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

论文摘要

压力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焦虑性反应。压力的产生过程是客观压力(压力源)---影响因素---压力反应(主观压力),其中影响因素主要是个性或应对方式,其影响作用主要有两种: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调节作用是指客观压力在转变为主观压力的过程中,受到了个性或应对方式的影响;中介作用是指客观压力通过个性或应对方式影响主观压力。幽默感是把幽默作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是个体差异变量,是个体感受、理解、欣赏、创造、传递和使用幽默的过程中,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整合。幽默感既是一种个性成分也是一种应对方式,所以可能是客观压力与主观压力之间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幽默感是客观压力与主观压力之间的影响因素,那么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客观压力在转变为主观压力的过程中,受到了幽默感的影响,而不是客观压力通过幽默感影响主观压力,所以幽默感对压力的影响作用的性质是调节作用,而不是中介作用。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不仅从很早起在理论上即得到推崇,而且也在实证研究领域受到重视。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一般采用实验室实验、自我报告的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最近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研究范式,被Lefcourt和Martin称为无反应测量(nonreaction measures)。但到目前为止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还没有得出确定和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主要采用无反应测量(研究1、研究2和研究6)和实验法(实验3、实验4和研究5),通过量表测量和实验室实验,探讨幽默感对压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具体状况。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以考试为客观压力,以焦虑水平为主观压力的指标,在不对幽默感的性质进行区分的条件下,考察不同水平的幽默感对中等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1);然后,根据被试幽默感的四种类型(采用Martin(2003)的幽默类型问卷测得)的组合划分被试幽默感的类型,同样以考试为中等压力任务,以焦虑水平为主观压力的指标,调查不同类型的幽默感对中等压力的调节作用的差异(研究2);实验3采用数学测验代表心理操作压力,Stroop任务代表认知压力,人际结构访谈代表人际压力,冷水刺激代表生理压力,采用友好内容的幽默为调节压力的材料,以皮肤电阻为主观压力的指标,考察幽默感对不同种类的客观压力的调节作用。基于前人均承认中等压力对客观压力的代表性,并在研究中均采用中等压力任务代表客观压力,所以在本研究的前三个研究中,客观压力采用了中等压力;而实验4客观压力采用了高等压力,其他指标与实验3相同,旨在与实验3加以比较,研究幽默感对不同程度的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5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构建了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效应的回归方程,以探索幽默感对主观压力的预测模型;鉴于目前研究者们在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机制方面的一致观点是,幽默感同时通过三种机制(认知中心机制、问题中心机制和情绪中心机制)对压力起到调节作用,所以研究6对三种机制在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中各自的贡献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得出的确定结论如下:(1)高水平的幽默感比低水平的幽默感对压力具有更好的调节作用,说明幽默感对压力具有调节作用。(2)友好性质比较高的幽默对压力的调节效果要高于低友好幽默和搀杂了敌对性质的幽默对压力的调节效果。(3)在中等压力任务中,幽默感对各种压力都表现出调节作用,但是调节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并且在幽默干预1分钟时幽默感对各种压力的调节作用差异显著,而在幽默干预2分钟时,幽默感对各种压力的调节作用的差异消失。(4)在高等压力任务中,幽默感没有表现出调节作用。(5)客观压力、幽默水平和主观压力呈显著线性关系。客观压力和幽默的变异解释了主观压力变异的49.8%,幽默解释了主观压力变异的12.4%。(6)幽默感同时通过三种机制对压力起到调节作用,其中问题中心机制对主观压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认知中心机制,最后是情绪中心机制。总之,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多运用友好幽默,而少运用敌对、挑衅和自我贬低的幽默,尽管运用敌对、挑衅和自我贬低的幽默也可能达到目的或感受到痛快,但是不会减轻自身的压力。个体可以在各种压力中发挥幽默感的调节作用,但是当压力过大时幽默感则起不到调节作用。所以建议个体在他人和自我承受过大压力时不要使用幽默,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建议个体在使用幽默的过程中要细心体会幽默的认知智慧、情绪方面,最重要的是巧妙地运用它亲合他人、解决问题,才能使幽默感的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幽默感的概念和作用
  • 1.1.1 幽默的概念
  • 1.1.2 幽默感的概念
  • 1.1.3 幽默的概念与幽默感的概念的辨析
  • 1.1.4 幽默感的类型
  • 1.1.5 幽默感的作用
  • 1.1.6 幽默感的测量
  • 1.2 压力的概念和种类
  • 1.2.1 压力的概念
  • 1.2.2 压力的种类
  • 1.2.3 压力产生的机制及幽默感在其中的作用
  • 1.2.4 压力的测量
  • 1.3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的理论研究
  • 1.3.1 基础期——二十世纪80 年代之前
  • 1.3.2 深化期——二十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
  • 1.3.3 蓬勃发展期——二十世纪90 年代至今
  • 1.4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 1.4.1 实验研究
  • 1.4.2 相关研究
  • 1.4.3 无反应测量
  • 1.5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的评析
  • 1.5.1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的发展脉络
  • 1.5.2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 2 问题的提出与本研究的方案
