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融诈骗案件查处对策

上市公司金融诈骗案件查处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侦查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1](2019)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飞速提高,尤其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各行业新兴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着生产力稳步向前,也促进了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其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一些公司及其管理层,盲目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法律法规,通过财务舞弊等手段博取非法所得。这些行为,不但扰乱稳定的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更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并可持续地发展,被严厉杜绝。作为财务舞弊领域的研究重点,关联交易相关的舞弊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新形势下,资本的市场的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市场愈发活跃,财务舞弊的类型变得更加多样,行踪更为隐蔽,这就需要广大金融从业者将更多目光关注到市场监管中,共同努力,及早发现,预防,从而有效阻止财务舞弊的发生。本文以“保千里”事件作为切入点,对“非法关联交易”这一常见的舞弊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与对策。本文第一部分,作者结合资本市场的现状,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说明,证明了作者所做工作对当前市场的实用价值。随后,作者从“关联交易”概念入手,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关联交易”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扎实的根基。再之后,本文对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发生的非法关联交易舞弊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归纳出此类案例的常见舞弊手段,违规的动机及其目的。这其中,本文所选取的“保千里”这一案例,因其违规情节极为恶劣,舞弊手法多样,而且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是非常典型的关联交易舞弊案例。所以文章随后对该案例进行了具体介绍,从舞弊手段,舞弊动机和该案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着手,深入阐述,将整个案例的细节完整展现出来。文章最后,对于非法关联交易的防治,作者通过对“保千里”案例的归纳总结,从公司内控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给出了自己对于此类舞弊行为的对策与建议。介于作者调研时间和研究能力有限,所做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后续不断地学习实践予以完善,争取为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尽自己绵薄之力。

单丹[2](2018)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观全球,如中国拥有如此庞大体量且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民间金融市场并不多见,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市场经济,一直以来受政府与法律的监督与规制保持着平稳发展。然而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却未在最初引起社会和行业的足够重视,民间借贷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发展潜力,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与相关行业标准出台滞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间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规范与被压抑相互交织的发展状态之中。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在现实空间被管制被挤压的领域在互联网空间中找到适宜发展的土壤,于是民间借贷也搭乘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借贷,将由熟人之间的借贷转变为陌生人之间的借贷,使之丧失了由地缘、血缘、亲缘关系带来的信用基础,造成了风险失控并引发了大量的网络非法集资犯罪。从犯罪学视角,对网络非法集资的犯罪特征、犯罪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犯罪是社会的产物,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势必要先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进行,再从群体或个人的个性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具体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非法集资犯罪被植入了网络基因,加之不同于现实社会中道德与秩序等价值倾向的引导,使其在犯罪空间、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危害后果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新的特性。其次,按照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产生可以归咎于多个层面的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导致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但金融体制中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维引发的风险越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犯罪人的犯罪个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网络非法集资犯罪。从刑法学视角,对非法集资的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对网络非法集资主要罪名的认定、犯罪主体的认定、犯罪数额的认定等实体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从刑诉法学视角,对学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集资参与人诉讼地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提出应将集资参与人作为证人参加刑事诉讼。在侦查学视角下,将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中的难题分为相对容易解决的、表层性的侦查难点和受现有技术水平、立法体系、制度结构等所限难以在短期内突围的侦查困境。总结了网络非法集资案件在侦查中的侦查前置难,证据收集、分析、审查难和涉案财物处置难的三大难点和由数据技术迭代更新与取证规范修订缓慢、取证工作激增与严格证明标准、网络非法集资产业化引发的侦查困境,并对目前可以解决的三大难点提出了出路对策:首先,提出了以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为核心的预警式侦查;其次,以审判为中心的视角,以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对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工作的取证要求、取证思路、取证策略、取证要点以及侦查取证困境的出路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使该类案件的侦查取证更加规范化;最后,通过对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涉案财物处置的对策和建议。