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纳米TiO2的热稳定性好、比表面大,具有光催化活性和折光指数高的特性,对可见光透过率高,而对紫外光吸收强,因此TiO2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非线性材料、光折变材料、信息存储材料和三维图像显示材料、光屏蔽材料、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材料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聚合物基TiO2杂化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和溶胶—凝胶法。采用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有机相和无机相易产生相分离,严重影响杂化材料的透明性,因此一般需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但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工艺烦琐。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杂化材料,由于钛酸丁酯的水解速率极快,易产生沉淀和絮凝现象,因此探寻新的方法或途径仍然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的热门课题。我们提出了集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面改性于一体的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光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杂化材料的构想,首先采用丙烯酸单体与钛酸丁酯反应,形成羧酸钛配位键以抑制钛酸丁酯的水解速率,同时采用反胶束溶胶—凝胶法使钛酸丁酯的水解缩合反应限制在反胶束“水池”中进行,以得到稳定性好、粒径分布窄的纳米TiO2粒子,然后采用光聚合法低温快速合成纳米TiO2-聚丙烯酸酯杂化薄膜,原位形成的大分子网络可进一步抑制纳米粒子的团聚、聚集和絮凝,通过羧酸钛配位键在有机和无机相间形成化学键的连接,抑制了宏观的相分离,得到透明的杂化薄膜,最后的后期热处理可促进TiO2纳米粒子表面钛羟基的进一步缩合反应,以提高TiO2的含量和折光指数,得到了耐热、耐光、折光指数可调的TiO2-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非线性材料、光折变材料、信息存储材料和三维图像显示材料、光屏蔽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以石油醚为油相,系统研究了醇含量、油含量以及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NaHSO3浓度、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浓度等多种因素对CTAB体系和SDBS体系微乳液溶水量和微乳液结构、渗滤阈值以及渗滤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浓度,可改变溶水量,改变微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 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 1.1.1 纳米材料的特性
  • 1.1.1.1 体积效应
  • 1.1.1.2 表面效应
  • 1.1.1.3 量子尺寸效应
  • 1.1.1.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1.1.1.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
  • 1.1.1.6 介电限域效应
  • 1.1.2 纳米材料的应用
  • 1.1.2.1 光学和光化学
  • 1.1.2.2 电子学、光电子学
  • 1.1.2.3 电磁学
  • 1.1.2.4 催化剂和光催化剂
  • 1.1.2.5 纳米生物学和医学
  • 1.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2.1 溶胶—凝胶法
  • 1.2.2 反胶束法(Reverse micelles)
  • 1.2.2.1 反胶束概念
  • 1.2.2.2 反胶束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2纳米粒子研究进展'>1.2.2.3 反胶束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 1.2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1.2.1 溶胶—凝胶法
  • 1.2.1.1 有机聚合物存在下无机前驱体的原位缩合或缩聚
  • 1.2.1.2 无机溶胶和有机聚合物的共混
  • 1.2.1.3 有机相和无机相同步形成互穿网络
  • 1.2.1.4 无机相存在下的有机单体聚合
  • 1.2.2 LB及MD膜技术
  • 1.2.2.1 LB膜
  • 1.2.2.2 MD膜
  • 1.2.3 离子络合转换法
  • 1.2.4 高分子在无机模版中的复合
  • 1.2.5 插层复合法
  • 1.2.5.1 嵌入原位聚合方法
  • 1.2.5.2 插入聚合同步法
  • 1.2.5.3 聚合物插入法
  • 1.2.6 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
  • 1.2.6.1 共混法
  • 1.2.6.2 原位聚合法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想
  • 1.3.3 研究方案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试剂
  • 2.1.2 实验方法
  • 0)的测定'>2.1.2.1 溶水量(w0)的测定
  • 2.1.2.2 电导率法测定微乳液结构
  • 2.1.2.3 UV/VIS谱图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溶水量研究
  • 2.2.1.1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对微乳液形成区域的影响
  • 2.2.1.2 Span85/Tween 80体系HLB对微乳液溶水量的影响
  • 2.2.1.3 氧化还原引发剂对微乳液溶水量的影响
  • 2.2.1.4 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对微乳液溶水量的影响
  • 2.2.1.5 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比例对微乳液溶水量的影响
  • 2.2.1.6 温度对微乳液溶水量的影响
  • 2.2.2 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结构研究
  • 2.2.2.1 电导率与微乳液结构
  • 2.2.2.2 氧化还原引发剂浓度对微乳液变型的影响
  • 2.2.2.3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渗滤阈值的影响
  • 2.2.2.4 氧化还原引发剂对渗滤温度的影响
  • 2.2.2.5 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含量对渗滤温度的影响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2'>第三章 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
  • 3.1.2 试样的制备
  • 3.1.3 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溶水量对纳米TiO2反胶束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 3.2.2 表面活性剂和钛酸丁酯浓度对纳米TiO2反胶束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 3.2.3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纳米TiO2反胶束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 3.2.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3.2.5 透射电镜分析
  • 3.2.6 XPS表征
  • 3.2.7 FTIR分析
  • 3.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TiO2/聚丙烯酸酯杂化物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料
  • 4.1.2 试样的制备
  • 4.1.3 DSC仪的改装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光聚合反应机理
  • 4.2.2 DPC测定聚合反应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原理
  • 4.2.3 光引发剂的选择
  • 4.2.4 混合单体的光固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
