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研究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跨国银行在全球运转着数万亿美元的国际借贷资本,是国际经济、金融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和西方跨国银行业务的全球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国际银行业竞争和风险的加剧。因此,妥善处理这些风险,保持稳健经营,已成为目前跨国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效益与风险并存的经济环境中,风险存在于业务过程中。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中介,加强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营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目前银行界已经普遍意识到:银行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各类风险。截至2007年6月,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到364家,资产总额1330亿美元,可见跨国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着跨国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在华业务不断扩张,它们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风险及管理方法。根据普华永道2005年调查报告中显示外资银行认为监管风险(regulatory risk)、信用风险(credit risk)、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和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是外资银行在华面临的四大风险,半数以上的外资银行认为持续经营风险(business continuity risk),技术风险(technology risk)和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在中国非常小或不存在,说明外资银行对中国的政治前景是有信心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前言简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相关文献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第一部分详细介绍跨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新趋势,详细说明的原因在于更好的理解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程和进入路径的选择;第二部分说明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路径选择,从设立代表处,分行到积极入股中资银行,再到现在设立独立的法人银行,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对华业务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经营形式也在跟着变换;第三部分在简单介绍了外资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后,主要介绍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监管风险成为外资银行在华面临的最大风险,这与中国处在转型期,法律法规在不断更新的大环境非常吻合。声誉风险对于在华的外资银行而言是一个新课题。其对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中国经济民族主义于近年来的兴起。中国多年改革开放中积累下来的众多问题,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在近年开始集中释放,这引发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这些不满反映在社会舆论中,则成为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思潮,表现出对改革的反思,对开放、对外资的排斥,而国有银行贱卖论就是是这种思潮的突出表现。因此外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及到这种思潮;第四部分外资银行针对其在华面临的四大风险(监管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所做出的管理措施。由于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因此本章在论述外资银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时候,是以外资银行在某一个业务领域的风险控制来展开的。比如对于监管风险的管理,中国现行的监管不予许混业经营,但从世界银行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来看,混业经营是趋势也是潮流。因此中国今后的监管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在满足现有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应对明天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判断,外资银行通过设立子公司、参股中资银行和开展国内客户的海外业务来达到其混业经营的目的,这样既没有违反中国当局的监管要求,也为混业经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至于操作风险,就是以外资银行在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为例来阐述的。通过对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在管理操作风险时,对内部流程的控制和业务流程的规划是如此详尽和周密。第五部分以案例形式给出了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在中国的风险管理经验。渣打银行集团内部的风险管理是按矩阵式模式进行的。总部的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集团其他部门,直接向董事会负责;集团其他部门又分设单独的风险控制部门,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分区的风险控制以中国区为例,中国区的“系统职责矩阵”成型是在最近几年。两大业务部:部门批发银行部和零售银行业务部都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各个分行、支行、代表处又设有对应的风险控制部。渣打银行在整个风险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又有一套相应的监控体系,形成风险控制的第二条防线。具体而言就是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了不同的职责功能,每一个交易必须由至少两个不同功能权限的人员完成,对每一笔交易监控系统自动产生一个追踪报告。德意志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到之处就是其风险管理组织制度的健全性。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使得每一个层级都有自己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方法。董事会、董事会下属的风险委员会以及各级分行都有专职负风险控制的人员,对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负责。分行的风险业务部门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同级负责。这与渣打银行的风险管理比较类似,即都是通过内部健全的组织结构来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是通过与本土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来进行推广的。针对中国消费信贷文化的不成熟以及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健全,花旗有一套自己的信用卡风险控制方法。如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年龄、年收入水平的限制、高额的年费、内部的计算系统、与中国监管机构一起设立更多的资信调查机构等。通过这些方法,花旗银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信用卡的风险。信用卡风险管理只是花旗银行在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其风险评级体系由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构成。客户评级通过验证过的统计模型、外部评级机构打分模型得出的。债项评级则是使用客户评级结果,再考虑其他一些影响贷款损失的因素得出的。可以看出花旗的风险评级体系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模型的选择,利用计量、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进行风险的分析与控制的。