总结起来,目前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观点如下:首先,刑法只是治理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最后手段而非必要手段。其次,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起点担负着识别犯罪、调查取证、追赃挽损、社会维稳等多个功能性任务。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需要更新侦查思维,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侦查模式、侦查机制和侦查组织形式。再次,侦查员须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格局观,从诉讼活动开展伊始就要以庭审的证据标准和要求开展侦查取证工作,且不能因侦查效率的需要而负累了整个诉讼环节,也不能为了降低侦查成本而提高整体诉讼成本。最后,涉案财物处置不仅关乎投资人利益,更关乎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以建章立制的形式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处置中有关主体、范围、监督的问题,并逐步探索“刑民并行”或“先民后刑”的解决途径,在实现规范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效率。

徐丽丽[3](2018)在《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是困扰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纵观过去的财务舞弊问题基本上出现在主板市场,并且农业企业是财务舞弊问题的高发地带。新三板市场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扩容,扩容以后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就在迅速增加,这么多的公司一时间涌向新三板,难免会有一些各方面质量不好的企业掺杂进来,随之挂牌公司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三板挂牌的农业企业由于新三板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以及农业的行业特性,很容易产生财务舞弊问题。新三板挂牌的农业企业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参仙源)的财务舞弊问题被证监会立案处罚,一时间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新三板财务舞弊第一案——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现财务舞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找到其舞弊的手段、动因,并且对舞弊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预防新三板挂牌农业企业财务舞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对新三板市场现状进行总结,对1999-2016年发生在资本市场上的农业企业财务舞弊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发现这些农业企业最常用的财务舞弊手段是:虚增资产、虚增主营业务收入、虚构交易、关联交易等。并对农业企业常见的舞弊动因进行总结:企业内部动因是:“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缺乏高素质人才;内部治理不完善。企业外部动因是:生物资产核查难度大;.舞弊承担的财税成本较低;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交易对象分散;舞弊所受惩罚较轻。然后,本文以参仙源为案例分析了其财务舞弊手段,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手段:一是采用虚构抚育协议的方式,将抚育费用用来外购野山参当做自挖野山参对外出售给关联方,在出售后未将外购成本进行结转,而是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最终使得利润虚增;二是对关联方出售的野山参单价远高于其收购成本,价格不公允导致利润虚增。本文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了财务舞弊的动因,其内部的动因主要表现在:融资需求过高、企业盲目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高管及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较低等;外部动因主要在于:农业行业特性为舞弊提供了机会、新三板固有缺陷、外部监管不利降低了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财务舞弊受惩罚力度较轻等。参仙源的财务舞弊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影响时主要分析了财务舞弊对于企业财务的影响,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从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分析财务舞弊对其经营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总体上参仙源在财务舞弊一年后其各项能力出现好转,但是当财务舞弊被证监会揭露并处罚之后其各项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加强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新三板挂牌农业企业财务舞弊的建议,内部建议在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内部举报;完善企业股权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外部建议主要为:增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扩展挂牌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制度;错开挂牌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披露时间;借鉴国外经验改进新三板市场审计聘任制度;设立专门农业巡视小组;加大对挂牌公司及中介机构的奖惩力度。

胡治寰[4](2018)在《XZJ财务舞弊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综合国力也有了快速的提升。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企业的经济行为也一步步加入到其中。近年来上市公司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驱使,财务舞弊行为的时而发生。在近年来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例中,农业上市企业成为造假重灾区,银广夏、蓝田股份、万福生科,农业上市企业不断地因为财务舞弊的问题而被曝光,受到严厉处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虽然我国正由中国制造努力往中国创造方向上发展,但是农业仍是我国政府自始至终重点扶持额项目,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上市企业作为行业的带头人,它们的财务舞弊行为阻碍了我国农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成为了发展路上的绊脚石。