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研究

金针菇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以3个不同的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其担孢子的核相及遗传属性。荧光染色观察显示,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0.2%、7.5%和12.3%。源于单孢分离物的菌丝为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研究了3种不同荧光染料对担孢子及其萌发菌丝的适宜染色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担孢子的适宜染色条件为Hoechest33258浓度60μg/mL~80μg/mL、染色时间3min~5min,DAPI浓度6μg/mL、染色时间3min~5min;单孢萌发菌丝的适宜双重染色条件为,先用70μg/mL的Hoechest33258染色4min,再用3μg/mL的FluorescentBrightener28染色4min。对单孢萌发菌丝原生质体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当使用的溶壁酶浓度为2%,用量为每克菌丝2mL时,综合考虑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确定单孢萌发菌丝最适宜的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3h。在交配试验中,源于不同菌株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形成具锁状联合的菌落,而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则形成无锁状联合的菌落,暗示担孢子中的两个核具有相同的交配型。RAPD分析显示,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为10个随机引物所扩增的图谱彼此完全相同,印证了担孢子中的双核是同质的。此外,观察表明,一个担子上着生有4个担孢子。因此,金针菇是一种具4个含同质双核担孢子的四极性蕈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1 金针菇概述
  • 1.1 营养经济价值
  • 1.2 栽培史
  • 1.3 形态及分类地位
  • 1.4 生活习性及资源分布
  • 1.5 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相关研究
  • 2 荧光显微术
  • 2.1 荧光染色的原理
  • 2.2 几种常见的荧光染料
  • 2.3 荧光显微术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3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
  • 3.1 原生质体概论
  • 3.2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的操作程序
  • 3.3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4 RAPD分子标记
  • 4.1 RAPD分子标记概论
  • 4.2 RAPD分子标记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材料
  • 1.1 供试材料
  • 1.2 供试培养基
  • 1.3 供试试剂
  • 1.4 扩增反应的引物
  • 1.5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主要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3 试验方法
  • 3.1 徒手切片法
  • 3.2 担孢子收集方法
  • 3.3 单孢稀释分离
  • 3.4 荧光显微术
  • 3.5 原生质体单核化
  • 3.6 基因DNA的提取
  • 3.7 RAPD扩增体系
  • 结果与分析
  • 1 担孢子着生方式的观察
  • 2 担孢子核相的荧光观察
  • 3 单个担孢子萌发菌丝的荧光观察
  • 4 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形成
  • 5 担孢子及其萌发菌丝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5.1 担孢子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5.2 单孢荫发菌丝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6 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适宜条件的研究
  • 6.1 酶液浓度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6.2 酶解时间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6.3 酶解温度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7 配对试验
  • 7.1 单孢分离菌株配对
  • 7.2 原生质体配对
  • 8 RAPD图谱的比对
  • 8.1 引物筛选
  • 8.2 RAPD图谱的比对
  • 讨论
  • 1 金针菇担孢子着生方式的观察
  • 2 金针菇担孢子及其萌发菌丝的荧光染色
  • 3 金针菇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
  • 4 金针菇担孢子内双核同质性的确定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致谢
  • 在读期间已发表与课题相关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金针菇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