第六部分阐述了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现状,分析了中资银行海外经营风险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中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成熟,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不发达;中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在观念方面将风险和业务对立起来,没有正确认识到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在风险管理理念上,缺乏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全面认识,不能根据业务、地区的变化变化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在风险管理方法上,中资银行注重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风险管理难以保持独立性。针对这些问题,本章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创建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文章创新之处在于全面分析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成因,并就其风险管理的方法从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说明,且以案例形式具体说明了外资银行在华是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囿于资料的有限,对外资银行如何管理其具体业务的风险仍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且缺乏数据的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0.2 相关研究综述
  • 1. 跨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1.1 跨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 1.1.1 跨国银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 1.1.2 全能银行混业经营
  • 1.2 跨国银行发展新趋势
  • 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况
  • 2.1 外资银行在华现状
  • 2.2 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 3.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
  • 3.1 外资银行的基本风险及其特点
  • 3.2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及其特点
  • 4.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管理
  • 4.1 监管风险管理
  • 4.2 信用风险管理
  • 4.2.1 信用风险评级
  • 4.2.2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4.2.3 谨慎的信贷决策
  • 4.2.4 信贷检查
  • 4.2.5 设立信用额度
  • 4.2.6 资产组合管理
  • 4.3 声誉风险管理
  • 4.4 操作风险管理
  • 5. 外资银行在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5.1 渣打银行矩阵式风险管理
  • 5.2 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
  • 5.3 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
  • 6. 外资银行在华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启示
  • 6.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发展现状
  • 6.1.1 海外机构初具规模
  • 6.1.2 海外业务多元化
  • 6.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风险管理现状
  • 6.2.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成熟
  • 6.2.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完善
  • 6.3 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风险管理的建议
  • 6.3.1 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6.3.2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控体系
  • 6.3.3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应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资银行“走出去”面临的反洗钱合规风险与防范措施[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6)
    • [2].运用央行双边货币互换,助力中资银行海外发展[J]. 金融市场研究 2020(01)
    • [3].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下中资银行“走出去”——基于美国、日本与德国的经验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5)
    • [4].改革开放40年 香港中资银行业的发展与新机遇[J]. 中国银行业 2018(12)
    • [5].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银行家 2019(02)
    • [6].“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J]. 时代金融 2019(06)
    • [7].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与战略前瞻[J]. 债券 2019(11)
    • [8].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影响与机制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 2019(10)
    • [9].香港中资银行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 农村金融研究 2018(06)
    • [10].“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走出去”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1].中资银行境外监管合规亟需跨上新台阶[J]. 国际金融 2017(01)
    • [12].中资银行“走出去”与海外发展战略[J]. 经济导刊 2015(07)
    • [13].中国,为金融互联增添动力[J]. 金桥 2017(07)
    • [14].中资银行下海快转型慢[J]. 金融经济 2013(17)
    • [15].中资银行在海外如何“创价值”——中资银行全球化战略再思考[J]. 当代金融家 2014(02)
    • [16].国际大玩家来了——中国银行业进入全球化2.0时代[J]. 当代金融家 2014(05)
    • [17].中资银行走出去2.0时代新课题[J]. 当代金融家 2014(06)
    • [18].全球监管下的中资银行国际化[J]. 中国金融 2017(24)
    • [19].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实证研究——基于中资银行跨国经营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1)
    • [20].中资银行四进前五 经营效率冠压群雄[J]. 时代金融 2016(22)
    • [21].新局与变局 中资银行海外寻高地[J]. 当代金融家 2015(04)
    • [22].中资银行竞相为澳企提供信贷[J]. 时代金融 2013(31)
    • [23].加拿大经济与在加中资银行的发展[J]. 国际金融 2013(03)
    • [24].中资银行“走出去”如何才能走好?[J]. 中国金融家 2013(09)
    • [25].外资做空中资银行股?[J]. 英才 2012(09)
    • [26].中资银行集体否认“伦敦大撤退”[J]. 中国经济周刊 2012(46)
    • [27].全球区域风险冲击中资银行[J]. 资本市场 2012(12)
    • [28].中资银行会沦为外资机构的“提款机”吗?[J]. 中国经济周刊 2011(45)
    • [29].中资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再思考[J]. 国际经济合作 2010(04)
    • [30].谈中资银行海外战略的实施[J]. 浙江金融 2010(12)

    标签:;  ;  ;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