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贷难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庆云县为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贷难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庆云县为例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不得不面对金融支持趋于弱化的尴尬局面,贷款难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急剧减少,现有金融机构支农功能趋于弱化,形成一种信贷供给的完全“卖方”垄断格局。同时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资金市场化运作的特点愈加明显,在追求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盈利性,使资金外流的趋势有增无减,造成农村资金进一步“贫血”。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民间借贷发展迅速但潜在一定风险,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村地区贷款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高风险和低效益的现实特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形成摩擦,缺少相关投融资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摊机制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亟待优化等。因此,应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形成“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保证“三农”资金投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水平,总的思路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力,积极引导其他金融增加支农投入,适当鼓励支农融资方式的创新,逐步完善金融支农的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四个“不断”,即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支农质量不断提高,支农功能不断完善,支农效果不断显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
  • 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框架及基本观点
  • 四、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供不应求:当前农村信贷的总体状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资金的支持
  • 二、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状况
  • 第三章 深层透视:新农村建设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原因
  • 一、农村经济高风险和低效益的现实特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形成摩擦
  • 二、缺少相关投融资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摊机制
  • 三、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部分金融政策和体制不尽完善
  •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 第四章 应对措施:深化改革,完善服务
  • 一、解决新农村建设信贷难需要坚持的原则和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 二、解决新农村建设信贷难应采取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贷难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庆云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