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研究

“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研究

论文摘要

随笔,英文称“Essay”,是广义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文类,在中西方可以说是“古已有之”,它天机活泼,文质浑成,尤其到了近现代,随着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西方随笔更是呈现出异常的兴盛和繁荣。同样,随笔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类,它作为现代知识者在特定历史语境中言说的重要载体之一,与20世纪中国知识者的精神沧桑史产生了最为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随笔创作曾一度出现了繁荣和兴盛的景象,特别是“五四”至三十年代这段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随笔大家,他们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创作出数量可观的随笔精品。可以这么说,20世纪随笔创作实绩足以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景观,而我们对随笔文类的探析和解读,其实就是打开中国现代知识者心灵奥秘的一把钥匙。本论文将以“五四”至三十年代的随笔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现代随笔的精神特质及其所处的特殊文化背景,逐步深入地探寻这一时期随笔创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五四“至三十年代中国现代随笔产生的人文背景及其繁荣兴盛。中国现代随笔产生于“五四”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一方面受到欧美近现代文艺思潮和厨川白村随笔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更重要的是“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中国现代随笔就诞生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此后的二十年间,随笔创作开始了王纲解纽下的思想狂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盛。第二部分:“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的总体美学特征。“五四”至三十年代的随笔创作出现蔚为大观的局面,尽管在创作风格上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呈现出这样几种大致相同的美学特征,即审美与审智、个性与人格、闲话与随意、机智与幽默。这一方面表现出现代随笔作家在艺术上更加丰赡和圆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们在创作心态上也更为成熟和睿智。第三部分:“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的四大干将。“五四”至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随笔创作的发展兴盛时期,此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随笔大家,如鲁迅、周作人、梁遇春、林语堂等。鲁迅的随笔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状态,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矛盾的统一;周作人因其生活道路曲折而复杂,所以总是徘徊在“叛徒”与“隐士”之间,思想上进行着两个“鬼”的斗争;梁遇春虽英年早逝,但他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的形象;林语堂的名字总是与“幽默大师”联系在一起,以其特有的智慧圆熟,开创了一个影响颇大的幽默散文流派。“五四”至三十年代的随笔创作为中国现代随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对这一时期随笔的梳理与研究,也将为我们以后的随笔创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随笔的厘定与界说
  • 一、“五四”至三十年代中国现代随笔产生的人文背景及其繁荣兴盛
  • (一) 中国现代随笔产生的人文背景
  • (二) “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的繁荣兴盛
  • 二、“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的总体美学特征
  • (一) 审美与审智
  • (二) 个性与人格
  • (三) 闲话与随意
  • (四) 机智与幽默
  • 三、“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的四大干将
  • (一) 鲁迅:矛盾的统一体
  • (二) 周作人:两个“鬼”的斗争
  • (三) 梁遇春:蹈火者的形象
  • (四) 林语堂:智慧圆熟的幽默大师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五四”至三十年代随笔创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