XZJ是一家以番茄种植和加工的典型农业企业,在2006-2011年连续六年进行财务造假,造假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虽然存在外部客观因素导致的舞弊行为,但根本问题还是内部治理存在严重的问题,故本文以XZJ财务舞弊行为为例,对于了解农业企业造假手段以及研究农业企业内部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对财务舞弊研究的基础上,将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XZJ具体的舞弊手段,基于Gone理论对财务舞弊的动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特点从内部治理的角度给予相关建议,再将研究案例所得的启示带到整个农业企业当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营造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农业企业经营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许亮亮[5](2017)在《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及启示——以参仙源为例》文中提出由于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使得一批优质且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企业纷纷崛起,但在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增长、强大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却频频出现财务造假事件,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随着蓝田股份、银广夏、绿大地等农业类公司陆续出现了与财务造假事件,令投资者对农业类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以参仙源企业为案例,研究其财务舞弊手段并剖析我国农业类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的原因以及相应处理对策,从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行业的规范。

武琼[6](2015)在《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原因及侦查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整理自1996年以来的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对财务舞弊的征兆做具体分析,除了资本运作频繁、股价波动猛烈以及高管离职率高等征兆外,存货的居高不下等征兆是农业上市公司不同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表现。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做进一步剖析发现,争取税收优惠、利润率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终端分散和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居多等是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源。针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征兆和原因,提出相关的侦查策略。

苏云[7](2012)在《贿赂犯罪侦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由引言和七章组成,共16万余字。第一章从贿赂犯罪侦查逻辑运作的起点即犯罪线索入手,对贿赂犯罪线索进行界定,审视犯罪线索在贿赂犯罪侦查中的作用。根据司法实践中的贿赂犯罪线索发现和利用现状,从“绝对黑数”和“相对黑数”两个方面认识“犯罪黑数”,并从贿赂犯罪隐蔽性、同向性、无痕性特点,检察机关传统“被动型”线索获取方式的不足以及分散的犯罪线索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犯罪黑数”高的成因,也进一步印证了犯罪线索发现难和利用难的现实困境。接着,针对问题笔者认为建立“主动型”贿赂犯罪线索获取机制是解决贿赂犯罪线索发现难和利用难之应然选择:一是要提高主动发现贿赂犯罪线索的能力,包括对案件中再生线索的把握,对舆论的分析研判收集,利用网络获取和主动进行社会调研等;二是要主动扩展被动获得犯罪线索的途径,畅通传统举报、控告途径,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做好嫌疑人的主动投案自首工作等。在解决线索的获取问题后,本章最后着重论述了贿赂犯罪线索的管理、分析及利用问题。第二章首先对学界关于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争议进行了梳理,笔者赞同从职务犯罪的特点和侦破需要对初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承认初查的合法和重要地位。笔者对初查制度的价值判断包括权利保障、犯罪控制、经济与效率价值等,特别是初查对于贿赂犯罪的特殊意义。接着笔者对初查制度存在的初查侦查化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贿赂犯罪初查侦查化在制度运行侦查化、行为内容侦查化、行为结果侦查化的具体表现。本章最后对贿赂犯罪初查制度提出了重构设想。通过实证与比较研究,分别从重构的理论基础、重构的运行基础和初查制度之物质保障三个层面对初查的功能定位、程序构建和制度建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初查制度有现实的刚性司法需求,正确定位初查功能,完善初查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应制度是实现贿赂犯罪侦查目的的基础。第三章重在对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解构来展现贿赂犯罪侦查中的权力(利)的具体运行及相互关系,本章主要采用反思论证,通过溯因推理将问题引向深入。笔者认为贿赂犯罪侦查是侦查主体与侦查对象在既定的侦查程序规则下,进行的侦查实施与对抗活动。本章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贿赂犯罪侦查模式具有的侦查启动任意性、实施主动性、过程封闭性、权力与权利非对称性等特征,一览无余地展示了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价值理念在该模式中的激烈冲突和失衡。接着围绕贿赂犯罪侦查权的有效行使和嫌疑人权利的合法保障,对蕴含于贿赂犯罪侦查模式中的体制和具体制度规则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有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价值失衡进行纠正,但也反对激进的引进制度规则,而是要在检察机关侦查能力提升与嫌疑人诉讼权能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本章第二部分总结归纳了贿赂犯罪侦查的五种途径及其具体适用,以期为侦查实务提供些许参考。第四章贿赂犯罪侦查之取证重点、难点及突破。根据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贿赂犯罪证据的稀缺性、行受贿人口供的互证性、证据的不稳定性、对合性以及证据的衍生性等特殊性更是使侦查取证工作在贿赂犯罪侦查中具有重要地位。鉴于贿赂犯罪证据的特殊性,在贿赂犯罪侦查中就要明晰证据资料形态,针对贿赂犯罪特点收集直接、间接证据,进行证据保全。本章还以受贿案件为代表,阐述了贿赂犯罪的侦查取证重点。对长期以来贿赂犯罪侦查取证难及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对贿赂犯罪侦查取证难提出应对之策:一是遵循案件的规律,改变侦查方式。二是按照证据制度要求,改变取证方式。三是完善相关规定,确立贿赂犯罪案件的“一对一”证据的采信与运用规则。四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确立贿赂推定规则。五是在贿赂犯罪侦查中赋予检察机关强制取证权。第五章针对审讯在贿赂犯罪侦查突破和口供获取中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研究犯罪嫌疑人抗审心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以瓦解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消除拒供心理为目的的虚假示形、囚徒理论的运用、纳什均衡点的确定等贿赂犯罪审讯策略。本章首先分析了审讯的功能和审讯的瓶颈,对以预断被审讯人心理为目的的审讯准备做了贴近实战的介绍。其次对国外侦查实践中虚构事由策略运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在贿赂犯罪侦查中对包括虚构案件和夸大证据等虚构事由的具体适用方式。再次探讨了“囚徒困境”理论模式在审讯中的适用,同时笔者也指出“囚徒困境”理论在贿赂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原因,进而提出在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强化“囚徒困境”理论模式的途径。本章最后介绍了“纳什均衡”理论在审讯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囚徒困境”理论与“纳什均衡”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但不影响其所具备的科学规律性,以及对于侦查实践的指导意义。笔者还认为在侦查实践中如果有意识地去强化上述理论模式的运用,以此来指导贿赂犯罪审讯,有助于提高案件侦破的盖然性。