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若干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物中芳香性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而深刻,随着对芳香性概念认识的不断广泛化,在无机化合物领域中对金属簇合物的芳香性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将芳香性概念用于过渡金属团簇的研究较少。我们将已有明确结构的过渡金属团簇:Nbn(n≤4),Con(n≤4),NbxCoy(x+y≤8),Mnx(3≤x≤6),VxCox(x=2-4)等构型较稳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芳香性以及不同构型的能量、成键性质等特征进行了计算,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化合物的芳香性能有助于探讨这类过渡金属簇合物所拥有的特殊性质和成键本质。研究结果表明:(1)过渡金属团簇相较于有机物及非金属无机团簇来说,由于d轨道的参与成键,成键方式比其他两者复杂。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过渡金属团簇的芳香性远远大于有机物和非金属无机团簇的芳香性,这是因为有机物和非金属无机团簇的芳香性主要来自于s轨道和p轨道的成键贡献,也就是σ芳香性和π芳香性的贡献,而过渡金属团簇还有d轨道参与反应,因此团簇芳香性的成分更加复杂,不但有σ芳香性和π芳香性,更有很大成分是δ芳香性。(2)根据能量和结构的比较我们发现:在同一过渡金属团簇中,能量低且结构稳定的团簇都比其能量高的异构体具有较高的芳香性或较低的反芳香性,这也为我们把芳香性用于过渡金属团簇稳定性的探讨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Nbn(n≤4),Con(n≤4),NbxCoy(x+y≤8),VxCox(x=2-4)等过渡金属团簇都存在这一现象。高对称性构型的Nb4Co4(Td)和V4Co4(Td)团簇都是闭壳层的Td对称性结构,具有芳香性高、构型稳定的共同特点。另外,Mnx(3≤x≤6)纯簇中有个别异构体团簇并没有遵循芳香性高,能量低的这一规律,这可能是由于锰团簇本身具有d电子数多、自旋多重度高、电子结构非常复杂等特点,但是多数锰的小团簇还是存在此规律的;同时,我们发现在同一Mnx(3≤x≤6)纯簇中,构型相同,多重度不同,芳香性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同一团簇多重度为1芳香性最高,这可能是多重度增加后,电子自旋度增大,团簇中的排斥力增大,导致结构不稳定,从而使团簇的芳香性降低,但随着多重度的增大,磁性大小和团簇的芳香性似乎没有呈现明显规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和过渡金属团簇概况
  • 1.2 芳香性和类芳香性
  • 1.3 本文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计算方法简介
  • 2.1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 2.1.1 Hohenberg-Kohn定理
  • 2.1.2 Kohn-Sham方程
  • 2.1.3 局域密度近似(LDA)
  • 2.1.4 广义梯度近似(GGA)
  • 2.1.5 杂化泛函(Hybrid Functionals)
  • 2.2 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方法
  • 参考文献
  • n、Con(n≤4)、NbxCoy(x+y≤8)和VxCox(x=2-4)的芳香性理论研究'>第三章 过渡金属团簇Nbn、Con(n≤4)、NbxCoy(x+y≤8)和VxCox(x=2-4)的芳香性理论研究
  • n、Con(n≤4)和NbxCoy(x+y≤8)芳香性的理论研究'>3.1 过渡金属团簇Nbn、Con(n≤4)和NbxCoy(x+y≤8)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 xCox(x=2-4)芳香性的理论研究'>3.2 二元过渡金属团簇VxCox(x=2-4)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 xCox、VxCox(x=3-4)团簇的比较'>3.3 同构型等比NbxCox、VxCox(x=3-4)团簇的比较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x(3≤x≤6)芳香性的理论研究'>第四章 过渡金属团簇Mnx(3≤x≤6)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 x(3≤x≤6)的几何构型'>4.1 金属纯簇Mnx(3≤x≤6)的几何构型
  • 4.2 电子结构和芳香性
  • 4团簇的比较'>4.3 不同构型Mn4团簇的比较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飞行时间质谱的金属团簇配合物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厦门大学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模块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J]. 稀土信息 2020(08)
    • [3].贵金属团簇探针用于细胞成像及体外检测[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3(10)
    • [4].贵金属团簇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J]. 贵金属 2020(02)
    • [5].银金钯铂组成对三元金属团簇结构的影响[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5(10)
    • [6].镍族金属团簇在催化加氢过程中的应用(英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07)
    • [7].Cu-Co双金属团簇结构演化及其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5(04)
    • [8].全金属团簇Be_3~(2-)芳香性的理论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9].全金属团簇Mg_3~(2-)芳香性的理论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8)
    • [10].金属原子簇对CO分子吸附的量子化学计算[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8(04)
    • [11].过渡金属团簇M_(20)和M_(20)(PMe_3)_4(M=Cu,Ag,Au)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4)
    • [12].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Pd团簇负载UiO-66材料结构及稳定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07)
    • [13].配体稳定的二元过渡金属团簇[PdAu_8(PR_3)_8]~(2+)(R=Me,OMe,H,F,Cl,CN)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10(07)
    • [14].双金属团簇XY_2~+(X,Y=Cu,Ag,Au)芳香性的理论研究[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3)
    • [15].液相合成金纳米团簇[J]. 化学进展 2011(10)
    • [16].Ag-Cu双金属团簇中Ag原子偏析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7(04)
    • [17].双金属团簇Au_nM_2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研究[J].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9(05)
    • [18].过渡金属Hf_3~(2-)团簇的双重芳香性(σ与π)的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9(01)
    • [19].全金属团簇XCu_3~(2-)(X=Au,Ag,Cu)芳香性的理论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0].Al_4团簇在NaCl(001)表面的结构和磁性[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1(02)
    • [21].分子动力学模拟Ag-Pd双金属团簇中不同位置Ag原子偏析诱导的异常熔化[J]. 科学通报 2011(33)
    • [22].过渡金属团簇Nb_n、Co_n(n≤4)和Nb_xCo_y(x+y≤8)的芳香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09)
    • [23].金属团簇的超原子分子理论[J]. 中国科学:化学 2018(02)
    • [24].一种利用MS软件计算纳米金属团簇熔点的新方法——定向相关函数综合判断法[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5(07)
    • [25].我学者首次提出超级共价键模型理论——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07)
    • [26].重金属团簇Ag_2X(X=Se,Te,Po)中电子相关效应的定量估算[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7].小尺寸金属团簇熔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11)
    • [28].沸石分子筛封装纳米金属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20(22)
    • [29].H掺杂对ZnCoO稀磁半导体薄膜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12(04)
    • [30].三元Ag-Pd-Pt团簇结构优化[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02)

    标签:;  ;  ;  

    若干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