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之路上的思问者 ——浅论戴维·洛奇小说中对后现代主义的反省意识

行进之路上的思问者 ——浅论戴维·洛奇小说中对后现代主义的反省意识

论文摘要

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小说家。在文学理论方面他以研究结构主义、巴赫金、小说理论及写作技巧而闻名,而他的小说则多以学院生活为背景,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带有喜剧性的写作手法而深得评论家与读者的好评。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校园三部曲”(包括《换位》、《小世界》、《美好的工作》)最具有影响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当属1984年发表的《小世界》。《小世界》以学术会议为背景,用喜剧的口吻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社会画面。小说问世后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提名。对于洛奇的小说,尤其是《小世界》,评论者们众说纷纭,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小世界》是不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或者说对洛奇是不是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界定之上。本文试图从《小世界》文本性质的归属问题作为切入点,联系洛奇的其它小说(主要是校园三部曲中的其它两部《换位》和《美好的工作》),说明洛奇的小说创作处在后现代与传统间的徘徊和摇摆之中;然后进一步说明作为学者作家的洛奇在后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下对传统所做的反思和对后现代主义所做的追问是他的这种徘徊和摇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展现了一位具有深刻反省能力和自觉意识的学者型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问历程。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戴维·洛奇的生平、学术成果、国内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写作的思路与归旨。第二部分从后现代主义写作风格与技巧方面解读《小世界》。小说中运用了许多后现代的写作技巧,诸如反讽、戏拟、拼凑、开放结局等;同时引用和阐释了部分后现代理论话语;展现了表征危机论;并且打破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使小说成为一个雅俗共赏的文本等等。但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不仅是作为一种形式、技巧而存在,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小说观照、反思的一个元素而存在。第三部分从传统的现实主义角度解读《小世界》。小说在创作主体、人物选择以及情节描摹上都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影子,同时它沿袭了传统的人文关怀与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以喜剧的口吻提示严肃的主题,使其在深层次上具有哲理性与批判性。但是,这并不是对于传统的全面回归,小说在整体上是超越传统的。第四部分阐述作者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对于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现代社会生存和精神上的危机与困境的认识,说明这是导致他的小说文本摇摆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分析作者对这些危机与困境的思考,处理与化解的可能方法以及其持续思索与追问的严肃和开放态度,展现了洛奇作为学者的严谨学术态度,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及作为思考者的博大与执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第一章 后现代的诱惑?
  • 第一节 技巧的游戏
  • 第二节 话语的狂欢
  • 第三节 理解的命运
  • 第二章 传统的回归?
  • 第一节 作者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场景的真实再现
  • 第三节 挚诚的人文关怀
  • 第三章 存在之圄
  • 第一节 追寻与幻像
  • 第二节 情欲与本能
  • 第三节 话语与权力
  • 第四节 信仰与虚无
  • 第四章 追问之思
  • 第一节 飘移中的确定性
  • 第二节 回归大地的信仰
  • 第三节 对抗、对话与差异性
  • 第四节 你能走多远
  • 第五节 开放中的澄明之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行进之路上的思问者 ——浅论戴维·洛奇小说中对后现代主义的反省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