第六章贿赂犯罪反侦查行为及利用。本章首先对反侦查行为的主体与时间,反侦查与侦查之关系进行了基本分析。接着介绍了犯罪嫌疑人、证人和相关单位实施的反侦查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最后对贿赂犯罪侦查中反侦查行为进行的反制的思维与实践进行探讨,针对贿赂犯罪反侦查行为的主客观原因,笔者认为在对反侦查行为进行反制时,首先要树立博弈论视角下的科学侦查思维,据此换位思考并选择策略和行动;其次要对反侦查行为能够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利用与防范。第七章介绍贿赂犯罪的特殊侦查方式。在经过学界和检察实务部门多年的呼吁之后,新刑诉法顺应时代的需要,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于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由此取得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还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技术侦查作为特殊侦查措施之一,具有双刃剑的特点。在我们看到技术侦查措施运用所带来的巨大侦查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对公民通讯自由、通讯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因此,必须从法律上予以严格规制。在充分发挥其打击贿赂犯罪“利器”的同时,不至于过度侵扰公民私生活的安宁。

张媛[8](2011)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它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意无意的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财务信息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但是商业语言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在不断的受到侵害,几乎各个产业部门都存在舞弊行为,财务报告舞弊已经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近些年来,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如何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国内已经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舞弊手段,力求找出识别舞弊行为的经验、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导论、正文和研究结论三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框架,国内外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正文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2章——第5章,共4章。第二章,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介绍。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以及舞弊的表现类型。第三章,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首先简要回顾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得出财务报告舞弊就是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对会计数据和经济事实进行的有意识的错报或隐瞒,以达到特定经济利益为目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对舞弊定义的重新认识,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技术。本章主要从非财务信息的经验识别法和从财务信息的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技术进行阐述。根据舞弊案例中财务指标数据的异常变化,从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三个方面来判断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本章末尾提出,单一的观察某个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其判断力是非常弱的,要深入了解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舞弊识别方法。第五章,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对策建议。结合本文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本章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进行阐述,把财务报告使用者分为三种类型: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部门,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即第6章,研究主要结论、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章总结了案例分析的主要结论,并在本文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未来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一些新的准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但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做到毫无缺陷,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种舞弊手段仍然有可乘之机。本文列举了新准则下对财务报告舞弊约束力的表现及舞弊手段的各种可乘之机。第二,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文章中主要是针对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两个方面进行的。在财务信息的分析中,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证监会最新的处罚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找到新形势下舞弊识别的有效方法。最后,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对策建议。

刘树磊,李强[9](2011)在《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选择样本,选取16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建立可以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和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等指标能更好的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舞弊现象。

班青[10](2007)在《法务会计在控制舞弊方面的研究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企业舞弊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的一种公害,各国政府、企业为了防范、治疗舞弊这一毒瘤,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法务会计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国外的实践表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克星。 法务会计在我国探讨起步较晚,实践运用面较窄,但作为市场经济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却不能完全照搬。因此,研究如何才能找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特点和情况的道路来促进法务会计的健康稳步发展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交待研究的背景思路方法入手,随后第二章开始先提出财务舞弊的危害,然后从其成因入手,提出法务会计在有效遏制财务舞弊方面的优势。第三章通过对审计舞弊案例分析揭露审计舞弊的特征、征兆、手法,并提出法务会计在其中如何工作及对策研究。然后第四章总结上市公司经常存在的舞弊现象、审计风险点,以及法务会计应如何侦查及做诉讼支持。最后结合国内外法务会计发展经验对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侦查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侦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分析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贡献和不足
