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微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微

何惠珍陕西咸阳中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时代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深刻挖掘教材的人文底蕴,创设人性化的氛围,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对于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005-02

人的素质培养不能离开人文精神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这就表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语文教学要抓住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的、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人文精神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它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它强调个性的自由与权利,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价值,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科学技术神奇般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突出的问题就是物质文明进步与精神文明提升之间的不平衡。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金钱拜物教的盛行,使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鄙俗,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对此,有学者深切地指出:“人们但知追求物欲而忽视了精神上的修养,于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茫茫而无所措、无所从。人心如此,国际如此,人类再不回头,终将走入没顶的深渊。”而如何化解人类的这一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作为培养新一代人综合素养的基地,它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语文教材含有丰厚的人文教育资源,在当今的中国,人们呼唤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

二语文教材内容有着深刻的人文底蕴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内容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因素,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和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提供了有效的素材。语文教材包含了各种各样内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美学等广阔的领域。语文教材还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状况都会体现在相应的语文教材中。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使人们的观念、体验得以保留和发扬,语文教材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

经典名著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一部名著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以文学形式体现的人生,也是作者人生曲折的反映,这些作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名人形象为学生树立了精神标杆。语文课文里叙述和描绘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名人形象,如陶渊明,学生从课文中便知道他是一个不同流合污、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的人,他在贫困之中亦能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这值得我们学习。读苏东坡的词,自由豁达和乐观的天性,就会感染你,让你也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鲁迅,让你敬仰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真诚投入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感受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读杜甫的诗,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读李白,我们可以体会他个性的张扬。

科学家的智慧和求实品质成为学生的人格典范。语文课本里,展现了大量的科学家伟大光辉的形象。如居里夫人、哥白尼等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种严谨、朴实的精神,一种在权威面前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语文注重的是人的积累,以达到人的素质的提高。语文学习有去浮躁、净化灵魂这一功用。语文中的议论文和说明文能帮学生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课文中科学名人的传记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敬业精神的人;课文中革命先辈的斗争故事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语文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也正是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并构成其最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具有独立的人格、有主见、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也越来越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更日益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要求。语文教育对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人文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价值。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独特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据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灵活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发挥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语文的美,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将产生极大的向心力,对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在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

1.创设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倡导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多向、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谈心与探讨,这种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甚至对不同见解没有定论的面红耳赤的热烈争论,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生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学会了民主协商,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正确的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既张扬了个性,又民主集中,既有主见,不人云亦云,又尊重别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才会化为现实。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甚至全体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沉闷、乏味、缺少交流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的探究中,教师随机应变地从在大局整体上灵活处理、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采用专题讲座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作品。

2.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人文内涵

(1)以丰富直观的语文知识激励学生

课文中的知识往往是比较感性的,再加上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隐藏着生动、丰富的背景材料,这些背景材料会使本来就感性的知识变得更加鲜活,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文而形成强大推动力。如在讲授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从作者生动丰富的语言来学习鲁提辖这一人物的形象,并且在讲这一人物事件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水浒传》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体味和感受语言的生动、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种下一粒“英雄”的种子,培养学生在路见“不平”时,能够“拨刀相助”。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地对知识进行生动描述,努力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向心力,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和对教学内容深刻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

(3)用富有美感的氛围陶冶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优美的教态、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工整的板书、生动的语言及精美的教具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语文的美流淌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河流中,通过美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某一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成长为一个具有科学审美观的人。

3.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创造意识

在教学生“学”的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些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学生的毅力得到了考验,培养了一种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假设“于勒发财回来了”,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可能产生的有哪几种合理的情形。这就需要学生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正确理解才能做到的。也就达到了发挥主动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的效果。

作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要实现人文化的教育,就要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样才会说出不同于别人的话。这就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愿意写又最有内容可写的题目,让学生敞开心扉,让每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淋漓尽致地去表现自己不同的个性。只有我们的作文着眼于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格才能得到完善。

4.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

许多教师认为,当一个学生将作文交上来时就不是很重要了,胡乱写几句评语打发了事,认为让一个学生完成了作业就达到了目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既不符合作文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语文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对于所谓的差生,在评价时,指出他的十个实实在在的错误,还不如挑出一个微小的长处更有价值。如果语文教师能及时善于发现学生一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可能成为学生希望的起源。所以,在作文评价时,运用温馨化、人性化、细节化的评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期待,这不但使学生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而且,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一片温情,学会如何去理解他人。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要始终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要始终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要始终用美的语言去欣赏学生,要始终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

[3]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4]李峰.试论心理学的人文回归.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李峰、何惠珍.发展个性与创新教育.理论导刊,2007(2)

标签:;  ;  ;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