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实践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统一定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经过几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04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再次扩大,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并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200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题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被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和风险来源,其定价方式与策略不仅会影响银行的收益水平,更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客户结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贷款定价权力逐步转移、过渡给了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成为贷款定价的主体。这一方面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贷款时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根据贷款的风险度更为自由地确定利率的高低,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利率的放开会使金融同业的竞争明显加剧,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展开的价格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最直接的表现是存款利率水平上升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在银行收入来源高度依赖息差的条件下,利差收窄将压缩银行业的利润空间,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更大压力。在利率市场化漫长的渐进式演进历程中,政府曾包揽了一切利率的制定,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缺乏自主权。正因为如此,国内银行缺乏贷款定价的实践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起贷款定价模型,对成本费用约束、贷款利润等心中无数,还停留在“感性”层次上。而且由于缺少实际运用的需要,贷款定价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目前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贷款定价研究还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有待深入。此外,大部分研究没有深入分析模型参数的含义和适用性,实证数据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特殊的转轨型经济环境。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体系的道路还较为漫长,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兼具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展开分析的。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概述了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原则。基本理论有: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及信贷配给理论。基本原则包括:利润最大化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风险定价原则,成本是价格下限的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接着,作者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历史进程,简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方法,剖析了现行贷款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经历了统一定价、区间浮动定价、自主定价三个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贷款定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基准利率的前提下,各银行根据每一笔贷款的具体情况,在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浮动水平,以基准利率加(乘)浮动比率作为贷款价格。我国现行贷款定价方法与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各家银行虽然在具体内容上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采取类似的基础利率加上或乘以一个风险溢价的定价模式。这一方法对于银行通过差别定价扩大收益,控制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相对简单的贷款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行贷款定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成本与收益,在信用风险计量方面不够科学,涵盖的因素不够全面。随后,作者分析了国外三种基本定价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西方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的定量分析方面较之我国有更悠久的传统和更丰富的经验,早在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银行业就开始关注贷款定价问题,并将合理确定贷款价格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运作。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成长,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西方商业银行现已形成了较为丰富较为科学完备的贷款定价理论,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贷款定价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价模型有以下三种:成本加成模型、价格领导模型以及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三种模型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成本加成模型更多地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给贷款定价,属于“成本导向型”模型,其忽略了客户需求、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价格领导模型属于“价格导向型”模型,没有考虑银行的经营成本;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是比较完善的贷款定价方法,但是可操作性较弱。在国外定价实践中,这三种模型往往混合使用。在简要分析了国外三种基本定价模型之后,我们发现,在我国由管制利率体制向利率市场化迈进的过渡时期,上述三种模型在我国的应用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者在全面借鉴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前我国利率管理现状和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针对我国现行贷款方法的不足之处,对现行贷款定价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提出了综合考虑市场和成本因素的贷款定价方法和针对大客户的基于客户贡献度的定价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合理性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政策建议:建立精确、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健立健全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储备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创建贷款定价的公平竞争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贷款定价的基本内容
  • 2.1 贷款定价的理论依据
  • 2.2 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
  • 2.3 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 2.3.1 影响贷款定价的一般因素
  • 2.3.2 影响贷款定价的具体因素
  • 3.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历史进程
  • 3.2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贷款定价方法
  • 3.3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贷款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4. 境外三种基本定价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 4.1 成本加成定价模型
  • 4.1.1 成本加成模型的基本原理
  • 4.1.2 对成本加成模型的简要评述
  • 4.2 价格领导定价模型
  • 4.2.1 价格领导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
  • 4.2.2 低于优惠利率的市场定价(加成模型)
  • 4.2.3 设定最高利率的贷款(上限)
  • 4.2.4 对价格领导定价模型的简要评述
  • 4.3 客户盈利性分析模型
  • 4.3.1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
  • 4.3.2 对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的简要评述
  • 5.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改进
  • 5.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 5.2 综合考虑市场和成本因素的定价方法
  • 5.2.1 基准利率的确定
  • 5.2.2 贷款经营成本率的确定
  • 5.2.3 目标利润率的确定
  • 5.2.4 违约风险补偿率的确定
  • 5.2.5 期限风险补偿率的确定
  • 5.3 基于客户贡献度的定价方法
  • 5.3.1 客户贷款贡献的确定
  • 5.3.2 客户存款贡献的确定
  • 5.3.3 客户中间业务贡献的确定
  • 5.3.4 客户管理成本的确定
  • 5.4 改进后的贷款定价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 5.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