        1.3.1 研究贡献
        1.3.2 本文不足之处
    1.4 本章小结
2.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涉及本论文的主要概念界定
        2.1.1 财务舞弊定义
        2.1.2 关联方定义
        2.1.3 关联方交易定义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开放关联交易使用权的两种态度
        2.2.2 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识别
        2.2.3 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2.2.4 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治理研究
    2.3 相关理论
        2.3.1 财务舞弊动因分析相关理论
        2.3.2 内部控制理论
        2.3.3 公司治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3.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财务舞弊现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简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涉及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情况
    3.3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简介
    3.4 本章小结
4.保千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公司基本情况及概况
        4.1.2 上市过程简介
    4.2 保千里进行关联交易的具体情况
        4.2.1 保千里公开披露的关联交易
        4.2.2 保千里未公开披露的关联交易
    4.3 保千里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3.1 保千里财务舞弊压力动因分析
        4.3.2 保千里财务舞弊机会动因分析
        4.3.3 保千里财务舞弊借口动因的分析
    4.4 保千里通过关联交易财务舞弊造成的不良后果
        4.4.1 严重侵害公司利益,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4.4.2 极大程度损害保千里债权人及中小股东利益
    4.5 本章小结
5.研究结论与治理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以关联交易财务舞弊手法为线索,加强监管
        5.1.2 以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动因为参考,加强治理
    5.2 治理建议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
        5.2.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外部监管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2)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历史研究法
        1.3.4 访谈研究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非法集资概念的历史变迁
        1.4.2 非法集资的刑事立法演进
        1.4.3 非法集资涵盖的罪名
        1.4.4 网络非法集资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1.5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1.5.1 论文框架
        1.5.2 论文创新之处
2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概述
    2.1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特点
        2.1.1 犯罪空间的二元性
        2.1.2 犯罪行为的数字性
        2.1.3 行为主体的公司化
        2.1.4 社会危害后果逐步升级
    2.2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分析
        2.2.1 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介说
        2.2.2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犯罪的根源
        2.2.3 金融体制中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是犯罪基本原因
        2.2.4 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维引发的风险越轨是直接原因和条件
        2.2.5 经济下行压力是犯罪诱因
        2.2.6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犯罪人的犯罪个性
    2.3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认定问题
        2.3.1 网络非法集资主要罪名的认定
        2.3.2 犯罪主体与犯罪数额的认定
        2.3.3 集资参与人诉讼地位的廓清
3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难点与侦查困境
    3.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难点
        3.1.1 侦查起点前置难
        3.1.2 证据收集、分析、审查难
        3.1.3 涉案财物处置难
    3.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困境
        3.2.1 数据技术迭代更新与取证规范修订缓慢而引发的侦查困境
        3.2.2 取证工作激增与严格证明标准而引发的侦查困境
        3.2.3 网络非法集资产业化引发的侦查困境
4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预警式侦查
    4.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思维的鼎新
        4.1.1 双轨制空间思维
        4.1.2 大数据相关性思维
    4.2 大数据预警监控侦查模式的更迭
        4.2.1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中的可行性分析
        4.2.2 现阶段大数据预警型侦查模式的萌芽
        4.2.3 未来大数据预警监控型侦查模式的兴起
    4.3 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下的侦查组织形式
        4.3.1 大经侦格局的初步形成
        4.3.2 侦查主体结构性演变
    4.4 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下的侦查机制
        4.4.1 战略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
        4.4.2 战役上:建立实战化的大经侦指挥决策机制
        4.4.3 战术上:创建以技术为核心的功能应用
5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
    5.1 以审判为中心视域下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的路径选择
