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唐鱼卵黄蛋白原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利用唐鱼卵黄蛋白原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有害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包括实验室内及野外实验的结果都表明,检测水生动物体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产生是筛选EDCs以及评价水生动物暴露于其中的潜在风险的有用工具。唐鱼是广州特有的鱼种,具有饲养要求低,病害少,管理条件简单;产卵量大,可连续产卵;繁殖周期短;雌雄异体,性成熟后易区分性别;卵膜通透,易于胚胎发育观察等优点。作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鱼种,唐鱼对外源性激素类物质十分敏感,已被认为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理想实验动物。但是迄今尚未见以唐鱼作为实验动物进行EDCs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唐鱼卵黄脂磷蛋白(Lv)作为抗原制备抗血清;人工诱导雄性唐鱼产生卵黄蛋白原(Vtg),并将其提取纯化;用免疫印迹检测唐鱼Vtg与Lv之间是否具有相同免疫原性;从而以Lv抗血清为抗体,Lv为标准品建立测定唐鱼体内Vtg含量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最后应用该法检测经滴滴涕(DDTs)暴露处理的雄性唐鱼体内的Vtg含量,以探究DDTs的雌激素效应,以及证实唐鱼是否适合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的理想实验动物,为今后把唐鱼培育成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指示生物奠定基础。采用Native-PAGE和SDS-PAGE方法从性成熟雌性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卵巢组织提纯了卵黄脂磷蛋白(Lv)。已确定被纯化的唐鱼Lv在Native—PAGE(4-7.5%)电泳中分子量为314kD,蛋白条带分别可被苏丹黑B、高碘酸-Shiff试剂、甲基绿染色,证明唐鱼Lv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质。用纯化的唐鱼Lv免疫大白鼠获得鼠源多克隆抗血清。以Native-PAGE和SDS-PAGE制备的唐鱼Lv及裂解后的组分作为抗原所制备的抗血清与经17β-雌二醇(E2)诱导的雄性唐鱼、去除卵巢的雌性唐鱼以及唐鱼卵巢的匀浆液能发生免疫反应,并且印迹位置与雌性特异蛋白卵黄蛋白原(Vtg)的位置相当。但是两种血清和未经E2诱导的雄鱼整体匀浆液并无反应,显示Lv及其98kDa大分子亚基的抗血清与Vtg和Lv两种蛋白是特异结合的。结果表明,唐鱼Lv裂解组分的抗血清可用于检测唐鱼的Vtg。以Native-PAGE分析经过浓度为50μg/L E2诱导的雄性唐鱼整体匀浆液,结果表明,雄性唐鱼产生了雌性特异蛋白Vtg,并且在体内积累。利用Mg2+-EDTA选择性沉淀和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的两步纯化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唐鱼Vtg。经Native-PAGE鉴定,唐鱼Vtg的分子量为440kDa。以唐鱼Lv抗血清为抗体,Lv作为标准品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可用于检测整体匀浆中Vtg的含量。该方法的检测工作范围为3.26~209.25ng/mL,Lv抗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3200,批内误差为8.59%,批间误差为6.28%,灵敏度为8.1ng/mL。在此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运用该方法检测经过不同浓度DDTs暴露20d的雄性唐鱼体内的Vtg含量。结果表明,在低浓度DDTs作用下,可以诱导雄性唐鱼产生Vtg。当暴露DDTs浓度为0.0275mg/mL、0.0137mg/mL和0.0067mg/mL时,雄性唐鱼体内Vtg含量分别为1109.43μg/g、911.16μg/g和1322.79μg/g,与溶剂对照组462.79μg/g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明DDTs具有雌激素性质,也表明唐鱼卵黄蛋白原适合作为监测环境EDCs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1.2 EDCs的来源及分类
  • 1.3 EDCs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 1.4 我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
  • 2 EDCs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1 生物标志物
  • 2.2 环境雌激素的生物标志物
  • 3 关于卵黄蛋白原
  • 3.1 Vtg的合成方式
  • 3.2 Vtg的结构特性
  • 3.3 Vtg的检测方法
  • 4 Vtg作为 EDCs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 4.1 体外实验
  • 4.2 体内实验
  • 4.3 野外实验
  • 5 唐鱼的研究背景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7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一章 唐鱼卵黄脂磷蛋白的纯化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试剂配制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唐鱼 Lv的 PAGE分析
  • 2.2 唐鱼 Lv的纯化
  • 2.3 免疫印迹分析
  • 2.4 Lv98kDa大分子亚基抗血清的特异性分析
  • 3 讨论
  • 3.1 唐鱼 Lv的结构
  • 3.2 唐鱼 Lv的纯化
  • 3.3 唐鱼 Lv抗体免疫原性的意义
  • 4 结论
  • 第二章 唐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纯化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试剂配制
