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投食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中全雄单元的生存策略分析

人工投食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中全雄单元的生存策略分析

论文摘要

全雄单元(all-male unit, AMU)是金丝猴(Rhinopithecus)猴群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其与其他数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 OMU)共同生活组成了一种与其他亚洲疣猴不同的双层次的社会结构。之前对于金丝猴属中各个种的研究主要基于OMU的社会功能以及生存适合度的考虑,而对于AMU的生存策略以及社会功能如何研究很少。因此,我们从2009年7月到2010年9月以生活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人工投食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中的全雄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焦点动物法和行为取样法对其进行观察,运用连续记录法进行记录,对其进行了行为学研究,以期分析出全雄单元中个体是采取何种策略以适应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发现滇金丝猴群中全雄单元中个体采取如下策略来适应其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取食方面,猴群移动时,全雄单元往往行进在整个大群的最前方,使单元中的个体相较其他一雄多雌单元中的个体更加优先的取食到高质量的食物;全雄单元中个体在投食点取食时,多分成数个亚群于整个大群边缘取食,这样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取食效率,相较于休息时,全雄单元个体在取食时分开相对较散,并且明显远于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全雄单元个体往往较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取食,所有次数中,共有28次详细的记录到了全雄单元和最后一个一雄多雌单元结束取食的具体时间,全雄单元比一雄多雌单元多花费34.4±5 min用来取食。在保护自己不被天敌捕食方面,通过研究全雄单元面对敌害的反应,我们发现其与一雄多雌单元种个体类似,全雄单元中个体在遇到危险时亦采取迅速采取逃跑策略进入“掩体”中以躲避敌害;研究结果还表明全雄单元与其他家庭单元组成一个大群一起生活也是一种反捕食的策略。在繁殖方面,全雄单元中的成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总是积极的参与到所有可获得的交配活动中去,它们是交配活动的积极发起者,所有记录到全雄单元中个体与一雄多雌单元中雌猴的交配中,有20次(66.6%)的交配是全雄单元中个体在该雌猴的主雄离开时发起的,明显比一雄多雌单元中主雄的交配行为更加积极,同时全雄单元中个体是交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记录到10次一雄多雌单元中雌猴对全雄单元中个体的邀配,其中被邀配的对象有反应的有8次,该比例亦明显大于一雄多雌单元中主雄对其雌猴的邀配反应;全雄单元中成年个体会通过取代入主一雄多雌单元以获得稳定的交配权,研究期间共发生了4次取代事件,4只成年雄性通过取代入主了一雄多雌单元成为该家庭单元的新主雄,获得了交配权;此外,部分成年个体会独自或者结伴而行离开其原生群去暂时性的“流浪”到其他群去,找寻有无使自己成为主雄的机会。在野外观察期间,共记录到11次流浪猴进入研究群家域的事件,其中4只个体成功通过取代入主一雄多雌单元,成为了研究群中4个一雄多雌单元的新的主雄。在处理猴群中个体的社会关系方面,当全雄单元中个体之间发生冲突时,不同于一雄多雌单元中主雄们通过打斗来解决,全雄单元中个体总是尽量避免肢体接触(抓打,按住,咬),全雄单元中个体之间的冲突多以趋近—趋避或者威胁一屈服的方式来解决,以节省能量和避免受伤;同时,全雄单元中的青年猴跟随其他成年和亚成年个体组成全雄单元一起生活,进而再和其他一雄多雌单元组成一个大群一起生活有效的提高了其适应其生境的能力。虽然成大群生活有其弊端,但是全雄单元中个体可以通过其他各种策略来平衡这些弊端,比如上述各种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滇金丝猴的分类以及生物学描述
  • 1.3 滇金丝猴的社会结构
  • 1.4 滇金丝猴的研究概况
  • 1.5 金丝猴属中各个种的生存策略的研究历史及总结
  • 1.6 金丝猴属中全雄单元的研究历史及结论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地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概况
  • 2.1.1 研究地点
  • 2.1.2 研究地点植被类型
  • 2.1.3 研究地点气候条件
  • 2.1.4 天敌状况
  • 2.2 研究对象
  • 2.3 投食
  • 2.4 年龄性别组的划分
  • 2.5 研究方法
  • 2.5.1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取样方法
  • 2.5.2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记录方法
  • 2.5.3 本研究所采取的取样方法和记录方法
  • 2.5.4 行为谱的划分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全雄单元中个体的取食策略
  • 3.1 研究方法
  • 3.1.1 数据收集
  • 3.1.2 数据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全雄单元在移动时的取食策略
  • 3.2.2 全雄单元中个体在取食地的空间关系
  • 3.2.3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的取食时间长度
  • 3.3 讨论
  • 3.3.1 全雄单元在移动时的取食策略
  • 3.3.2 全雄单元中个体在取食地的空间关系
  • 3.3.3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的取食时间长度
  • 4 全雄单元中个体的反捕食策略
  • 4.1 研究方法
  • 4.1.1 数据收集
  • 4.1.2 数据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全雄单元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 4.2.2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异同
  • 4.3 讨论
  • 4.3.1 全雄单元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 4.3.2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一雄多雌单元中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异同
  • 5 全雄单元中个体的繁殖策略
  • 5.1 研究方法
  • 5.1.1 数据收集
  • 5.1.2 数据分析
  • 5.2 研究结果
  • 5.2.1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雌猴的交配
  • 5.2.2 全雄单元总个体对交配权的获得
  • 5.2.3 全雄单元中个体为获得交配权进行的迁移
  • 5.3 讨论
  • 5.3.1 全雄单元中个体与雌猴的交配
  • 5.3.2 全雄单元中个体对交配权的获得
  • 5.3.3 全雄单元中个体为获得交配权进行的迁移
  • 6 全雄单元中个体的社会关系
  • 6.1 研究方法
  • 6.1.1 数据收集
  • 6.1.2 数据分析
  • 6.2 全雄单元中个体的社会关系
  • 6.2.1 全雄单元中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 6.2.2 全雄单元与一雄多雌单元的关系
  • 6.3 讨论
  • 6.3.1 全雄单元中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 6.3.2 全雄单元与一雄多雌单元的关系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一雄多雌单元之间的等级序列[J]. 兽类学报 2017(04)
    • [2].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中一雄多雌体系的分化[J]. 兽类学报 2010(03)
    • [3].金丝猴社会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20(07)
    • [4].具有不育控制和不育年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英文)[J]. 应用数学 2013(02)
    • [5].野生雉鸡求偶行为与繁殖观察[J]. 吉林林业科技 2008(04)
    • [6].滇金丝猴群中全雄单元在移动时的空间结构与功能[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7)
    • [7].黔金丝猴食性及社会结构的初步研究[J]. 兽类学报 2009(03)
    • [8].非人灵长类个体的迁移与扩散[J]. 人类学学报 2008(03)
    • [9].广州市犬蝠对栖息地的选择[J]. 生态学杂志 2008(02)
    • [10].走近国宝神农架金丝猴[J]. 经贸实践 2018(07)

    标签:;  ;  ;  ;  

    人工投食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中全雄单元的生存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