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

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凯文·林奇是环境设计方面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几乎涉猎城市设计中环境特征与人类价值的各个方面,并始终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他不仅生产了庞多的学术著作,而且累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他不仅是环境认知与都市意象等研究的开拓者,而且也是都市设计、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方面指引方向的大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林奇的城市设计理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乌托邦体系,拥有鲜明的价值体系,以及完整的方法体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林奇的城市设计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也都在于此。在林奇的理论论述中,他探寻一条全新的人文角度去观察城市的建成环境,用一种个体的视角来描述物质的城市环境,同时研究这些环境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各种活动的,以及人们又是如何去塑造城市形态的。在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线索,就是林奇对人文价值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注。人文主义贯穿了林奇的环境意象、环境感知、城市形态的研究,直至城市设计理论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林奇对城市环境的研究就是基于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和人文主义的视角,这也是论文对林奇城市设计理论进行研究的一条线索。林奇建立了一个城市的规范性理论,把城市空间和人的价值联系起来。他的理论研究的是人们最直接的场所体验——他称之为感觉质量,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他潜心研究人们在精神层面对环境的感知,研究物质空间及其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人文价值的角度努力去描述和认识现代大都市的形态。林奇不仅建立了城市设计的人文价值(目标)体系,而且构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法,用以联系主观的人类感知与客观的物质环境。林奇的理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公平的、正义的,满足人类情感与价值的理想聚居形态,也许林奇的城市设计理论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历史环境,或者说是超越了现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是,林奇对城市设计的观点对我们的实践可能仍然具有“指明方向”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作为一个学科被引入到中国,并且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的城市设计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两种问题:一是对于城市缺乏本体性质探究的意识和自觉,很少将城市设计活动放在人类生命活动与存在意义的高度去看待、理解和阐释。二是对城市缺乏具体、细致和深入研究的意识与自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很少把眼光投向平凡的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而这正是林奇城市设计理论给我们以启迪的地方。城市设计是为人创造场所的活动,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尊重人、关怀人,一切以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为中心,就必然成为城市设计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尽管当代城市设计有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但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城市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人文主义才是贯穿城市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本质。论文中的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对林奇先生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看法,林奇先生的卓越思想还有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去发现与探求。所有的经典著作,经典思想都应该被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遗产,我们都是站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继续探索。因此,对林奇城市设计思想进行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使更多的人关注自身的生活空间、生存状态,了解城市设计的任务。希望通过这种探索引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城市设计的新视野、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视角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人文思想的形成
  • 2.1 人文主义思想历程
  • 2.1.1 人文主义思想概述
  • 2.1.2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
  • 2.1.3 哲学研究的人本化转型
  • 2.2 社会时代背景
  • 2.2.1 实用主义哲学对美国的影响
  • 2.2.2 新兴文化艺术的崛起
  • 2.2.3 市场的失败与政府的调控
  • 2.2.4 现代城市政策的形成
  • 2.3 专业发展背景
  • 2.3.1 美国的城市规划先例
  • 2.3.2 欧洲设计思想的影响
  • 2.3.3 对美国城市环境的批评
  • 2.3.4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 2.4 个人成长经历
  • 2.4.1 接受进步教育的中学时代
  • 2.4.2 建筑学领域的辗转求索
  • 2.4.3 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归属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文价值探求
  • 3.1 城市空间的异化
  • 3.1.1 技术因素主导的城市规划
  • 3.1.2 物质环境与人的割裂
  • 3.1.3 规划理论对人文价值的漠视
  • 3.1.4 设计过程中使用者的缺失
  • 3.2 城市形态的人文价值探求
  • 3.2.1 城市形态的历史分析
  • 3.2.2 作为历史形式的原型
  • 3.2.3 空间形态承载社会生活
  • 3.2.4 城市形态中人的价值标准
  • 3.3 城市的本体论含义
  • 3.3.1 城市的本体
  • 3.3.2 主体与客体