  • 0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转化率的影响'>4.2.5 溶水量w0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4.2.6 TTB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4.2.7 引发剂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4.2.8 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光聚合机理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研究'>第五章 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原料
  • 5.1.2 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
  • 5.1.3 测定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杂化薄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5.2.2 热处理和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TiOH和Ti-O-Ti含量的影响
  • 5.2.3 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杂化薄膜TiOH和Ti-O-Ti含量的影响
  • 5.2.4 钛酸丁酯和水的摩尔比对杂化薄膜的TiOH和Ti-O-Ti的含量的影响
  • 5.2.5 钛酸丁酯含量对杂化薄膜的TiOH和Ti-O-Ti的含量的影响
  • 5.2.6 无机和有机相连接方式的研究
  • 5.2.7 热处理和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XPS谱图的影响
  • 5.2.8 热处理和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XRD谱图的影响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AFM表征'>第六章 TIO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AFM表征
  • 6.1 实验部分
  • 6.1.1 杂化薄膜材料的热处理
  • 6.1.2 测定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AFM的原理
  • 6.2.2 热处理和紫外光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AFM相图的影响
  • 6.2.3 热处理和紫外光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6.2.4 热处理和紫外光光照时间对杂化薄膜粗糙度的影响
  • 2-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的机理'>6.2.5 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光聚合TiO2-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的机理
  • 6.3 小结
  • 参考文献
  • 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性能研究'>第七章 反胶束溶胶—凝胶法TiO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杂化薄膜的性能研究
  • 7.1 实验部分
  • 7.1.1 烘箱热老化试验
  • 7.1.2 光老化试验
  • 7.1.3 测定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研究
  • 7.2.2 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和TTB含量对杂化薄膜的折射率影响
  • 7.2.3 光聚合体系对杂化薄膜外貌的影响
  • 7.2.4 杂化薄膜热氧化性能研究
  • 7.2.5 杂化薄膜光氧化性能研究
  • 7.2.6 杂化薄膜光稳定性机理分析
  • 7.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氮多齿配体构筑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光催化研究进展[J]. 分子科学学报 2016(03)
    • [2].Fe_3O_4/MOFs/GO杂化材料的合成及载药性能的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5(03)
    • [3].硫醇-烯/炔点击化学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J]. 化学进展 2014(06)
    • [4].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含钒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J]. 化学进展 2010(01)
    • [6].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08(07)
    • [7].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杂化材料的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 2008(02)
    • [8].铂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 纺织学报 2015(01)
    • [9].表面活性剂诱导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自组装成花状杂化材料[J]. 云南化工 2020(10)
    • [10].键合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加载条形波导电光调制器[J]. 光子学报 2011(04)
    • [11].二氧化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2].杂化材料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9(08)
    • [13].杂化材料在超高层建筑硅酮结构密封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防水 2014(24)
    • [14].掺杂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接触极化技术研究[J]. 光电子.激光 2009(01)
    • [15].CeO_2-ZrO_2-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1)
    • [16].聚甲氧基有机硅/莫来石杂化材料的高温处理与热膨胀性能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7].绿色合成法制备聚氨酯/TiO_2杂化材料[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05)
    • [18].水解反应法合成核壳结构聚丁二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9].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在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0].碳纳米管/TiO_2杂化材料的点击法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J]. 安徽化工 2020(05)
    • [21].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环氧树脂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涂料工业 2012(07)
    • [22].硅烷-硅溶胶杂化材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J]. 建筑结构 2018(11)
    • [2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锡氟磷酸盐玻璃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06)
    • [24].POSS/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化学与黏合 2013(05)
    • [25].新型多酸-有机亚胺-分子筛杂化材料的氧化催化性能[J]. 化工学报 2011(06)
    • [26].介孔二氧化硅接枝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化工时刊 2008(05)
    • [27].基于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08)
    • [28].SiO_2-g-DOPO填充聚酰亚胺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9(05)
    • [29].碳纳米杂化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探讨[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12)
    • [30].溶胶凝胶法SiO_2-Eu(Ⅲ)配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0(01)

    标签:;  ;  ;  ;  ;  ;  ;  

    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