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

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

论文摘要

产于我国上扬子区陕西宁强—勉县境内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最大时限范围:551-541 Ma),主要产出多种类型的宏体管状化石。其中,Conotubus和Gaojiashania这两个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见于高家山生物群中,而且只在陕西宁强境内的几个剖面中被发现。虽然Conotubus hemiannulatus与Gaojiashania cyclus的古生物学意义引起了前人的关注,然而它们的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却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Conotubus hemiannulatus与Gaojiashania cyclus的化石埋藏学和古生态学进行研究。化石埋藏学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1)对赋存这两种化石的埃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地层在横向上的沉积学与岩石学特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2)对高家山剖面的高家山段在垂向上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3)对赋存这两种化石的地层序列开展了详细的厘米级保存特征(分散、破碎)分析并划分出两个埋藏相;(4)对生物遗体沉积学过程进行复原;(5)对三种不同风化程度的粉砂岩—泥岩层中的化石成岩矿物的主要特征和成岩期次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它们可能的风化过程;(6)对Conotubus hemiannulatus与Gaojiashania cyclus的三种化石成岩方式(黄铁矿化、有机碳质压膜、铝硅酸盐矿物交代)进行了对比研究。古生态学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1)对Conotubus hemiannulatus的系统古生物学进行厘定并对其形态学以及可能的发育序列进行复原;(2)对Conotubus hemiannulatus的各种生物—沉积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3)对Gaojiashania cyclus的系统古生物学进行厘定并对其形态学进行复原;(4)对Gaojiashania cyclus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1) Conotubus hemiannulatus与Gaojiashania cyclus赋存的地层序列中广泛发育细粒碎屑事件沉积。事件沉积不仅为生物的快速埋藏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其快速矿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细粒碎屑事件沉积物主要为毫米级厚的、由发育正粒序的粉砂岩层及均一块状的泥岩层构成的层偶,它们分别属于事件沉积早期和晚期阶段的产物。化石主要保存在发育正粒序的粉砂岩层内,极少出现在均一块状泥岩层内。(2)黄铁矿—有机碳质压膜—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保存方式与寒武纪澄江型化石库中的化石成岩方式非常类似。黄铁矿保存了最多的化石形态学信息和最好的化石立体形态,而有机碳质压膜—铝硅酸盐矿物只保存了有限的形态学信息和较差的三维形态。高家山生物群中的实证材料表明,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寒武纪细粒碎屑岩中的特异保存方式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纪。高家山生物群以及澄江生物群中的化石保存特征都体现了黄铁矿化作用在化石化过程中的首要作用。(3)Conotubus hemiannulatus是一种厘米级大小的锥形管体,较细的一段封闭,较粗的一端开口。管体由一系列筒状的管壁套合而成。第一管节由一个尖端封闭的光滑锥形管壁构成,其余的管节都由两端开口的具横纹的筒状管壁构成。这种管体结构与世界范围内广布的锥管状化石Cloudina中发育的非常类似,二者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可能采用直立固着(年青个体)+匍匐平躺(老年个体)的生态方式固着到发育微生物席的泥质基底上,但靠近开口端的管体部分始终保持直立伸入水体中,表明其可能是一种滤食生物。(4)Gaojiashania cyclus是一种厘米级大小的直筒状化石,两端开口,管体中空。管体上发育密集的环纹以及相对较厚而坚硬的O形圆环。Gaojiashania cyclus可能采用匍匐平躺的生活方式,依靠相对坚硬的圆环固着到发育微生物席的泥质基底上。除了圆环,其余的管体部分都富有柔韧性,因此管体可以发生自由的弯曲、伸长、以及收缩。这表明Gaojiashania cyclus可能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在水体—沉积物界面上进行水平方向的自由运动。(5)前人对Conotubus和Gaojiashania这两个属的化石分别做了一次初始描述和一次补充性的描述。然而,本文的研究认为前人划分属种的部分依据属于埋藏原因(压实、压扁、黄铁矿的再生长或重结晶、不完整保存)造成的假象。除了Conotubus varius被移除Conotubus属外,前人建立的所有种在本文中被归并为模式种Conotubushemiannulatus(半环纹锥管虫)。除了Gaojiashania haihaoliangensis被移除Gaojiashania属外,前人建立的所有种在本文中被归并为模式种Gaojiashania cyclus(圆环高家山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化石记录的重要性
  • 1.2 埃迪卡拉纪特异埋藏化石库
  • 1.3 高家山生物群特异埋藏化石库
  • 1.4 高家山生物群古生物学意义
  • 1.5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埋藏学意义