        5.1.1 理念方面:价值选择的兼顾与平衡
        5.1.2 行为方面:取证关键节点之把握
        5.1.3 机制方面:逐步健全严格依据证据裁判规则的取证机制
    5.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要求
        5.2.1 建立“线上+线下”的取证思维
        5.2.2 注重电子数据的提取和利用
        5.2.3 建立完备的证据体系
    5.3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思路与策略
        5.3.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思路
        5.3.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策略
    5.4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取证要点
        5.4.1 网络传销案件的取证要点
        5.4.2 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的取证要点
    5.5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困境的出路
        5.5.1 利用司法判例形成“软性”技术规范
        5.5.2 建立证明简化规则缓解侦查取证压力
6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处置问题
    6.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边界廓清
        6.1.1 涉案财物的内涵
        6.1.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财物的介说
    6.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及问题
        6.2.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
        6.2.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存在的问题
    6.3 完善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财物处置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论文框架
    1.3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关于财务舞弊手段的研究
    2.2 关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
        2.2.1 内部动因研究
        2.2.2 外部动因研究
    2.3 关于防范财务舞弊对策的研究
    2.4 相关概念
        2.4.1 财务舞弊
        2.4.2 新三板市场
        2.4.3 挂牌农业企业
    2.5 理论基础
        2.5.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5.2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3 新三板市场及农业企业舞弊概述
    3.1 新三板市场概述
        3.1.1 新三板市场现状
        3.1.2 新三板市场特征
        3.1.3 新三板挂牌农业企业概述
    3.2 农业企业舞弊现状
        3.2.1 农业企业常用舞弊手段总结
        3.2.2 农业企业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 参仙源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4.1 公司简介
    4.2 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4.2.1 前十大股东情况
        4.2.2 控股股东情况
        4.2.3 实际控制人情况
    4.3 参仙源财务舞弊过程概述
    4.4 参仙源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4.4.1 少计成本,虚增利润
        4.4.2 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4.5 参仙源财务舞弊账务表现
5 参仙源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5.1 企业内部动因
        5.1.1 股权结构“一股独大”
        5.1.2 董、监、高在关联企业兼职较为普遍
        5.1.3 企业盲目发展
        5.1.4 企业资金缺口大
        5.1.5 高管及员工道德素质较低
    5.2 企业外部动因
        5.2.1 生物资产核查难度大
        5.2.2 舞弊财税成本低
        5.2.3 新三板固有缺陷
        5.2.4 外部监管不足
        5.2.5 财务舞弊受惩罚较轻
6 参仙源财务舞弊的影响
    6.1 盈利能力分析
    6.2 偿债能力分析
        6.2.1 短期偿债能力
        6.2.2 长期偿债能力
    6.3 营运能力分析
    6.4 发展能力分析
7 防范新三板挂牌农业企业财务舞弊的建议
    7.1 企业内部建议
        7.1.1 完善挂牌农业企业的股权结构
        7.1.2 设立独立董事制度
        7.1.3 加强高管及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7.2 企业外部建议
        7.2.1 完善新三板的治理
        7.2.2 错开挂牌农业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披露时间
        7.2.3 在挂牌农业企业实行财务报告保险制度
        7.2.4 在新三板市场设立专门农业巡视小组
        7.2.5 加大奖惩力度
    7.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XZJ财务舞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2章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2.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GONE理论
        2.2.3 公司治理理论
第3章 XZJ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3.1 XZJ简介
        3.1.1 历史沿革及经营范围
        3.1.2 主要股东情况
        3.1.3 行业背景
    3.2 XZJ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第4章 XZJ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4.1 XZJ财务舞弊征兆分析
        4.1.1 财务指标分析
        4.1.2 财务数据分析
        4.1.3 高管频繁变动分析
    4.2 XZJ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4.2.1 设立壳公司关联交易
        4.2.2 利用会计估计
        4.2.3 集团内部交易未抵消
    4.3 XZJ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3.1 极度“贪婪”
        4.3.2 内部“机会”
        4.3.3 迫切“需要”
        4.3.4 不易“暴露”
第5章 对XZJ内部治理的建议
    5.1 减少国资控股,引进多元化股东
    5.2 调整董事长任职年限,避免权力过大
    5.3 转型“互联网+健康”,开辟海外市场
    5.4 增加财务人员保护条款,敢于对舞弊说“不”
第6章 XZJ财务舞弊案例启示
    6.1 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公司管理
    6.2 调整经营战略,加强企业竞争力
    6.3 审计机构加强风险意识,增强审计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5)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及启示——以参仙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参仙源案例分析