  • 1.3 实验鱼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唐鱼 Vtg的诱导
  • 2.2 唐鱼 Vtg纯化结果
  • 3 讨论
  • 3.1 唐鱼Vtg的结构
  • 2对唐鱼Vtg的诱导作用'>3.2 E2对唐鱼Vtg的诱导作用
  • 3.3 唐鱼Vtg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 4 结论
  • 第三章 唐鱼卵黄蛋白原的 ELISA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及仪器
  • 1.2 试剂的配制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抗血清和包被抗原最佳工作浓度
  • 2.2 Lv标准曲线
  • 2.3 质量控制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以唐鱼 Vtg为生物标志物检测 DDTs的雌激素效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实验鱼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食物供应量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生存和生长的影响[J]. 动物学杂志 2011(02)
    • [2].唐鱼热休克蛋白60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 [3].实验室条件下唐鱼两性异形及其与游泳能力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5)
    • [4].自然种群唐鱼的耳石、日龄与生长[J]. 生态学杂志 2008(12)
    • [5].唐鱼的生物学特征[J]. 水产科技 2008(06)
    • [6].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毒性研究[J]. 海洋渔业 2013(01)
    • [7].唐鱼的实验室繁育技巧[J]. 水产养殖 2010(12)
    • [8].铜、镉及其联合毒性对唐鱼肝脏CYP3A基因表达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0)
    • [9].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肌肉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PTⅡ)检测和表达量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4)
    • [10].“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构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研究”通过成果鉴定[J]. 中国水产 2013(03)
    • [11].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唐鱼饲料中镍含量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3)
    • [12].唐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纯化与鉴定[J].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2)
    • [13].唐鱼养殖种群与广州附近4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20(04)
    • [14].汞·铬和镍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 [15].唐鱼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08(06)
    • [16].唐鱼肝脏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J]. 四川动物 2012(02)
    • [17].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0(06)
    • [18].唐鱼卵黄脂磷蛋白的纯化鉴定与免疫原性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01)
    • [19].饥饿对食蚊鱼和唐鱼幼鱼能量物质消耗及游泳能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 [20].切鳍标记对唐鱼游泳能力的影响[J]. 动物学杂志 2014(06)
    • [21].典型重金属、多环芳烃及菊酯类农药对唐鱼的急性毒性效应[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22].不同流速和饵料密度下食蚊鱼与唐鱼的摄食率比较[J]. 生态科学 2013(06)
    • [23].唐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驱动活性的检测[J]. 中国水产科学 2008(01)
    • [24].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S1)
    • [25].溪流唐鱼种群时空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J]. 四川动物 2016(03)
    • [26].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遗传分析和生物学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6)
    • [27].唐鱼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8].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唐鱼群体的形态变异[J]. 水产学报 2017(09)
    • [29].利用唐鱼雌激素受体构建环境雌激素重组酵母测评系统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1)
    • [30].唐鱼野生种群在海南岛的新发现及其生态资料(英文)[J]. 动物学研究 2009(02)

    标签:;  ;  ;  ;  ;  ;  

    利用唐鱼卵黄蛋白原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