  • 1.6 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意义
  • 1.7 小结
  • 第2章 地质背景
  • 2.1 构造及地层背景
  • 2.2 高家山生物群古生物学面貌
  • 2.3 讨论
  • 第3章 化石埋藏学
  • 3.1 高家山段
  • 3.2 高家山段在扬子地台的分布
  • 3.2.1 陕西南部
  • 3.2.2 四川北部
  • 3.2.3 云南东部
  • 3.2.4 贵州中部
  • 3.3 宁强及勉县地区的高家山段
  • 3.3.1 宽川铺露头带的高家山段
  • 3.3.2 胡家坝露头带的高家山段
  • 3.3.3 高家山露头带的高家山段
  • 3.4 高家山段沉积微相
  • 3.4.1 粉砂岩和粉砂质页岩相
  • 3.4.2 发育正粒序的粉砂岩相
  • 3.4.3 均—块状的泥岩相
  • 3.4.4 发育微生物结构和内碎屑的灰岩相
  • 3.4.5 砂岩—砾岩相
  • 3.5 生物遗体沉积学
  • 3.5.1 生物遗体沉积学复原
  • 3.5.2 埋藏相
  • 3.5.3 发育正粒序的粉砂岩相与均—块状泥岩相在不同露头带之间的对比
  • 3.5.4 讨论
  • 3.6 化石成岩学
  • 3.6.1 化石成岩方式
  • 3.6.2 黄铁矿化
  • 3.6.3 有机碳质压膜及铝硅酸盐矿物
  • 3.6.4 讨论
  • 第4章 古生态学
  • 4.1 Conotubus(锥管虫属)系统古生物学及形态学
  • 4.1.1 系统古生物学厘定
  • 4.1.2 形态学复原
  • 4.1.3 亲缘关系
  • 4.1.4 Conotubus hemiannulatus与Cloudina hartmannae的对比
  • 4.2 Conotubus hemiannulatus(半环纹锥管虫)古生态学
  • 4.2.1 生活方式与生态位
  • 4.2.2 管体发育过程
  • 4.2.3 群落时间均一化
  • 4.2.4 小结
  • 4.3 Gaojiashania(高家山虫属)系统古生物学及形态学
  • 4.3.1 系统古生物学厘定
  • 4.3.2 Gaojiashania cyclus形态学特征
  • 4.4 Gaojiashania cyclus(圆环高家山虫)古生态学
  • 4.5 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滇中易门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4)
    • [2].《化石:远古的馈赠》[J]. 读书 2020(05)
    • [3].贵州瓮安生物群化石核心保护区地下采空治理研究[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4].《化石》综合材料[J]. 上海纺织科技 2020(05)
    • [5].富蕴县乌伦古河流域大唇犀化石产地地层岩性及特征[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7)
    • [6].化石之旅[J]. 化石 2018(02)
    • [7].中元古代食肉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8].皮蠹科昆虫化石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2)
    • [9].科学家或已发现地球最古老细菌化石[J]. 世界科学 2017(04)
    • [10].北疆博物院馆藏的部分榆社化石标本[J]. 化石 2017(03)
    • [11].四川自贡哺乳类化石[J]. 西部资源 2017(04)
    • [12].我的化石之旅[J]. 化石 2016(01)
    • [13].革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简史与现状[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1)
    • [14].走近化石[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5(02)
    • [15].“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系列活动之“化石峰会暨化石村规划研讨会”在贵州兴义召开[J]. 化石 2016(02)
    • [16].《化石》[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6)
    • [17].中国化石揭示人类为何没起源于亚洲[J]. 化石 2016(03)
    • [18].化石情[J]. 化石 2015(02)
    • [19].真假化石案[J]. 儿童故事画报 2019(43)
    • [20].神秘的魔鬼螺旋化石[J]. 大自然探索 2020(03)
    • [21].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教学为例[J].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01)
    • [22].资深化石采集人——陈敏[J]. 生物进化 2020(02)
    • [23].化石猎人的进阶之路[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8)
    • [24].智利专家发现距今6600万年前的巨型软壳卵化石[J]. 文明 2020(09)
    • [25].南极洲神奇的“足球”化石[J].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0(10)
    • [26].挑战进化论的化石猎人[J]. 中国国家旅游 2019(02)
    • [27].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南京花”[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03)
    • [28].另类化石[J]. 大自然探索 2019(06)
    • [29].化石[J]. 十几岁 2019(Z3)
    • [30].趣味鉴赏 朗读感悟——《化石吟》教学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02)

    标签:;  ;  ;  ;  ;  

    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