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周宏仓

导师: 金保升

关键词: 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流化床,小试,中试,多元统计分析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基于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技术路线基础上的第二代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2G PFBC-CC)发电技术,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洁净煤利用技术之一。2G PFBC-CC系统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类化合物是一类有害有机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能源环保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为了掌握影响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产物中PAHs生成与分布特性的关键因素,为今后2G PFBC-CC系统PAHs排放控制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分别在小试和中试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常压和加压煤部分气化以及半焦加压燃烧试验,PAHs样品经索氏提取和K-D浓缩后,采用带荧光检测器和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被美国国家环保局列入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16种PAHs,系统地研究了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产物中PAHs的生成和排放特征。在常压小试装置上,研究了煤种、空煤比、汽煤比、床层温度和添加剂对煤部分气化PAHs生成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生成量总体上高于原煤中的含量;气相中PAHs以低环和中环为主,固相中PAHs以中环和高环为主;煤自身性质对PAHs生成与分布的影响很大;空煤比、汽煤比和床层温度均存在一个PAHs的最佳生成区间,这一区间恰好与最佳气化效率对应的区间重合;添加剂既能提高气化效率,又能促进PAHs生成;PAHs生成量与CO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布袋除尘器对PAHs的去除效率优于旋风除尘器。在加压小试装置上,研究了压力对煤部分气化PAHs生成与分布特性的影响,并用加压中试装置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压条件下低环PAHs的份额高于常压条件下的份额;PAHs生成量高于原煤中的含量;压力升高,PAHs的生成量增加。半焦和煤气燃烧试验表明,半焦加压燃烧能够有效地破坏PAHs并抑制PAHs重新生成,煤气燃烧很难彻底氧化分解PAHs,其烟气中PAHs毒性当量(TEQ)浓度比煤气中PAHs TEQ浓度低。为了实现2G PFBC-CC系统PAHs排放的最小化和减量化,可以通过减少气相PAHs的生成或者将生成的存在于气相中的PAHs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固相中。无论是煤部分气化,还是半焦加压燃烧,产物中PAHs TEQ浓度以5环PAHs为主,苯并(a)芘(BaP)和二苯(a,h)蒽(DbA)是PAHs TEQ浓度的两大贡献者;PAHs TEQ浓度随着试验操作参数的变化而改变。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PAHs的生成途径有3种:煤/半焦受热挥发出的未分解的PAHs;煤/半焦高温热解合成的PAHs;自由基高温缩合生成的PAHs。煤部分气化PAHs主要通过后面两种途径生成;而半焦燃烧PAHs主要通过自由基高温缩合反应生成。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为手段,借助SAS统计计算软件,建立预测原煤及其部分气化产物中PAHs含量的多元统计分析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PAHs 性质研究概述

1.2.2 PAHs 来源及危害研究概述

1.2.3 煤利用 PAHs 研究概述

1.2.4 多元统计分析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概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煤气化 PAHs 采集、预处理和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PAHs 的采样方法

2.3 PAHs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4 PAHs 的测定方法

2.5 本文所采用的PAHs 采样、预处理和测定方法

2.5.1 试验仪器和试剂

2.5.2 PAHs 样品采集

2.5.3 PAHs 样品预处理

2.5.4 PAHs 测定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原煤 PAHs 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原煤中 PAHs 来源

3.3 煤样采集与分析

3.3.1 煤样采集与煤质分析

3.3.2 煤样预处理与PAHs 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煤种PAHs 含量及其分布

3.4.2 碳含量对PAHs 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4.3 H/C 摩尔比对PAHs 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4.4 O/C 摩尔比对PAHs 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4.5 挥发分含量对PAHs 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4.6 不同煤种 PAHs 的TEQ 浓度分布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常压流化床煤部分气化 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煤气化 PAHs 生成机理

4.3 试验

4.3.1 试验装置

4.3.2 试验物料

4.3.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4 冷态试验

4.5 热态试验

4.5.1 热态启动

4.5.2 蒸汽锅炉的启动与运行

4.5.3 煤燃烧向气化转变

4.5.4 正式试验

4.5.5 停炉

4.6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1 煤种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2 空煤比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3 汽煤比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4 床层温度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5 添加剂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6 煤气中CO 浓度对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4.6.7 煤气净化装置对PAHs 的脱除效率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 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0.1MW_(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5.2.1 试验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2MW_(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气化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放大验证研究

5.3.1 试验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半焦和煤气燃烧 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6.1 引言

6.2 0.1MW_(th)小试加压喷动流化床半焦燃烧PAHs 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6.2.1 试验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1MW_(th)中试加压流化床锅炉半焦燃烧PAHs 排放特性的研究

6.3.1 试验

6.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煤气燃烧 PAHs 排放特性的研究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原煤及其部分气化 PAHs 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7.1 引言

7.2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7.2.1 相关分析的数学模型

7.2.2 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7.2.3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7.2.4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7.3 原煤PAHs 含量与TEQ 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4 煤部分气化产物中PAHs 含量与TEQ浓度的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之处

8.3 建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详细摘要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 王俊琪.浙江大学2009
  • [2].高灰分低热值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化床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D]. 梅琳.重庆大学2015
  • [3].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D]. 李社锋.浙江大学2010
  • [4].煤炭分级利用与富氧燃烧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 胡昕.浙江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 王俊琪.浙江大学2009
  • [2].煤热解、气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与释放研究[D]. 常丽萍.太原理工大学2004
  • [3].常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与模型研究[D]. 张荣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
  • [4].煤加压部分气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肖睿.东南大学2005
  • [5].煤及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化过程中氮的迁移机理[D]. 林建英.太原理工大学2006
  • [6].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数值模拟[D]. 尤孝方.浙江大学2006
  • [7].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D]. 刘耀鑫.浙江大学2005
  • [8].循环流化床多联供系统试验研究[D]. 范晓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 [9].流化床炉内煤热解气化过程中硫的释放与脱除研究[D]. 秦宏.浙江大学2006
  • [10].不同煤焦的理化性质及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 吴诗勇.华东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