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研究

转轨时期我国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在肯定银行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承认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改革。籍此而生的负面效应已直接威胁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健康与稳定。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其它问题或间接或直接地由此衍生。主流观点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因而开出的药方也集中在制度变革方面,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现行的制度框架,这一问题才能解决。 本文认为,现实中银行不良资产并不是完全由体制、政策和政治行为等造成的,也并不能完全归结为企业的贷款行为。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主要源于国有商业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缺失。导致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文章分四个部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控制”进行研究。 目前,理论界对“内部人控制”的界定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对“内部人”的明确界定:第二、关于“内部人”范围缺乏周延性。本文中的内部人是指利用企业资源和信息从事或建议他人从事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具体到国有商业银行是指银行的行长(经理人员),不包括内部职工。“内部人控制”最早是在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本文将其拓展到国有商业银行中来。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研究已有的文献大都集中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从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角度,通过公司治理改革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研究不多。在研究的过程中,时刻把握住我国正处于转轨过程这一实际情况。这是文章的另外一个特色。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认为转轨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产生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不能或不能充分发挥作、内部治理机制的失灵、传统体制遗留问题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建立起转轨经济的“内部人控制”模型。对“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理论有产权学派、公司治理学派等等。文章坚持从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入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系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克服“内部人控制”的负面效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三)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模式选择与理论基础
  • (一)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主要模式
  • (二) 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模式选择
  • (三) 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理论基础
  •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 (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表现形式
  •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成因
  •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 (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具体措施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部人控制”是个伪命题[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Z2)
    • [2].论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经济后果与化解之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4)
    • [3].“内部人控制”问题[J]. 中国发展观察 2017(15)
    • [4].浅议企业内部人控制治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10)
    • [5].公司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 2013(05)
    • [6].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治理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3(05)
    • [7].论反内部人控制的经济理解[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9)
    • [8].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基于对山东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J]. 西部金融 2008(03)
    • [9].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法经济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28)
    • [10].警惕一些单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J]. 清风 2016(04)
    • [11].防止国企内部人控制的市场逻辑[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 [12].论内部人控制的控制[J]. 人口与经济 2010(S1)
    • [13].约束“内部人”行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失控[J]. 经营与管理 2009(05)
    • [14].我国大学的“内部人控制”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9)
    • [15].代理冲突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内部人控制视角[J]. 财会月刊 2018(01)
    • [16].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J]. 中国有色金属 2008(06)
    • [17].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J]. 求索 2009(10)
    • [18].现代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新思路[J]. 中国商贸 2014(16)
    • [19].优化治理结构 避免公司内部人控制[J]. 中国石化 2016(10)
    • [20].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J]. 办公室业务 2014(19)
    • [21].股权多元化须防内部人控制[J]. 董事会 2013(11)
    • [22].内部人控制与审计三角关系的变异[J]. 财会学习 2012(08)
    • [23].行政化与村民自治能否兼容?——一个基于“内部人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02)
    • [24].有助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隐忧[J]. 董事会 2019(03)
    • [25].刍议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0)
    • [26].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12)
    • [27].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基于内部人控制的视角[J]. 商业会计 2015(24)
    • [28].内部人控制理论与财政绩效管理[J]. 财会学习 2017(09)
    • [29].“内部人控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03)
    • [30].从内部制约论反“内部人控制”[J]. 生产力研究 2013(07)

    标签:;  ;  ;  ;  

    转轨时期我国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