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内生细菌研究

水稻内生细菌研究

论文题目: 水稻内生细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朱凤

导师: 徐敬友

关键词: 水稻,内生细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固氮,阴沟肠杆菌,致病性

文献来源: 扬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江苏扬州、南通、常州和徐州等4市12地10个水稻品种的根、茎和种子分离到内生细菌菌株736个。经平板对峙法测定,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稻纹枯病菌和稻白叶枯病菌一种、二种或三种具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有196个,占菌株总数的26.63%。其中,茎和根中的拮抗菌株较多,而种内拮抗菌株较少。多数菌株(169个)对一种病菌有拮抗活性,而对二种或三种病菌具拮抗作用的菌株较少。经转管培养,内生细菌对稻瘟病菌和稻恶苗病菌的拮抗活性比较稳定,转管20代后拮抗活性基本未变的菌株分别为92.86%和82.35%,但对稻纹枯病菌和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对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菌株转管培养后均丧失拮抗能力。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高拮抗活性菌株G87(对稻瘟病菌、恶苗病菌、白叶枯病菌拮抗)、J215(对稻瘟病菌、恶苗病菌拮抗)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276个内生细菌菌株的联合固氮活性,有234个菌株具固氮能力,占84.78%。周氮能力中等,(1≤ARA≤100)的菌株有190个,占68.84%;固氮活性强(ARA>100)的菌株有5个,占1.81%。转管培养20代后,5个固氮活性强的内生细菌菌株固氮活性表现稳定。经鉴定,固氮活性强且稳定的菌株G161(9212.3130umol/ml h)、J115(20987.8200umol/ml h)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菌液蘸根和喷雾接种结果表明,内生固氮细菌G161、J115可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其中株高增加15.46%~20.55%,新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6.86%~17.14%,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16.67%31.03%。但是,菌液浸种处理对水稻植株没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经针刺和剪叶接种,196个内生拮抗细菌菌株中有24个菌株对水稻具致病性,占12.20%,其中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稻纹枯病菌和稻白叶枯病菌具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有14个、9个、7个和2个。234个内生固氮细菌菌株中有38个菌株对水稻有致病性,占16.24%。因此,绝大多数水稻内生细菌无致病能力,而少数菌株有潜在致病性,但致病能力较弱。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

1.2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

1.3 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

1.4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态学研究

1.4.1 内生细菌的来源

1.4.2 内生细菌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4.3 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运动和分布

