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研究

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单一拨款的经费来源方式被如今多方式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格局所取代。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问题也成了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高等教育资金短缺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寻求解决经费短缺的途径,就成为高校面临和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以筹资为主线,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构建了高校筹资变迁研究的基本框架。高校筹资即高校筹集办学资金的活动。在高校筹资活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合理配合,从当前国家的总体经济、制度环境来看,高校筹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的成本分担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诱致性制度变革可以构成高校筹资的理论基础,由此为高校筹资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筹资经历了从一元化供给格局到多渠道筹措的演变。高校理财思想的产生,高等教育模式扩展和新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等影响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的主要因素,导致我国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从而影响了高校筹资的方式和渠道。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筹资方式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筹资与非成本分担筹资方式并存、由政府单一渠道供给资金到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逐步演变。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演变。我国未来的高校筹资政府投入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服务和销售收入比重加大,高校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社会捐赠的比重上升。因此,还需要从筹资理念、筹资方式和筹资过程三方面进行改进,以使我国高校筹资更加科学合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理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高校筹资的理论研究
  • 2.1 高校筹资的概念界定及必然性分析
  • 2.1.1 高校筹资的概念
  • 2.1.2 高校筹资渠道与方式
  • 2.1.3 高校筹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2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 2.2.1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 2.2.2 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 2.2.3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2.3 高校筹资的理论基础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2.3.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2.3.3 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 第3章 我国高校筹资的历史沿革
  • 3.1 中央统一财政全额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时期(1949-1980)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筹资
  • 3.1.2 这一体制下高校筹资的特点
  • 3.2 个人开始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过渡时期(1980-1993)
  • 3.2.1 过渡时期下的高校筹资
  • 3.2.2 过渡时期高校筹资的特点
  • 3.3 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多方式高校筹资时期(1993 年以后)
  • 3.3.1 这一时期下的筹资方式
  • 3.3.2 当前中国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 3.3.3 多渠道多方式高校筹资时期的特点
  • 第4章 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的影响因素
  • 4.1 高校理财思想的产生
  • 4.1.1 理财思想的借鉴
  • 4.1.2 高校理财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 4.2 高等教育模式扩展和经费供求的矛盾
  • 4.2.1 高等教育模式扩展的背景和必然性
  • 4.2.2 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 4.2.3 高等教育模式扩展导致教育经费的不足
  • 4.3 新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
  • 4.3.1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背景
  • 4.3.2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 4.3.3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 第5章 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的特点与未来走向
  • 5.1 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的特点
  • 5.2 我国高校筹资的未来走向
  • 5.2.1 政府投入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 5.2.2 服务和销售收入比重加大
  • 5.2.3 高校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 5.2.4 社会捐赠的比重上升
  • 5.3 我国高校未来筹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 5.3.1 筹资理念上
  • 5.3.2 筹资方式上
  • 5.3.3 筹资过程中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J]. 教育探究 2018(03)
    • [2].浅谈女大学生怎样走出情感世界的误区[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4].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2)
    • [5].高等教育公共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 [6].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基础、困境与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定位和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8].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模型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教探索 2019(12)
    •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重大转变[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0].破除“西部意识”: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思路与策略[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0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1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 [13].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后脱贫时代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论略[J]. 学术探索 2019(12)
    • [14].理性与关切: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之道与术的探寻——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 [15].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基于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2)
    • [16].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特点及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01)
    • [17].《山东高等教育》2019年总目录[J]. 山东高等教育 2019(06)
    • [18].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9(12)
    • [19].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的变与不变[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0].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简评[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1].加拿大高等教育协会发布《应用研究调查报告》[J].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1)
    • [22].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高等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01)
    • [2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 公关世界 2020(02)
    • [24].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和优化研究——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2)
    • [25].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J]. 科技视界 2020(03)
    • [26].《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周年:成就、问题与改进[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7].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体系失衡问题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3)
    • [28].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比较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9].高等教育扶贫精准供给的问题、模式与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 [30].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现实困境与目标指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标签:;  ;  ;  ;  

    我国高校筹资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