    (一) 案例简介
    (二) 案例分析
        1、关联方交易异常。
        2、虚增收入。
        3、少计成本, 虚构协议。
三、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频发动因
    (一) 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不易核查
    (二) 农业类公司的交易零散且现金支付比重大
    (三) 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造假成本
四、思考与启示
    (一) 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扶持
    (二) 督促农业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三) 重点核查存货
    (四) 对农业类公司的惩罚力度有待加强
五、结语

(6)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原因及侦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类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概况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
    (一) 关联交易和资本运作频繁
    (二) 业绩和股价波动剧烈的公司
    (三) 存货剧增
    (四) 业绩连年下跌或行业竞争激烈
    (五) 相关指标严重偏离行业标准
    (六) 高管离职率高
    (七) 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八) 审计机构出具无保留意见之外的审计报告
三、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
    (一) 圈钱 (融资需要)
    (二) 二级市场炒作 (操纵价格)
    (三)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
    (四) 农业企业利润率低, 盈利周期长
    (五) 农产品加工企业终端分散, “钱货两清”使核查较困难
    (六) 证券体制腐败
    (七) 中介机构合谋
四、注册会计师侦查策略
    (一) 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虚列侦查策略
    (二) 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侦查策略
    (三) 存货剧增侦查策略
    (四) 固定资产异常增加侦查策略
    (五) 关联交易和非正常交易频繁侦查策略

(7)贿赂犯罪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线索的获取和利用
    1.1 犯罪线索及价值
        1.1.1 贿赂犯罪线索的内涵
        1.1.2 贿赂犯罪线索的价值
    1.2 犯罪黑数与犯罪线索
        1.2.1 贿赂犯罪黑数
        1.2.2 贿赂犯罪线索的发现和分析利用之不足
    1.3 “主动型”线索获取机制
        1.3.1 “主动型”贿赂犯罪线索获取机制的特点
        1.3.2 “主动型”贿赂犯罪线索获取机制的构建
    1.4 线索的管理及利用
        1.4.1 贿赂犯罪线索的管理
        1.4.2 贿赂犯罪线索的分析
        1.4.3 贿赂犯罪线索的利用
2. 初查
    2.1 贿赂犯罪初查之必要
        2.1.1 职务犯罪初查之争议
        2.1.2 初查的制度价值
        2.1.3 初查之于贿赂犯罪的特殊意义
    2.2 贿赂犯罪初查侦查化及规制
        2.2.1 初查与侦查之应有关系
        2.2.2 贿赂犯罪初查侦查化之表现
    2.3 贿赂犯罪初查制度的重构
        2.3.1 重构的理论基础——初查功能的定位
        2.3.2 重构之运行基础——程序构建
        2.3.3 初查制度之物质保障——制度建立
3 侦查模式及侦查途径
    3.1 贿赂犯罪侦查模式
        3.1.1 概念之辨
        3.1.2 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构成要素
        3.1.3 我国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特点
        3.1.4 对我国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反思
        3.1.5 对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展望
    3.2 贿赂犯罪侦查途径
4. 取证重点、难点及突破
    4.1 贿赂犯罪证据及其特殊性
    4.2 贿赂犯罪侦查之取证重点
        4.2.1 贿赂犯罪侦查的证据资料形态
        4.2.2 贿赂犯罪侦查中收集直接证据的要求
        4.2.3 贿赂犯罪侦查中收集间接证据的要求
        4.2.4 贿赂犯罪侦查取证的重点要求
    4.3 贿赂犯罪侦查之取证难点
        4.3.1 贿赂犯罪侦查取证难的具体表现
        4.3.2 贿赂犯罪侦查取证难的原因分析
    4.3 贿赂犯罪侦查取证难之对策
        4.3.1 遵循案件的规律,改变侦查方式
        4.3.2 按照证据制度要求,改变取证方式
        4.3.3 确立贿赂犯罪案件的“一对一”证据的采信与运用规则
        4.3.4 赋予检察机关强制取证权
        4.3.5 确立贿赂推定规则
5. 审讯
    5.1 审讯的功能和实质
        5.1.1 审讯的功能
        5.1.2 贿赂案件审讯的瓶颈
        5.1.3 以预断被审讯人心理为目的的审讯准备
    5.2 心理强制
        5.2.1 从身体强制到心理强制
        5.2.2 国外心理强制手段的立法规定和实践
        5.2.3 贿赂犯罪审讯心理强制的正当性界限
    5.3 夸大或虚构事由
        5.3.1 国外侦查实践中对夸大或虚构事由的运用
        5.3.2 贿赂犯罪侦查夸大或虚构事由的运用
    5.4 “囚徒困境”与审讯
        5.4.1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5.4.2 “囚徒困境”之困境
        5.4.3 “囚徒困境”理论在贿赂案件审讯中的改造
    5.5 “纳什均衡”与审讯
        5.5.1 贿赂犯罪审讯的“纳什均衡”点
        5.5.2 贿赂案件审讯中的“纳什均衡”点
        5.5.3 贿赂案件审讯“纳什均衡”点的确立
6. 反侦查行为及反制
    6.1 反侦查基本分析
        6.1.1 反侦查行为的主体和时间
        6.1.2 贿赂犯罪反侦查行为的特点
    6.2 反侦查行为的具体表现
        6.2.1 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实施
        6.2.2 证人的反侦查行为实施
        6.2.3 相关单位的反侦查行为实施
    6.3 反侦查行为之反制
        6.3.1 贿赂犯罪反侦查行为原因分析
        6.3.2 反侦查行为之反制
7. 特殊侦查措施的运用
    7.1 新刑诉法相关规定的不足
    7.2 特殊侦查措施在贿赂案件初查和侦查中的运用
        7.2.1 监听在贿赂犯罪案件初查中的运用
        7.2.2 初查中允许使用的特殊侦查措施
    7.3 贿赂案件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
        7.3.1 技术侦查措施的特征和种类
        7.3.2 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条件
        7.3.3 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范围
        7.3.4 技术侦查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主体
        7.3.5 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程序
        7.3.6 技术侦查措施的监督
        7.3.7 侦查对象的权利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论文结构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论文的结构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3.1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的文献回顾
