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树脂固相萃取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阴离子树脂固相萃取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是成功实现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关键。固相萃取技术因其分离纯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有机试剂污染小及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以330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固相吸附剂,用固相萃取技术实现对人全血中血红蛋白和DNA的分离纯化。利用血红蛋白和阴离子树脂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将血红蛋白吸附到树脂上,随后以Tris-HCl (pH 8.9)缓冲液为洗脱剂,通过减小树脂和血红蛋白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将血红蛋白洗脱下来。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吸附时间20min、洗脱时间20min),树脂对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和洗脱效率分别为87%和70%。树脂对血红蛋白的吸附容量为5.0mg/g。考察了树脂比表面积、离子强度、溶液酸度及洗脱剂种类等条件对吸附或洗脱效率的影响。SDS-PAGE凝胶电泳证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可有效地从人全血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血红蛋白。利用树脂和DNA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可以将DNA吸附到树脂上,吸附效率可达96%。以40mmol/LNa2HPO4为洗脱剂,洗脱效率为83%。讨论了树脂比表面积、洗脱剂种类、溶液酸度等对吸附效率的影响。采用该方法从全血中提取DNA,并以此为模板,成功地实现了PCR扩增。利用330阴离子交换树脂固相萃取分离纯化血红蛋白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无需对树脂进行改性,操作简单;不使用昂贵的检测设备。树脂吸附了生物大分子后,无需预清洗步骤,可直接洗脱,既简化了操作过程又节省了实验时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有机溶液或高离子强度试剂,避免了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概述
  • 1.2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意义与发展
  • 1.3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方法简介
  • 1.3.1 沉淀法
  • 1.3.2 离心分离法
  • 1.3.3 层析法
  • 1.3.4 电泳法
  • 1.3.5 萃取法
  • 1.4 固相萃取法
  • 1.4.1 固相萃取概念
  • 1.4.2 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
  • 第2章 330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血红蛋白
  • 2.1 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简介
  • 2.1.1 沉淀法
  • 2.1.2 膜分离法
  • 2.1.3 色谱法
  • 2.1.4 电泳法
  • 2.1.5 萃取法
  • 2.2 血红蛋白及其分离纯化意义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原理
  • 2.3.2 实验试剂及溶液配制
  • 2.3.3 仪器装置
  • 2.3.4 330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2.3.5 实验流程与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树脂对血红蛋白的吸附
  • 2.4.2 洗脱条件的优化
  • 2.5 全血样品中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
  • 2.6 血红蛋白纯度的检测
  • 2.6.1 紫外光谱
  • 2.6.2 血红蛋白SDS-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330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DNA
  • 3.1 DNA分离提纯的目的及意义
  • 3.2 DNA分离纯化方法简介
  • 3.2.1 CTAB法
  • 3.2.2 SDS法
  • 3.2.3 固相萃取法
  • 3.3 实验部分
  • 3.3.1 实验原理
  • 3.3.2 实验试剂及溶液配制
  • 3.3.3 仪器装置
  • 3.3.4 实验流程与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树脂对DNA的吸附
  • 3.4.2 洗脱条件的优化
  • 3.5 实际应用
  • 3.5.1 合成样品中DNA的分离提纯
  • 3.5.2 全血中DNA的分离提纯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研究进展和发展建议[J]. 科学通报 2020(20)
    • [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课程体系的构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08)
    • [3].脂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吗?[J]. 中学生物教学 2013(06)
    • [4].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7(11)
    • [5].高分子科学系生物大分子课题组研制出自发热丝绸织物面料[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6].苯胺催化在生物大分子修饰和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5)
    • [7].包载生物大分子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9(03)
    • [8].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前沿进展[J]. 生命科学 2018(04)
    • [9].生物大分子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0(02)
    • [10].遗传密码新技术——生物大分子到音乐的转换及实现及其机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8)
    • [11].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的大突破[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010(09)
    • [12].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生物大分子图像的一种处理方法[J]. 物理学报 2011(09)
    • [13].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12)
    • [14].二维材料“遇见”生物大分子:机遇与挑战[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10)
    • [15].镉对水生动物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及机理[J]. 饲料工业 2019(20)
    • [16].超声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及其在透明质酸降解中的应用[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01)
    • [17].拉曼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9)
    • [18].梯度磁场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J]. 科学通报 2019(08)
    • [19].等离子体聚合法制备生物大分子印迹聚合物[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 [20].以生物大分子计算为背景的高考热点试题例析[J]. 考试周刊 2012(30)
    • [21].生物大分子的混合模式色谱法——传统的色谱观点正在被改变[J]. 色谱 2012(01)
    • [2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 [23].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6)
    • [24].“生物大分子”概念及包含的物质种类辨析[J]. 中学生物学 2019(01)
    • [25].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用于生物大分子构象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8(06)
    • [26].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纳米药物载体[J]. 化学进展 2011(01)
    • [27].基于分块量子化学方法的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计算[J]. 应用技术学报 2019(03)
    • [28].对应关系形成的一般分子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2)
    • [29].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研究方法及进展[J]. 四川环境 2011(01)
    • [30].冷冻电镜图像生物大分子颗粒识别方法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05)

    标签:;  ;  ;  

    阴离子树脂固相萃取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