1.4.4 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

1.4.4.1 定殖检测方法

1.4.4.2 定殖影响因子

1.4.4.2.1 相关微生物

1.4.4.2.2 寄生线虫

1.4.4.2.3 植物及品种类型

1.4.4.2.4 非生物因子

1.5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1.5.1 联合固氮

1.5.2 促进植物生长

1.5.3 保护植物

1.5.4 外源基因载体

1.5.5 潜在致病

1.6 水稻内生细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培养基

2.1.1 BPA

2.1.2 PSA

2.1.3 胁本哲氏培养基

2.1.4 改良Dobereiner培养基

2.2 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

2.2.1 种子内生细菌的分离

2.2.2 根、茎内生细菌的分离

2.3 水稻内生细菌对重要病菌的拮抗性

2.3.1 对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的拮抗性测定

2.3.1.1 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的拮抗性测定

2.3.1.2 对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性测定

2.3.2 对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性测定

2.3.3 内生细菌拮抗性的稳定性测定

2.4 水稻内生细菌固氮活性的测定及应用

2.4.1 内生细菌固氮活性的测定

2.4.1.1 乙炔还原

2.4.1.2 乙烯测定

2.4.2 内生细菌固氮活性的稳定性测定

2.4.3 内生固氮细菌处理水稻试验

2.4.3.1 处理方法

2.4.3.1.1 菌液浸种

2.4.3.1.2 菌液蘸根

2.4.3.1.3 菌液喷雾

2.4.3.2 对植株的促生作用

2.4.3.2.1 株高

2.4.3.2.2 叶绿素含量

2.4.3.2.3 地上部植株干物质量

2.5 水稻内生细菌的致病性测定

2.5.1 苗期针剌接种

2.5.2 分蘖期剪叶接种

2.6 水稻内生细菌的种类鉴定

2.6.1 形态特征观察

2.6.1.1 革兰氏染色

2.6.1.2 芽孢染色

2.6.2 生理生化试验

2.6.2.1 需氧、厌氧性测定

2.6.2.2 碳源利用试验

2.6.2.3 氧化酶试验

2.6.2.4 接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

2.6.2.5 VP试验

2.6.2.6 甲基红(M.R)试验

2.6.2.7 淀粉水解试验

2.6.2.8 产糊精结晶试验

2.6.2.9 明胶液化试验

2.6.2.10 硝酸盐还原试验

2.6.2.11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结果

3.1.1 根内生细菌

3.1.2 茎内生细菌

3.1.3 种子内生细菌

3.2 水稻内生细菌对重要病菌的拮抗性

3.2.1 内生细菌对不同病菌的拮抗性

3.2.1.1 对稻瘟病菌的拮抗性

3.2.1.2 对稻恶苗病菌的拮抗性

3.2.1.3 对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性

3.2.1.4 对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性

3.2.2 内生细菌拮抗活性的稳定性

3.2.3 内生拮抗细菌的种类

3.3 水稻内生细菌的固氮活性及其应用

3.3.1 内生细菌的固氮能力

3.3.2 内生固氮细菌固氮活性的稳定性

3.3.3 内生固氮细菌的种类

3.3.4 内生固氮细菌对水稻植株的促生作用

3.3.5 水稻内生细菌的致病性

3.3.5.1 针刺接种条件下内生细菌的致病性

3.3.5.2 剪叶接种条件下内生细菌的致病性

4 讨论

4.1 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

4.2 水稻内生细菌对重要病菌的拮抗性

4.2.1 水稻内生细菌对重要病菌拮抗性的测定

4.2.2 内生拮抗细菌的种类及应用

4.3 水稻内生细菌的固氮活性

4.3.1 水稻内生细菌固氮活性的测定

4.3.2 水稻内生固氮细菌的种类

4.3.3 内生固氮细菌的应用

4.4 水稻内生细菌的致病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牛大力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D]. 苏坤.广西大学2018
  • [2].骆驼刺内生细菌新种Pantoea alhagi LTYR-11Z的鉴定及其促作物抗旱机制初步研究[D]. 陈超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3].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油菜内生细菌研究[D]. 杨瑞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4].塔里木河胡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潜在新种的多相分类学鉴定[D]. 热孜亚·艾肯.新疆大学2013
  • [5].B.subtilis酱香风味酶基因的筛选及其敲除载体的构建[D]. 陆敏.贵州大学2018
  • [6].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探究[D]. 刘英杰.华东师范大学2018
  • [7].硒诱导枯草芽孢杆菌表达含硒ZEIN蛋白的研究[D]. 曲肖男.吉林大学2018
  • [8].原核表达宿主的筛选研究[D]. 邹丹.大连工业大学2014
  • [9].海参溶菌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研究[D]. 孙璐.大连工业大学2014
  • [10].海洋枯草芽孢杆菌产抗菌脂肽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分析[D]. 刘佳欣.大连工业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水稻内生固氮细菌生长条件、发酵营养及在植株体内外定殖研究[D]. 何平平.扬州大学2007
  • [2].水稻内生拮抗细菌的抗生作用及定殖研究[D]. 胡长松.扬州大学2006
  • [3].水稻内生拮抗细菌抗菌蛋白的提取、抗生作用及理化特性[D]. 李娟.扬州大学2007
  • [4].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油菜内生细菌研究[D]. 杨瑞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根瘤菌对禾本科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 杜寒春.南京农业大学2005
  • [6].烟草内生细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 王万能.西南农业大学2003
  • [7].拮抗番茄青枯病内生细菌的定殖与控病作用研究[D]. 龙良鲲.西南农业大学2003
  • [8].水稻内生细菌的研究及其杀虫工程菌的构建[D]. 孙惠青.四川农业大学2003
  • [9].番茄防病内生细菌ZB-6的初步研究[D]. 赵健.福建农林大学2004
  • [10].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拮抗内生细菌筛选、鉴定与应用研究[D]. 周向平.湖南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  ;  

水稻内生细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