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系统中电荷有序与自旋有序的相关研究

低维系统中电荷有序与自旋有序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前沿课题之一,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系统包括电荷密度波与自旋密度波、巨磁阻与庞磁阻材料、高温超导体等。这类材料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具有各种有序现象,包括电荷有序、自旋有序、轨道有序、超导序等,在有些材料中这些不同的序甚至被认为是相互竞争却协同共存的。因此,对各种有序现象的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无疑将加深人们对整个低维系统强关联耦合电子行为的理解。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荷有序和自旋有序系统,包括准一维电荷密度波导体蓝青铜A0.3MoO3(A=K,Rb或Tl)、准二维电荷密度波导体紫青铜AMo6O17(A= Na,K或Tl),和自旋极化隧穿磁性Fe3O4纳米颗粒系统,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碳酸盐和MoO3为原料,采用电解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系列大尺寸、高质量的准一、二维钼类青铜单晶及其掺杂样品,通过XRD、摇摆曲线、TEM和XPS等技术和实验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电输运性质的测量,表明我们制备的单晶质量高,为下一步的物性测量提供了保证。2.研究了紫青铜KMo6O17的低温比热,考察16 K处磁阻异常行为;同时,第一次在准二维导体中发现了CDW相位模对低温比热的贡献,并通过修改的Debye模型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描述,首次给出了KMo6O17的CDW钉扎频率。3.测量了K0.3MoO3和Tl0.3MoO3两种蓝青铜在Peierls相变附近的比热。发现了剩余比热与磁化率之间的标度关系?C p dχ/dT。通过高斯涨落理论分清了相变附近存在两种涨落:高斯涨落和临界涨落,并得到K0.3MoO3和Tl0.3MoO3的临界区域分别为为8 K和10 K。临界行为的分析表明两者的普适类型符合三维XY模型,临界指数为0.007。4.通过对Rb0.3MoO3和Rb0.15K0.15MoO3两种蓝青铜的热电势研究,揭示了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在输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以上空穴为主要载流子,样品的热电势主要来自于载流子的扩散热电势,可以表示为S = AT+B,并得到Rb0.3MoO3和Rb0.15K0.15MoO3的费米能分别为1.55 eV和0.53 eV;TP以下电子成为主要载流子,样品的热电势来自于载流子的扩散热电势和声子拽引热电势,可以表示为S = AT+B/T。分析表明,K离子掺杂是受主掺杂,使得系统的费米能减小;同时,掺杂减弱了链间耦合,增加了费米面有效面积,导致热电势TEP符号变化温度Ts在TP以上出现。5.以K2CO3和MoO3为原料,利用热等静压烧结的方法成功的制备出K0.3MoO3多晶材料,为进一步制备K0.3MoO3蓝青铜薄膜打下了基础。6.研究了SiO2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系统中的非本征磁电阻效应。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的Fe3O4纳米颗粒,并通过正硅酸乙脂水解在Fe3O4纳米颗粒上包覆均匀SiO2绝缘层。包覆前后纳米颗粒系统的磁电阻对比研究中,发现了表层包覆颗粒系统增强的低场磁电阻效应。高场磁电阻研究揭示,裸Fe3O4纳米颗粒系统的磁电阻来源于电子在界面上的自旋相关散射,而SiO2包覆的Fe3O4核壳结构颗粒系统的磁电阻则由电子的自旋极化隧穿引起。进一步研究发现,体系中存在两种隧穿机制:直接隧穿和间接隧穿,后者由绝缘层中的缺陷或磁性杂质所引起,并使得磁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荷密度波
  • 1.1.1 Peierls 相变与电荷密度波
  • 1.1.2 电荷密度波的杂质钉扎机制
  • 1.1.3 描述电荷密度波的理论模型
  • 1.1.4 电荷密度波非线性输运的基本性质
  • 1.1.5 电荷密度波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 低维材料中的巨磁电阻效应
  • 1.2.1 磁电阻与巨磁电阻效应
  • 1.2.2 自旋相关电导
  • 1.2.3 纳米材料的巨磁电阻效应研究进展
  • 1.3 论文的安排
  • 第二章 钼类青铜系列单晶样品的制备、结构分析和物性测量
  • 2.1 引言
  • 2.2 钼类青铜系列单晶样品的制备
  • 2.3 钼青铜单晶的结构分析
  • 2.4 钼青铜单晶的电子结构研究
  • 2.5 钼青铜单晶的物性测量
  • 2.6 本章小结
  • 6O17低温比热研究'>第三章 紫青铜KMO6O17低温比热研究
  • 3.1 引言
  • 3.2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0.3MOO3和TL0.3MOO3蓝青铜PEIERLS 相变临界行为的比热研究'>第四章 K0.3MOO3和TL0.3MOO3蓝青铜PEIERLS 相变临界行为的比热研究
  • 4.1 引言
  • 4.2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临界行为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铷蓝青铜的热电势研究