        1.3.1.1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理论的文献回顾
        1.3.1.2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的文献回顾
        1.3.2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的文献回顾
        1.3.2.1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理论的文献回顾
        1.3.2.2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的文献回顾
        1.3.3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文献回顾综评
2 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介绍
    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
    2.2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2.3 财务报告舞弊的表现类型
        2.3.1 利用投机性手段粉饰财务报告
        2.3.2 利用违反原则的手段操纵财务报告
        2.3.3 利用非法手段舞弊财务报告
3 新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3.1 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3.2 新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约束力的表现
    3.3 新准则下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
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技术
    4.1 基于非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舞弊经验识别法
        4.1.1 自身层面的分析
        4.1.2 关联交易分析
        4.1.3 母子公司分析
        4.1.4 表外信息分析
        4.1.5 审计意见分析
    4.2 案例分析基于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
        4.2.1 虚增资产
        4.2.2 虚增收入
        4.2.3 虚减费用
    4.3 三大主表综合识别
5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对策建议
    5.1 利益相关者
        5.1.1 培育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5.1.2 特殊事项的侦查策略
        5.1.3 保持持续关注的态度
    5.2 注册会计师
        5.2.1 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状况
        5.2.2 分析性复核
        5.2.3 专业怀疑
        5.2.4 现场调研及利用专家工作
    5.3 政府部门
6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

(9)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二) 国内文献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根据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 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二) 样本选取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三、实证结果分析
四、结论

(10)法务会计在控制舞弊方面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财务舞弊与控制
    2.1 财务舞弊的后果
    2.2 财务舞弊的成因分析
        2.2.1 内部主体
        2.2.2 外部监督
    2.3 舞弊模型的引入
    2.4 法务会计对财务舞弊的控制
        2.4.1 法务会计的概念
        2.4.2 法务会计控制财务舞弊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2.4.3 法务会计与审计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法务会计从审计后财务报告中发现舞弊问题的案例分析
        3.1.1 案例介绍
        3.1.2 法务会计师的发现和评价
        3.1.3 公司所采取的补救行动
        3.1.4 案例评析
    3.2 法务会计诉讼支持案例分析
        3.2.1 案例介绍
        3.2.2 法务会计师的作用
第四章 法务会计与舞弊
    4.1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研究
        4.1.1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案各显“神通”
        4.1.2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案分析
    4.2 法务会计如何侦查及诉讼支持
        4.2.1 法务会计师如何侦查上市公司舞弊
        4.2.2 诉讼支持
第五章 中外法务会计发展现状及启示
    5.1 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状况
        5.1.1 概述
        5.1.2 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5.2 国外法务会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2.1 国外法务会计发展的启示
        5.2.2 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具体解决方案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已发表论文: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侦查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D]. 刘潇.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2]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D]. 单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9)
  • [3]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D]. 徐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XZJ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 胡治寰. 吉林财经大学, 2018(02)
  • [5]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及启示——以参仙源为例[J]. 许亮亮. 经贸实践, 2017(05)
  • [6]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原因及侦查策略[J]. 武琼.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7]贿赂犯罪侦查研究[D]. 苏云.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8]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 张媛. 贵州财经学院, 2011(06)
  • [9]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 刘树磊,李强. 财会通讯, 2011(03)
  • [10]法务会计在控制舞弊方面的研究分析[D]. 班青. 同济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上市公司金融诈骗案件查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