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工作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体育教学工作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大庆技师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健康地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但是如果运动时思想不集中,组织安排不当,缺乏预防损伤的措施,就可能出现损伤;给身体、学习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工作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十分普遍。就高校体育教学来讲,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轻则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重则会对学生的个人健康乃至体育竞技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运动损伤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高校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及其后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对运动损伤产生后的处理措施认知不足,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影响运动损伤事故的预防和治疗。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来讲,必须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深入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应对的措施等,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以及对产生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将运动损伤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主要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尝试探索最大限度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途径。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课教学活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对预防运动损伤认识不足

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我们还能够想起美国女排名将海曼在比赛场上的猝死、桑兰躺在体操场上的情景,也许教师和学生就会对运动损伤就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对运动损伤更加重视。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1、准备活动不充分会造成哪些伤害呢?

①不做准备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它各器官的功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投人到紧张的正式活动,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好,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②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身体机能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时,就进人正式运动,因此发生运动损伤;③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结合不好。有的缺乏专项准备活动,此时容易发生组织损伤。

2、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准备活动

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同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的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三)场地器材不规范、设备不足,不良气候的影响等环境因素

一般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是很健全,运动场地小且不平,有些场地甚至杂合使用,有些场地没有必要的保护设施,器械年久失修或性能较差,这些都易造成运动伤害;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易使肌肉拉伤,挫伤关节等伤病,光线不足和环境不良会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发生伤害事故。

(四)体育课教学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

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动作质量,继而造成受伤。

(五)教学组织方法不当

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考虑学生身体存在非同步性差异的特点,即不能认识到即使年龄相同,但其身体发育、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技能水平都有差异。在一次体育课教学中,运动量的安排、技术动作的掌握,不是由小到大、从易到难;在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指导;在投掷课教学中学生乱穿越投掷区,甚至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这些都是发生损伤的原因。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工作中,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页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和安全运动的方去,使学生把安全常记在心,使他们对怎样预防损伤有正确的队识。

2.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练习项目,准备活动的安排要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有针对练习项目的专项性的准备活动,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近的游戏,为进入练习内容做好铺垫。

3.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对正确技术、技能的掌握

身体素质是学习技术、技能的基础,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着重对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勇敢、顽强等精神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对关节、肌肉的练习,增强关节以及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有效预防损伤。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动作练习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循序渐进,促使学生确实掌握技术动作并熟练运用动作,有救减少损伤的发生。

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动作不到位,完成动作程度不同,教学中应加强保护。此外学生也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从高处跳下时,应以前脚掌着地增加缓冲作用等。

5.加强场地器械的更新、改造和日常检查

加快体育场地的更新、改造,促进标准化的场地逐渐进入学校,为减少运动损伤提供条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场地、器械的检查,并记录在案,采取措施。

6.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学生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加强与校医、家长的沟通、反馈,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练习项目和运动量。禁止带病或在身体不适时参加练习。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做好自我监督,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感到头晕,疲乏等,特别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如局部肌肉、关节有无疼痛等。当有不良反应时,应减少运动量,也不宜练习难度较大的琢目。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不断富强,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更重视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重在预防,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增强体育健康安全意识。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着手监管,预防伤害事故的形成,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标签:;  ;  ;  

体育教学工作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