  • 5.1 引言
  • 5.2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热等静压烧结制备蓝青铜多晶样品
  • 6.1 引言
  • 6.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2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体系中的增强磁电阻研究'>第七章 SiO2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体系中的增强磁电阻研究
  • 7.1 引言
  • 7.2 样品制备
  • 7.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工工艺对热电偶补偿导线热电势影响规律的研究[J]. 工业计量 2009(S2)
    • [2].低热电势扫描开关通道电势测试综合性实验开发[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06)
    • [3].同名极比较法在钨铼热电偶丝热电势检测中的应用[J]. 工业计量 2010(S2)
    • [4].热电势预测硬质合金刀片寿命的研究[J]. 硬质合金 2011(04)
    • [5].工作用铂铑10~-铂短型热电偶热电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07)
    • [6].低温度系数、低热电势的直流分压器的研制[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7].重调工艺对PtRh30/PtRh6热电偶热电特性的影响研究[J]. 工业计量 2010(S2)
    • [8].旋转刀具工件切削热测量热电偶无线测温系统[J]. 机床与液压 2015(07)
    • [9].在EXCEL中用VBA实现0℃~1300℃温区热电偶温度与热电势的计算[J]. 工业计量 2013(05)
    • [10].直流标准电压源比对、结果验证和减小热电势影响的研究[J]. 木工机床 2019(02)
    • [11].K型热电偶检定中温度与热电势经验公式速算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2)
    • [12].Sr_2FeMoO_6薄膜激光感生热电势效应的研究[J]. 量子电子学报 2010(03)
    • [13].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热铂铑电偶热电势-温度特性线性化[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9)
    • [14].热电偶偏差热电势曲线拟合的研究与实现[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7(03)
    • [15].酸度计检定中热电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J]. 中国计量 2010(05)
    • [16].神经网络在热电偶特性校准中的应用[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8(02)
    • [17].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热电势约束公式探讨[J]. 计量学报 2020(02)
    • [18].浅谈铂铑热电偶测温准确性的影响因素[J]. 贵金属 2018(04)
    • [19].纳米碳管的非线性热电传输(英文)[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4)
    • [20].回炉调电势B型热偶丝的热电特性研究[J]. 贵金属 2008(04)
    • [21].改善钛合金切削加工性的置氢工艺及置氢量优化[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02)
    • [22].铜铁稀磁合金中铁磁杂质之间相互作用对低温热电势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5(15)
    • [23].影响恒温槽校准的四类因素分析[J]. 计测技术 2014(02)
    • [24].煤中全硫测定仪检定中的温度检测[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1(04)
    • [25].浅析热电偶参比端温度的处理及误差[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11(04)
    • [26].热电偶热电势精密测定系统的设计[J]. 科技信息 2010(35)
    • [27].焊锡对热电偶测温误差影响分析[J].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0(02)
    • [28].Sn掺杂对Zn_4Sb_3热电输运性能的影响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2(03)
    • [29].浅谈小温差的测量[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8(08)
    • [30].利用EXCEL对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在高温段进行任意温度点的分度计算[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3(09)

    标签:;  ;  ;  

    低维系统中电荷有序与自旋有序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