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有意误译研究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有意误译研究

论文摘要

在长久占统治地位的“对等”或者“忠实”等至高无上标准的束缚下,传统的翻译研究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研究,几乎完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重要作用。受此影响,翻译的终极目的被诠释为实现作品原意在译语中的百分百对等。因此,任何表面上与原文不对等的翻译一概被斥为“误译”。然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已从探讨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转向从文化层面审视和考察翻译。翻译更被看作是两种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而且开始对文本外因素予以关注。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作用也逐渐凸显。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误译在所难免。而其中作为译者一种翻译策略的有意误译,则更具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与技术性错误及文化差异造成的无意识误译不同,有意误译是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进行充分自由选择的结果,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翻译中有意误译成为现实的先决条件。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目的性和受限性决定了有意误译是翻译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同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译者既是翻译主体,也是社会主体。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诸多因素浓缩在译者身上,通过他的翻译实践产生影响,造成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本文旨在从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角度对译者运用有意误译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描述性研究剖析,为误译研究和翻译评论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作为全文背景介绍首先明确提出,自“文化转向”以来,作为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地位得以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以理论描述为主,例证为辅,比较详细的讨论了误译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翻译中的不可避免性。误译分为两种,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而后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有意误译,做为一种翻译策略,是译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表现。译者的主体性是实现翻译中有意误译的前提条件。自翻译的“文化转向”提出以来,翻译活动已被置身于文化这一多元体系的宏观语境之中,处于翻译中心地位的译者身上浓缩了文化系统中的种种制约因素,如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译入语诗学以及赞助人等等。在这些因素的限制下,译者处于某种特殊目的和考虑,对原文进行形式或内容上的增减或改变,有意误译得以产生。第二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翻译中有意误译现象的研究。国外以翻译研究派为主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译者主体性与有意误译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阐释学,目的论,操纵论,解构主义等等。而国内翻译界自谢天振引入“创造性叛逆”概念以来,对译者主体性、创造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意误译也开始受到关注。但上述研究大多数只是对误译现象的描述性总结或者是仅仅从阐释学,目的论等角度进行的局部探讨,缺乏把译者主体性与有意误译有机结合的系统性成果。第三章系统介绍了译者的主体性。广义的翻译主体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而译者身处翻译中心位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翻译主体通常仅指译者本身。译者的主体性主要有能动性、目的性和受限性三个特征。其中能动性和目的性是译者发挥其创造性的基础,而受限性决定了译者对原文本的创造性表达无法随心所欲。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很多,包括赞助人,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诗学,文化背景,以及翻译目的等等。译者的主体性不可避免的贯穿整个翻译过程,在选材,制定翻译策略,创造性理解原文并进行表达,译后修改等等各个环节能动的发挥其积极作用。第四章是全文重点,着重考察了蕴含在译者主体性之中导致有意误译的主要因素及有意误译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译者无可避免的深受所处历史政治环境,诗学规范,道德观念及读者审美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冲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从而最终导致有意误译的产生。有意误译的可接受性取决于以下标准: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吕俊,2002:42)。翻译中的无意识误译应尽量避免。但有意误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译者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积极意义:首先有意误译具有实用功能,是译者实现其特殊目的的工具;其次具有文学功能,既可以为读者提供同一原文本的不同译文,从不同层次上丰富原文本内涵,又能促进译入语文学的发展;另外有意误译还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一方面,译者对原文本作出相应改动,使之更易于被预期读者接受,另一方面,通过有意误译,两种平行文化得到更多接触的机会,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上述研究,可总结出如下观点: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是译者的主体性观照下,浓缩在译者身上的各种制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误译是译者的能动性与受限性辨证统一的产物,能动性使有意误译成为实际现象,受限性证明译者的创造性是有限度的。有意误译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和意义,对待翻译中的有意误译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同时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应该继续受到相应关注。受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文中关于影响译者能动创造的因素总结尚不全面,希望后来者能够做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Visibility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 Status
  • 1.2 Generalization on Mistranslation
  • 1.2.1 Definition of Mistranslation
  • 1.2.2 Inevitability of Mistranslation
  • 1.2.3 Unintentional Mistranslation and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1.3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1.4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A Survey of Previous Studies
  • 2.1 Studies on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abroad
  • 2.1.1 Hermeneutics and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2.1.2 Manipulation Theory and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2.1.3 Deconstructionism and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2.1.4 Skopos and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2.2 Studies on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in China
