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论文摘要

分子动力学作为从理论上研究复杂分子体系的最直接方法之一,特别适合用来模拟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软件Discovery Studio 2.1,在隐性溶剂环境下,以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纤维蛋白原片段作为研究对象,对蛋白质(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同时,将单独蛋白质(片段)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作为蛋白质(片段)的自然状态,供其他蛋白质(片段)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对比。通过比较相关参数(如二面角分布、均方根偏移等),得出材料表面组成、结构与被吸附蛋白质的构象变化的关系,从而验证“维持自然状态说”的合理性,为新型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材料制备过程中工艺方法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分子水平上提供蛋白质(片段)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细节,研究不同材料表面对蛋白质(片段)自然状态造成的影响。对上述不同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对蛋白质(片段)自然状态的维持程度最好,且预测HEMA亲水性结构在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最佳接枝率为75%-100%。尽管完全验证“维持自然状态”说还必须对完整的血液蛋白与更为真实的亲水结构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但本文的工作仍为“维持自然状态”说提供了有力佐证,并对未来更为深入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物医用材料
  • 1.1.1 生物医用材料
  • 1.1.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1.1.3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
  • 1.2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 1.2.1 材料引发凝血的机理
  • 1.2.2 材料抗凝血理论发展
  • 1.2.2.1 "维持正常构象"假说
  • 1.2.2.2 "维持自然状态"说
  • 1.3 聚氨酯生物材料及其改性方法
  • 1.3.1 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
  • 1.3.2 表面改性对表面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1.4 表面固定亲水性物质的不凝血性
  • 1.4.1 带负电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1.4.2 带正电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1.4.3 电中性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1.5 计算机模拟
  • 1.5.1 分子动力学模拟
  • 1.5.2 软件介绍
  • 1.5.3 蛋白质-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1.6 本文研究思路
  • 1.6.1 本文研究内容
  • 1.6.2 本文研究目的
  • 1.6.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体系的构建
  • 2.1 模拟对象
  • 2.1.1 凝血十二因子(FXⅡ)九肽片段
  • 2.1.2 纤维蛋白原P1片段
  • 2.1.3 材料表面
  • 2.2 体系模型的构建
  • 2.2.1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模型的构建
  • 2.2.2 九肽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2.2.3 P1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3章 凝血十二因子(FXⅡ)九肽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3.1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1 均方根偏移分析
  • 3.1.2 二面角分布
  • 3.1.3 构象伸缩性分析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纤维蛋白原P1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4.1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1 均方根偏移分析
  • 4.1.2 二面角分布
  • 4.1.3 构象伸缩性分析
  • 4.2 本章小结
  • 第5章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接枝率的选择
  • 5.1 分子动力学模拟工作条件
  • 5.2 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P1片段与不同接枝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5.3 九肽片段与不同接枝率材料表面模型相互作用体系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1 均方根偏移分析
  • 5.3.2 二面角分布
  • 5.3.3 构象伸缩性分析
  • 5.4 P1片段与不同接枝率材料表面模型相互作用体系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1 均方根偏移分析
  • 5.4.2 二面角分布
  • 5.4.3 构象伸缩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34)
    • [2].苏20储气库苏20K-P1井完井施工工艺简介[J]. 油气井测试 2014(06)
    • [3].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中A区和P区的研究进展[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1(02)
    • [4].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1)
    • [5].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S1)
    • [6].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岩石地层特征[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4)
    • [7].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的联合表达[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05)
    • [8].P1波在非饱和土地基表面的反射特性[J]. 工程力学 2013(09)
    • [9].相位平滑P1码伪距及其单点定位精度分析[J]. 测绘工程 2009(06)
    • [10].枯草芽孢杆菌P1果胶酯酶酶学性质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11].平菇P1培养条件优化及其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的初步分离[J]. 核农学报 2014(09)
    • [12].太阳存在脉动不稳定的低球谐阶p1模吗?[J]. 天文学报 2012(06)
    • [13].甘蔗花叶病毒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04)
    • [14].P1因子分子克隆的体外感染性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7)
    • [15].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2)
    • [16].大熊猫酸性核糖体磷酸蛋白P1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 兽类学报 2008(01)
    • [17].桔青霉发酵制备核酸酶P1的发酵动力学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3)
    • [18].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10)
    • [19].氯化锂-离子束复合诱变核酸酶P1高产菌株研究[J]. 食品科技 2013(12)
    • [20].木糖氧化无色杆菌P1对芘降解的研究及其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系统中的应用[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1].犬瘟热病毒疫苗变异株的分离及其P1蛋白的表达、鉴定[J].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5)
    • [22].复合载体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核酸酶P1的对比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3].页岩气水平井配套工艺技术在P1井开发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08)
    • [24].阳高县平山村P1地热井地热资源评价[J]. 山西建筑 2014(20)
    • [25].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的提取纯化[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12)
    • [26].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基因联合甲基化谷胱苷肽S-转移酶P1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 黑龙江医学 2016(04)
    • [27].肺炎支原体感染鼠P1特异抗原的动态检测[J]. 微生物学杂志 2014(06)
    • [28].半空间饱和介质内圆形洞室对平面P1波的散射[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04)
    • [29].响应面法优化桔青霉产核酸酶P1培养基[J]. 食品科学 2011(17)
    • [30].桔青霉摇瓶发酵生产核酸酶P1的动力学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12(02)

    标签:;  ;  ;  ;  ;  ;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