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提纯发酵液中的乳酸

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提纯发酵液中的乳酸

论文摘要

乳酸(Lact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有机酸之一,按其构型及旋光性可分为L-乳酸、D-乳酸、DL-乳酸三类。L-乳酸的聚合物—聚乳酸是一种无毒高分子新材料,在环境中可以自动降解,被产业界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目前,国产乳酸95%以上均为DL-乳酸,能生产L-乳酸的厂家不多,而且产品普遍纯度不高。本课题与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发酵L-乳酸后处理工序中乳酸和葡萄糖的分离研究。本课题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来分离乳酸和葡萄糖。鉴于国内市场上有售的离子排斥固定相均为国外进口,工业化成本过高,尝试自己合成离子排斥色谱固定相。在苯乙烯(St)与二乙烯苯(DVB)的共聚中,加入另一种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苯环的磺化和酯的水解引入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固定相的本体是St/MMA/DVB三元交联共聚物,共聚物交联结构的不均匀,会降低树脂的使用寿命。通过对St/MMA/DVB三元均匀共聚进行研究,发现MMA对St和DVB的聚合速率都有加速作用,其中对St的加速作用又明显大于对DVB的加速作用,当MMA质量浓度为40.0%时,能明显改善聚苯乙烯型树脂交联不均匀的情况。DVB浓度从6.04%增加到19.20%时,DVB与St、MMA反应速率的差异增加了近1.5倍,即在高交联体系中,树脂交联不均匀的情况会变严重。其次,对固定相多功能基的定量化控制进行研究,通过对St/MMA原料配比、硫酸浓度和氢氧化钠这三个主要因素做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发现用同一浓度的硫酸磺化的树脂,磺化程度近似;而且当氢氧化钠大于20%时,树脂的水解程度趋于一恒定值。总结出定量引入两种官能团的规律:在St和MMA的原料配比为1.88X时,应该用95%硫酸磺化;在St和MMA的原料配比为2.04X时,应该用85%硫酸磺化(X为固定相上磺酸基与羧酸基的比)。最后,研究了乳酸和葡萄糖色谱分离工艺。葡萄糖和乳酸的分离度随固定相羧酸基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羧酸基含量小于30%时,两者的分离度都大于1.5,实现完全分离。孔容大的固定相,有利于葡萄糖和乳酸的分离。以盐酸溶液为流动相对葡萄糖和乳酸的分离优于以水为流动相。但考虑到环境效应,实验采用水作流动相。柱温对葡萄糖和乳酸的分离影响很小。当柱温从30℃提高至80℃时,乳酸和葡萄糖分离度的相对偏差小于3%。因为低温有助于延长填料使用寿命,本实验选择30℃为分离柱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乳酸概述
  • 1.1.1 乳酸简介
  • 1.1.2 理化性质
  • 1.1.3 应用领域
  • 1.1.4 乳酸的市场需求
  • 1.1.5 乳酸的生产工艺
  • 1.2 离子排斥色谱概述
  • 1.2.1 离子排斥色谱分离原理
  • 1.2.2 离子排斥色谱的固定相
  • 1.2.3 离子排斥色谱的淋洗液
  • 1.2.4 离子排斥色谱的应用
  •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t、MMA、DVB 三元均匀共聚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共聚物的制备
  • 2.3.2 总转化率及总反应速率的测定
  • 2.3.3 单体转化率及单体聚合速率的测定
  • 2.3.4 悬挂双键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MMA 浓度对苯乙烯树脂均匀交联的影响
  • 2.4.2 DVB 浓度对苯乙烯树脂均匀交联的影响
  • 2.4.3 MMA 和DVB 的浓度对体系中悬挂双键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固定相多功能基的定量化控制研究
  • 3.1 前言
  • 3.2 原料和仪器
  • 3.3 实验原理
  • 3.4 实验方法
  • 3.4.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共聚微球的合成
  • 3.4.2 树脂的磺化
  • 3.4.3 树脂的水解
  • 3.4.4 树脂预处理
  • 3.4.5 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 3.4.6 交换容量的测定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磺化工艺研究
  • 3.5.2 水解工艺研究
  • 3.5.3 水解反应对强酸基团的影响
  • 3.5.4 定量引入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工艺研究
  • 3.5.5 引入官能团后树脂的定性表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乳酸和葡萄糖色谱分离研究
  • 4.1 前言
  • 4.2 试剂和仪器
  • 4.3 乳酸、葡萄糖与离子排斥色谱固定相的作用原理
  • 4.4 实验方法
  • 4.4.1 装柱
  • 4.4.2 孔容V 测定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固定相对葡萄糖、乳酸分离的影响
  • 4.5.2 流动相对葡萄糖、乳酸分离的影响
  • 4.5.3 色谱条件的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论
  • 5.1 St、MMA、DVB 三元均匀共聚研究
  • 5.2 固定相多功能基团的定量化控制研究
  • 5.3 乳酸和葡萄糖的色谱分离研究
  • 5.4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酒生产用L-乳酸的发酵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2].乳酸碱剩余对早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肾功能的评估[J]. 临床急诊杂志 2020(06)
    • [3].玉米制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J]. 现代食品 2020(10)
    • [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的手性分离和测定[J]. 酿酒科技 2019(09)
    • [5].乳酸菌合成乳酸的研究现状[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01)
    • [6].乳酸耦合发酵与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27)
    • [7].聚L-乳酸性能、制备及其用途最新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10)
    • [8].浅谈乳酸的产生及其对运动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18(25)
    • [9].乳酸钴的制备与表征[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11)
    • [10].米根霉直接发酵玉米粉生产L-(+)-乳酸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5)
    • [11].紫外诱变提高一株粪肠球菌产L-乳酸的能力[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2].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J]. 阅读 2020(70)
    • [13].乳酸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02)
    • [14].L-乳酸的发酵生产和聚L-乳酸的化学加工[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02)
    • [15].D-乳酸的生化特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1(23)
    • [16].几种泡菜中的乳酸两种手性对映体和亚硝酸盐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12)
    • [17].乳酸穿梭及其对肌肉疼痛和肌肉疲劳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6)
    • [18].L-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饮料工业 2008(02)
    • [19].围术期乳酸监测和临床意义的再认识[J]. 上海医学 2019(09)
    • [20].脑乳酸代谢的特殊性以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8(02)
    • [21].乳酸测试告诉你最合适的运动量[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7)
    • [22].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14(05)
    • [23].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3)
    • [24].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钙片中乳酸钙含量[J]. 黑龙江医药 2013(06)
    • [25].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6].L-乳酸、D-乳酸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05)
    • [27].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13(10)
    • [28].三光气在L-乳酸-O-羧基内酸酐合成中的应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13(06)
    • [29].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7)
    • [30].微生物发酵产光学纯度D-乳酸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  

    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提纯发酵液中的乳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