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安全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差分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安全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量子密钥分发(QKD)协议因其可以实现无条件安全、快捷的密钥分配,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中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目前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QKD系统通信距离和安全码生成速率并不高,还不能与现有的电信网络集成,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尤其是商业化的需求。这是因为由于BB84协议以及以后的许多协议都依赖于测量基的匹配来获得密码比特,协议效率不高。2002年提出的差分相位编码QKD方案(DPS-QKD),不存在基匹配问题,协议效率高,可以提高码生成效率,在满足实用性需求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对差分相位编码QKD系统及其安全性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系统做了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内容有:1.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差分相位编码QKD系统(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QKD,DPS-QKD)安全性。着重分析了各种典型攻击方式下,DPS-QKD方案的安全性问题。对差分相位编码QKD系统与标准BB84 QKD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2.首次将法拉第镜的光学特性运用在差分相位编码QKD实验系统上,设计并搭建采用弱激光脉冲光源和门控技术的DPS-QKD实验系统,提高了QKD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并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3.在充分研究差分相位编码QKD系统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从实验方案和实验技术两方面探讨了改进差分相位编码QKD系统性能的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量子保密通信概论
  • 1.1 传统密码体制与经典密钥分配
  • 1.1.1 传统密码体制
  • 1.1.2 经典密钥分配
  • 1.2 量子保密通信
  • 1.2.1 量子密码术
  • 1.2.2 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 1.2.3 量子保密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小结
  • 第二章 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
  • 2.1 QKD安全性理论
  • 2.2.1 QKD的无条件安全性
  • 2.2.2 实际 QKD系统的安全性
  • 2.2.3 量子密码的产生
  • 2.2 典型的攻击方式
  • 2.2.1 QKD中的非相干攻击
  • 2.2.2 QKD中的相干攻击
  • 2.2.3 QKD中的特洛伊木马攻击
  • 2.3 小结
  • 第三章 差分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 3.1 光纤 QKD系统实验方案
  • 3.1.1 QKD的编码方式
  • 3.1.2 MACH-ZEHNDER干涉仪 QKD系统
  • 3.1.3 “PLUG & PLAY”系统
  • 3.2 差分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 3.2.1 差分相位编码方案原理及其优势
  • 3.2.2 相干光源 DPS-QKD实验方案
  • 3.2.3 双向来回式 DPS-QKD实验系统
  • 3.3 小结
  • 第四章 差分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性
  • 4.1 差分相位编码 QKD系统中的攻击策略
  • 4.1.1 分光子数(PNS)攻击
  • 4.1.2 分光束(BS)攻击
  • 4.1.3 截获-重发(I-R)攻击
  • 4.1.4 序列攻击(SEQUENTIAL ATTACK)攻击
  • 4.2 差分相位编码 QKD系统的安全性能
  • 4.2.1 BB84协议的安全码率
  • 4.2.2 典型个体攻击下差分 QKD系统的安全码率
  • 4.2.3 一般个体攻击下差分 QKD系统的安全码率
  • 4.2.4 数值仿真
  • 4.3 小结
  • 第五章 差分相位调制编码 QKD实验系统
  • 5.1 稳定的差分相位编码 QKD方案
  • 5.1.1 差分相位编码实验方案
  • 5.1.2 密钥分配方案
  • 5.1.3 实验和结果
  • 5.2 实验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分析
  • 5.2.1 系统稳定性分析
  • 5.2.2 系统安全性分析
  • 5.3 差分相位编码 QKD实验系统改进与展望
  • 5.3.1 增强系统安全性的改进方案
  • 5.3.2 提高系统安全码率的改进措施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循环前缀的相位编码OFDM雷达多普勒频移估计和补偿[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04)
    • [2].相位编码方向对桥脑区弥散加权成像质量的影响[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4)
    • [3].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相位补偿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6)
    • [4].相位编码体制雷达码型选择综合分析[J]. 雷达与对抗 2009(04)
    • [5].光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信息侦听技术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6].相位编码雷达干扰技术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09(21)
    • [7].双频外差结合相位编码的相位解包裹方法[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09)
    • [8].一种相位编码、偏振检测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02)
    • [9].多载频混沌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处理研究[J]. 现代雷达 2015(03)
    • [10].噪声干扰对相位编码雷达干扰效果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23)
    • [11].基于双密钥分割合成滤波的相位编码的密钥恢复算法[J]. 光电子.激光 2011(04)
    • [12].对相位编码雷达多假目标干扰的研究[J]. 舰船电子对抗 2019(03)
    • [13].频率可调的双路相位编码微波信号系统[J]. 光子学报 2019(10)
    • [14].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条纹结合相位编码条纹的三维测量方法(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06)
    • [15].手机成像系统的波前相位编码板光学特性的优化[J]. 应用光学 2016(01)
    • [16].MIMO-CDMA系统中的相位编码技术[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09)
    • [17].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捷变相位编码组优化设计[J]. 现代雷达 2019(05)
    • [18].频域二元纯相位编码压缩成像[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09)
    • [19].基于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载频连续可调相位编码波形光产生[J]. 光学学报 2017(12)
    • [20].基于边缘相位编码的复杂背景下海天线检测[J]. 光学学报 2017(11)
    • [21].MIMO雷达正交频分相位编码波形优化[J].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7(04)
    • [22].相位编码雷达密集假目标干扰研究[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16(04)
    • [23].基于法拉第-麦克尔逊干涉检测的低误码差分相位编码实验系统[J]. 物理学报 2011(09)
    • [24].多载波补偿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的子载波加权优化[J].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08(04)
    • [25].基于混沌序列的MIMO雷达互补相位编码波形设计[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08)
    • [26].雷达伪随机序列编码方式抗干扰性能研究[J]. 电子科技 2010(S1)
    • [27].MIMO雷达正交连续相位编码波形研究[J]. 现代导航 2016(04)
    • [28].SZ相位编码与批处理退距离折叠的比较分析[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2(01)
    • [29].相位编码准连续波雷达回波遮挡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 兵工学报 2009(06)
    • [30].匹配滤波器映射编码方法研究[J]. 应用光学 2014(02)

    标签:;  ;  ;  ;  ;  

    差分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安全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