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

论文摘要

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最近二十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衍生金融产品的爆发性增长,使得衍生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席卷而来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对于一个正在积极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国而言,无论是在完善市场体系、转移和规避风险方面,还是优化资源配置,为政府提供调控手段方面,衍生金融交易在我国的发展都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在衍生金融交易蓬勃发展的同时,它的副作用已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衍生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模糊了各金融机构的界限,加大了金融监管难度。另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在世界范围内超国界和超政府地蓬勃开展,及其自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单一国家和地区已无法对其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各国金融当局的共识。我国衍生金融交易的发展是在基础市场不发达、投资者经验缺乏、监管滞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势必导致衍生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其带来的整体市场风险也将随之增大。国内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国际投机者的冲击都会对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料的危害。因此,适当地借鉴国际上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经验并加强国际监管的合作,适时地设计中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制度体系是十分迫切的。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衍生金融交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际上监管理念的发展新趋势,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水平,对合理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紧紧围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这一主脉络,层层深入,以我国衍生金融交易的发展为切入点,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阐述了衍生金融市场风险形成的特殊机制,透过对经典案例的理论分析得出对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启示,进一步论证了加强衍生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接着以较多笔墨着重研究了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尤其是以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之家的动态搏弈关系。最后,在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理想架构。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1.4 主要结论
  • 2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
  • 2.1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早期发展
  • 2.2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现状
  • 2.3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衍生金融市场风险成因的特殊机制及监管的必要性
  • 3.1 衍生金融产品的特征
  • 3.2 衍生金融市场的风险
  • 3.3 衍生金融市场风险成因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 3.3.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 3.3.2 风险成因—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分析
  • 3.3.3 实证分析—衍生金融市场经典风险案例及评述
  • 3.3.3.1 案例介绍
  • 3.3.3.2 评述
  • 3.4 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启示
  • 3.5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 4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理论基础
  • 4.1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
  • 4.2 衍生金融监管的成本分析
  • 4.3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合理度分析
  • 5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借鉴与监管合作
  • 5.1 美国、英国和日本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
  • 5.1.1 美国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
  • 5.1.2 英国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
  • 5.1.3 日本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
  • 5.2 各国对衍生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共同特征
  • 5.3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
  • 5.3.1 衍生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5.3.2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内容
  • 6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构建
  • 6.1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内容及方法选择
  • 6.1.1 监管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 6.1.2 监管方法的选择
  • 6.2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宜建立统一监管模式
  • 6.2.1 统一监管模式的优越性
  • 6.2.2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 6.2.3 统一监管模式架构的设想
  • 6.3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 6.4 监管约束及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督
  • 7 结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问题及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2].衍生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中发展的分析研究[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1)
    • [3].浅析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控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1)
    • [4].衍生金融工具复杂性、信息化水平与审计收费[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及相应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6].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杭州银行为例[J]. 西部皮革 2020(16)
    • [7].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J]. 财会学习 2019(16)
    • [8].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J]. 商讯 2019(24)
    • [9].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思考与探讨[J]. 经贸实践 2017(24)
    • [1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18(01)
    • [11].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 经贸实践 2016(14)
    • [12].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1)
    • [13].基于国际视野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探索[J]. 商场现代化 2017(01)
    • [14].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模式[J]. 中国高新区 2017(10)
    • [15].书讯[J]. 金融博览(财富) 2017(07)
    • [16].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及对策讨论[J]. 中国商论 2017(16)
    • [17].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7)
    • [18].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与管理 2017(04)
    • [19].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J]. 中外企业家 2017(18)
    • [20].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J]. 当代财经 2017(10)
    • [21].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之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29)
    • [22].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6(02)
    • [23].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5(24)
    • [24].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其风险探究[J]. 财会学习 2016(01)
    • [25].浅析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J]. 知识经济 2016(04)
    • [26].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5(29)
    • [27].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02)
    • [28].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探究[J]. 时代金融 2016(05)
    • [29].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6)
    • [30].浅谈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J]. 民营科技 2016(06)

    标签:;  ;  ;  ;  

    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