这使得它们的结合需要一个第三者作为中介,想象力在康德那里正是被看作感性和知性这两个极端所需要的中介,这点在一版演绎中得到了具体和详细的说明,康德在那里甚至把想象力看作与感性和知性并列的灵魂的三种能力之一;而二版演绎中想象力也同样起着一种中介的作用,因此康德对想象力的定位在一、二版演绎中是没有区别的。想象力作为一般综合的能力与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想象力是主体的一种盲目的综合机能,是感性的又是智性的,它正因此而能为中介,但就其自身来说只是主观的;先验统觉就其自身来说虽是智性的,但在想象力的中介之下,却能把想象力所带来的杂多结合在一个对象概念中,并使之具有统一性,使对象和表象之间以及对象的诸多表象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关系,因此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是客观的。范畴与经验对象的不同质使得范畴之作用于经验性对象需要一个中介,即先验图型。康德认为先验的时间规定符合先验图型的要求,能够作为范畴达到经验性对象的中介。时间之所以能作为先验图型除却自身作为感性直观的纯形式还必须有想象力和先验统觉对其进行先验规定,时间也因此成为具有统一性和客观必然性的规则。而根据我们对想象力的说明,时间之为规则所具有的这种客观必然性不能为想象力所赋予,它只能来自于先验统觉,客观性必然性只有先验统觉才能赋予。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未加之于想象力时,想象力对时间的先验规定只是初步的和主观的,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观点和思路
  • 第一章 作为先天感性直观形式的时间
  • 第一节 感性和知性的区分
  • 第二节 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性的实在性
  • 第三节 主观的前后相继与客观的前后相继
  • 第二章 图型论中的时间考察
  • 第一节 先验图型
  • 第二节 时间的产生问题
  • 第三节 先验的时间规定之作为图型
  • 第三章 时间的先验规定的追溯
  • 第一节 想象力之作为中介
  • 第二节 时间的先验规定的追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果性理论在康德思想教学中的意义——评《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
    • [2].康德谎言禁令中的困难、批评与解释[J]. 哲学动态 2020(01)
    • [3].论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J]. 理论界 2019(12)
    • [4].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6)
    • [5].论康德的法权概念[J]. 河北法学 2020(05)
    • [6].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7].试论康德伦理学的“社会向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浅谈康德因果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9].作为自由否定性表现的康德技巧概念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0)
    • [10].康德道德原则何以具有实践性[J]. 齐鲁学刊 2020(04)
    • [11].自我意识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康德到马克思[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7)
    • [12].论康德对道德狂热主义的批判[J]. 道德与文明 2020(05)
    • [13].康德论人的尊严——兼论尊严的可丧失性问题[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01)
    • [1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康德问题”[J]. 理论探讨 2020(05)
    • [15].康德与美德统一性问题[J]. 伦理学研究 2020(05)
    • [16].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7].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8].论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优先性”——以加德纳和维拉山科的讨论为焦点[J]. 科学经济社会 2020(03)
    • [19].论康德早期自然探索对“上帝存在”的否定[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3)
    • [20].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8(02)
    • [21].前批判时期哲学的奠基——康德《活力的真正测算》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2].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3].以佛教释康德:梁启超的康德观探析[J]. 东方论坛 2018(05)
    • [24].论康德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5].康德认识论及伦理学视角下的“形式”和“质料”[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6].从世界公民的观点能看多远的历史?——重新梳理有关康德历史哲学的争论[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8)
    • [27].康德的哲学思想初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5)
    • [28].论康德道德神学对心灵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9].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J]. 学术研究 2017(10)
    • [30].康德的国际伦理法则[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0)

    标签:;  ;  ;  ;  ;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时间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