  • 2.1 当前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的主要问题
  • 2.2 问题原因分析
  • 2.3 本研究的问题提出
  • 2.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方案
  • 3 实证研究
  • 3.1 研究1:幽默感对压力的总体调节作用
  • 3.1.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讨论
  • 3.2 研究2:不同类型的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
  • 3.2.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2.4 讨论
  • 3.3 预备研究1:选择心理操作压力材料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预备研究2:选择人际压力材料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实验3:幽默感的适应类型对不同种类的压力的调节作用
  • 3.5.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结果与分析
  • 3.5.4 讨论
  • 3.6 实验4:幽默感的适应类型对不同程度的各种压力的调节作用
  • 3.6.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结果与分析
  • 3.6.4 讨论
  • 3.7 研究5: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效应的数量模型
  • 3.7.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7.2 研究方法
  • 3.7.3 结果与分析
  • 3.7.4 讨论
  • 3.8 研究6: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机制
  • 3.8.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8.2 研究方法
  • 3.8.3 结果与分析
  • 3.8.4 讨论
  • 4 总讨论
  • 4.1 幽默感对压力的总体调节作用
  • 4.2 不同性质的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
  • 4.3 高友好幽默对不同种类的压力的调节作用
  • 4.4 高友好幽默对不同程度的各种压力的调节作用
  • 4.5 幽默感对压力的预测和调节模型
  • 4.6 问题与展望
  • 5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今天,你科普了吗?[J]. 家庭生活指南 2017(01)
    • [2].中学生耐挫力现状调查与思考[J]. 天津教育 2016(11)
    • [3].男生哭泣也正常[J]. 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7(06)
    • [4].西方模特更受欢迎吗?——模特类型和模特表情与消费者对模特的态度关系研究[J]. 营销科学学报 2016(04)
    • [5].三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 报刊荟萃 2017(07)
    • [6].工作流动性和固定世界信念的文化效应:来自绩效预测的证据[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3(01)
    • [7].文化的软性具身认知——摄影机物镜视角与时空内的运动[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3(01)
    • [8].掩蔽视觉分析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18)
    • [9].关注自身得失对朋友得失共情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16(06)
    • [10].宽宏大量与睚眦必报: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J]. 心理学报 2017(02)
    • [11].基于认知诊断的被试类比推理测验行为分析[J]. 心理科学 2008(04)
    • [12].得失框架下时间和风险对跨期选择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16(06)
    • [13].单一被试研究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4)
    • [14].开放监控冥想的特定影响效果[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8)
    • [15].可修改答案的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研究[J]. 心理科学 2017(03)
    • [16].可修改答案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4)
    • [17].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01)
    • [18].从被试的主体看新闻的人文关怀[J]. 新闻传播 2013(11)
    • [19].如何研究社会、文化和思想行为间的关系?——共享内隐论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08(01)
    • [20].“善待宽恕者”还是“报复非宽恕者”:基于博弈范式对冒犯者得到宽恕以后行为动机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3)
    • [21].误差的来源之一:被试误差[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4(12)
    • [22].计算机自适应测验[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4(02)
    • [23].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4(03)
    • [24].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对心理旋转加工的影响:眼动研究[J]. 心理学报 2009(01)
    • [25].传言对人际信任影响的泛化效应[J]. 心理科学 2020(01)
    • [26].心真的会“软”吗?软硬感受与语义改变道德判断[J]. 心理学探新 2019(06)
    • [27].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7(09)
    • [28].网络交换论研究中的本科生被试效应[J]. 学术交流 2014(11)
    • [29].被试功能差异分析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3)
    • [30].走神对中文阅读绩效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3)

    标签:;  ;  ;  ;  ;  

    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