  • 2.2.1 A Brief Summary of Relevant Research
  • 2.2.2 "Creative Treason"
  • 2.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
  • Chapter 3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 3.1 The No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3.2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 3.2.1 The Selection of the OT
  • 3.2.2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T
  • 3.2.3.The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 3.2.4 Creative Expression
  • 3.2.5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T
  • 3.3 Restriction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Chapter4 A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Perspective on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4.1 Deliberate Mistranstation out of Ideological Interference
  • 4.1.1 Political Intervention
  • 4.1.1.1 Personal Political View
  • 4.1.1.2 Dominant Political Climate
  • 4.1.2 Ethical Constraint
  • 4.1.2.1 Moral Code
  • 4.1.2.2 Sexual Taboo
  • 4.1.2.3 Religious Confrontation
  • 4.1.3 Aesthetic Orientation
  • 4.2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out of Literary Norms
  • 4.2.1 Language Form
  • 4.2.2 Textual Grid
  • 4.2.3 Literary Theory
  • 4.3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out of Patronage Restriction
  • 4.4 Limi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4.4.1 Conforming to the Objectivity of Knowledge
  • 4.4.2 Rationa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Validity of Interpretation
  • 4.4.3 Consistency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 4.5 The Significance of Deliberate Mistranslation
  • 4.5.1 Practical Function
  • 4.5.2 Literary Function
  • 4.5.2.1 Diversif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me ST
  • 4.5.2.2 Advance the Target Literature
  • 4.5.3 Cultural Function
  • Chapter 5 Conclusion
  • Note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8(04)
    • [2].目的论视角下非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3].顺应论视域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2)
    • [4].译者主体意识培养与理论教学指津——评贺爱军著《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J]. 外语与翻译 2017(01)
    • [5].新媒体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 新闻传播 2017(07)
    • [6].法汉互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导向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2)
    • [7].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主体性[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译者主体性思维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06)
    • [9].译者主体性在冰心翻译活动中的展现[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1)
    • [10].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9)
    • [11].论译者主体性关系——从“信、达、雅”三难谈起[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6)
    • [12].我国译者主体性研究15年:回顾与展望[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11)
    • [13].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讨与分析[J]. 新校园(上旬) 2016(10)
    • [14].《倾城之恋》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为视角[J]. 参花(上) 2016(12)
    • [15].从译者主体性看《金瓶梅》书名的英译[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2)
    • [16].从作者-译者-读者三元关系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 青春岁月 2017(03)
    • [17].跨文化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校园英语 2017(02)
    • [18].译者主体性在《道德经》翻译中的体现[J]. 北方文学 2017(14)
    • [19].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许渊冲唐诗英译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15)
    • [20].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探究[J]. 校园英语 2017(09)
    • [21].浅析译者主体性对网络小说翻译的影响——以《三生三世》译本为例[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4)
    • [22].叙事学视阈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以《一切不可能的事》翻译为例[J]. 翻译论坛 2017(02)
    • [23].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以唐诗《渡汉江》两种译本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24].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19)
    • [25].从阐释学视角探讨《嘻哈帝国》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青年文学家 2017(20)
    • [26].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分析译者主体性——以王维诗歌译本为例[J]. 北方文学 2017(21)
    • [27].从《桃花源记》的两个英译版本看原作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J]. 北方文学 2017(23)
    • [28].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类翻译[J]. 北方文学 2017(23)
    • [29].浅析中医英语的翻译障碍[J]. 考试周刊 2017(58)
    • [30].从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看辛弃疾词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 校园英语 2017(25)

    标签:;  ;  ;  ;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有意误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