  • 3.3.3 物质环境的意义
  • 3.4 城市设计的人文基础
  • 3.4.1 城市设计理论的人文转向
  • 3.4.2 塑造城市环境的有目的社会活动
  • 3.4.3 使用者与设计者的互动过程
  • 3.4.4 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教育理念
  • 3.5 人类美好的聚居形态
  • 3.5.1 城市形态理论批判
  • 3.5.2 人性化的规范理论建构
  • 3.5.3 面向人类需求的聚落评价指标
  • 3.5.4 人类聚居形态的乌托邦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性环境塑造
  • 4.1 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 4.1.1 客观上的空间行为分析
  • 4.1.2 主观上的环境意象调查
  • 4.1.3 感觉空间与心理空间的连接
  • 4.2 物质环境与感知过程的结合
  • 4.2.1 个体视角下的城市空间
  • 4.2.2 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
  • 4.2.3 空间形态的意象要素
  • 4.2.4 对波士顿环境意象的研究
  • 4.3 时空维度中的环境感知
  • 4.3.1 生活环境变迁的时间背景
  • 4.3.2 物质环境的时间感知营造
  • 4.3.3 人的环境感知经验架构
  • 4.3.4 物质环境的整体感知
  • 4.4 构建开放的城市空间
  • 4.4.1 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空间
  • 4.4.2 可以自由使用与控制的空间
  • 4.4.3 实践项目中的开放空间设计
  • 4.4.4 圣迭戈地区发展研究
  • 4.5 场所中的个人经验的留存
  • 4.5.1 场所中人们共同的记忆
  • 4.5.2 日常生活印记的保护
  • 4.5.3 表现生活环境变化的信息
  • 4.5.4 儿童在城市中的成长
  • 4.6 场所的感知环境营造
  • 4.6.1 场所的人文精神
  • 4.6.2 可意象的场所时空
  • 4.6.3 区域的感觉质量营造
  • 4.6.4 场所环境元素的设计处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对我国城市设计的启示
  • 5.1 凯文·林奇城市设计思想评价
  • 5.1.1 影响
  • 5.1.2 贡献
  • 5.1.3 局限
  • 5.1.4 社会理想
  • 5.2 我国城市设计的现实语境
  • 5.2.1 城市化加速
  • 5.2.2 价值观缺失
  • 5.2.3 目标混乱
  • 5.2.4 权力和市场
  • 5.3 凝固人类价值的城市空间
  • 5.3.1 主体价值判断下的物质环境
  • 5.3.2 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 5.3.3 体现多元共存的价值观
  • 5.3.4 人本角度下的形态设计
  • 5.4 面向日常生活的城市设计
  • 5.4.1 人的异化
  • 5.4.2 生活世界
  • 5.4.3 走向过程
  • 5.4.4 人文尺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凯文·林奇的重要论著与设计项目
  • 附录二:凯莎琳·林奇回忆她的父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个城市入选首批城市设计试点[J]. 吉林勘察设计 2017(02)
    • [2].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杜绝奇奇怪怪建筑、解决千城一面现象[J]. 吉林勘察设计 2017(02)
    • [3].浅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J]. 陕西建筑 2017(08)
    • [4].深圳规划建设40年发展历程中的城市设计思维[J]. 城乡规划 2019(05)
    • [5].关于城市设计运用大数据教学提升建筑类研究生专业素质的探讨[J]. 教育观察 2019(32)
    • [6].关于《城市设计》[J]. 城市设计 2019(06)
    • [7].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2)
    • [8].展现荆风楚韵,彰显名城特色——荆州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05)
    • [9].新加坡城市设计审查制度[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1)
    • [10].2019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J]. 上海城市规划 2019(06)
    • [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科技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J].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0(01)
    • [12].朱子瑜:让城市设计更好用、更管用[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1)
    • [13].城市设计维度下的广场空间设计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4)
    • [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科技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J]. 城市规划通讯 2020(02)
    • [15].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的探索、分析与思考[J]. 中华建设 2020(01)
    • [16].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实践[J]. 建材与装饰 2020(11)
    • [17].谈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J]. 建材与装饰 2020(11)
    • [18].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建设初探[J]. 价值工程 2020(11)
    • [19].关于《城市设计》[J]. 城市设计 2020(01)
    • [20].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实施管控研究[J]. 安徽建筑 2020(03)
    • [21].基于规划博弈的广东省城市设计实施管理思考[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4)
    • [22].基于街道活力营造的中心区城市设计评析[J]. 广东园林 2020(02)
    • [23].新时期城市设计的思考与展望[J]. 江苏城市规划 2020(01)
    • [24].城市中心区地块城市设计探讨——以重庆市南岸区茶园中心区为例[J]. 低碳世界 2020(04)
    • [25].关于《城市设计》[J]. 城市设计 2020(02)
    • [26].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设计探索——以延安市大砭沟-西沟片区为例[J]. 城乡建设 2020(13)
    • [27].关于《城市设计》[J]. 城市设计 2020(03)
    • [28].主编的话[J]. 城市设计 2020(03)
    • [29].浅析滨海建筑空间的城市设计手法——从青岛海天大酒店到海天中心[J]. 新建筑 2020(04)
    • [30].城区复杂地段的城市设计实践[J]. 中外建筑 2020(08)

    标签:;  ;  ;  ;  

    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