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之楚调怨诗研究

相和歌辞之楚调怨诗研究

论文摘要

楚调怨诗,乃是以“怨”为主题的一类乐府歌诗。就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楚调曲》中所列,题名及内容与“怨”相关的歌诗共有一百一十八首。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怨诗传统,源于先秦,正式出现于汉魏,经六朝而至唐代达到高峰。因此,选择以《怨诗行》诸诗为代表的楚调曲怨诗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对于深入系统地研究乐府诗歌具有典范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传承和艺术发展也很有意义。本论文便以此一百一十八首楚调怨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代和今人的研究资料,从文学特征、主题内容、语言艺术、音乐特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主要研究了楚调怨诗的本事和主题的缘起、流传和变化,以及楚调怨诗的意象、风格、抒情模式、语言特色和音乐特征等,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楚调怨诗独特而鲜明的文艺特性和流变轨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楚调怨诗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前人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楚调怨诗之基本问题讨论
  • 第一节 楚调曲中怨诗之存诗情况分析
  • 第二节 楚调怨诗的概念及界定
  • 第二章 楚调怨诗之本事及主题研究
  • 第一节 复杂的本事及其内涵
  • 第二节 微妙的本事交叉
  • 第三节 时代与本事、主题之流变
  • 第三章 楚调怨诗之艺术研究
  • 第一节 玲珑多致的意象典型
  • 第二节 委婉缠绵的抒情模式
  • 第三节 哀婉动人的诗歌风格
  • 第四节 丰富优美的言语创作
  • 第五节 清切悲凉的音乐特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西方男性诗人笔下“怨诗”的比较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2].怨诗楚调考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3].英国男怨诗与女性心灵管窥——以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为例[J]. 外语教学 2014(03)
    • [4].陈子昂“官怨诗”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6)
    • [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意象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
    • [6].英国男怨诗与中国闺怨诗比较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7].继承与批判——邓恩模仿怀亚特对“男怨诗”的解构[J]. 外语教学 2008(02)
    • [8].刺政、舒愤与唐代怨诗[J]. 齐鲁学刊 2011(05)
    • [9].唐代洛阳宫怨诗思想内容浅析[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10)
    • [10].略论唐宫怨诗的含蓄美[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4)
    • [11].“兴观群怨”之“怨”的初内涵[J]. 汉字文化 2019(24)
    • [12].论晚唐宫怨诗的发展及其嬗变——以杜牧、李商隐为中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 [13].中英怨诗言说主体的性别选择[J]. 海外英语 2013(17)
    • [14].小园香径独徘徊 愿逐月华流照君——例谈我国古代的闺怨诗[J]. 中学语文 2008(15)
    • [15].附庸风雅[J]. 收藏·拍卖 2015(06)
    • [16].试析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J]. 校园英语 2020(33)
    • [17].痴男有恨——莎士比亚爱情怨诗中舌与眼之意象探微[J]. 芒种 2013(03)
    • [18].对比《闺怨》与《长干行》[J]. 山东文学 2010(07)
    • [19].李杜诗歌女性观念的艺术比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5)
    • [20].《别了,爱》体现的英诗时代特征分析[J]. 邢台学院学报 2014(02)
    • [21].班姬题扇[J]. 家庭中医药 2010(07)
    • [22].论《葛生》非抒情诗——一个主题学分析的个案[J]. 贵州社会科学 2014(01)
    • [23].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2015(04)
    • [24].郑樵《乐府四怨》与《(怨为之)解》亡诗考辨[J]. 乐府学 2016(01)
    • [25].“怨诗”理论的来源与初步发展[J]. 文学教育(下) 2020(02)
    • [26].从李白诗歌“玉”意象的统计与归类看其五种象征义——兼论其“玉”意象使用的系统和广泛性[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7].活在“怨诗”中的王昭君[J]. 金融博览 2015(07)
    • [28].借征夫之离恨 诉逐臣之哀怨——曹植《情诗》旨意探析[J]. 潍坊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相和歌辞之楚调怨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