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的人均占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浪费严重且综合利用率低,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提供了可行的道路。本文从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生态工业园自身的优势出发,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并在追溯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在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存在政策、体制与规则、技术、经济、组织、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并以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例,概括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通过国内外不同模式的宏观和微观分析,从国际经验中得到对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启示,从而针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对策,这是本文的重点,本部分分别从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构建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社会驱动机制、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加强园区管理五个方面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具体措施,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框架。本文采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措施。生态工业园作为新兴的工业组织模式,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是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研究还很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从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新思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生态工业园建立的背景
  • 1.2 生态工业园概念的提出
  • 1.3 生态工业园的国内外研究
  • 第2章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 2.1 生态工业园自身存在的优势
  • 2.1.1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2.1.2 充分保护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 2.1.3 促进清洁生产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 2.1.4 改造现有的工业区,增强集聚经济效应
  • 2.1.5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 2.2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现实意义
  • 第3章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 3.1.1 我国生态工业的发展历程
  • 3.1.2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 3.1.3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特点
  • 3.2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类型及其工作重点
  • 3.2.1 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园区或区域
  • 3.2.2 门类较多但彼此缺乏联系的工业园区或区域
  • 3.2.3 尚未建设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
  • 3.2.4 不同的工业园区或区域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
  • 3.3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政策问题
  • 3.3.2 体制与规则问题
  • 3.3.3 技术问题
  • 3.3.4 经济问题
  • 3.3.5 组织问题
  • 3.3.6 观念问题
  • 第4章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4.1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 4.1.1 丹麦
  • 4.1.2 美国
  • 4.1.3 加拿大
  • 4.1.4 其他国家
  • 4.2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比较
  • 4.2.1 宏观分析
  • 4.2.2 微观分析
  • 4.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4.3.1 以法律政策为基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 4.3.2 以资源减量化为手段,推进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 4.3.3 推行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
  • 4.3.4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 4.3.5 顺应世界趋势,发展环境产业
  • 4.3.6 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
  • 4.3.7 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
  • 第5章 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对策
  • 5.1 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 5.1.1 平衡布点,以点带片
  • 5.1.2 分类选择生态工业园模式
  • 5.1.3 投资与经营方式多元化
  • 5.2 构建政策框架
  • 5.2.1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 5.2.2 要重视经济手段的合理运用
  • 5.2.3 扶植生态环境经济法律体系的新型活动主体
  • 5.2.4 通过政策法规培育市场机制
  • 5.2.5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 5.3 建立健全社会驱动机制
  • 5.3.1 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 5.3.2 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技术体系
  • 5.3.3 建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 5.4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 5.4.1 启动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态园区建设,抓好样板园区
  • 5.4.2 编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南
  • 5.4.3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统一规划指导
  • 5.4.4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 5.4.5 做好生态工业园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 5.4.6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
  • 5.5 加强园区管理
  • 5.5.1 管理机构设置
  • 5.5.2 运行管理机制
  • 5.5.3 中介服务体系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6)
    • [2].生态工业园区及其建设[J]. 居业 2020(07)
    • [3].基于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1)
    • [4].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02)
    • [5].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及借鉴[J]. 河北企业 2017(08)
    • [6].生态工业园区的绿化树种分析[J]. 民营科技 2017(02)
    • [7].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 [8].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 [9].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5(50)
    • [10].生态工业园区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与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1].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基于“3R”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3].关于当前江西省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24)
    • [14].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14)
    • [15].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框架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16].打造我省生态工业园区 实现项目与环境共赢[J]. 乡音 2015(10)
    • [17].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 [18].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谈节约型社会的构建[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8)
    • [19].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工业经济论坛 2017(05)
    • [20].诗意中国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保障基础[J]. 中国周刊 2019(05)
    • [21].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特征[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3)
    • [2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08)
    • [23].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 建设科技 2013(10)
    • [24].贵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 2013(14)
    • [25].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发展思路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2(07)
    • [26].生态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0(04)
    • [27].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政策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5)
    • [28].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J]. 中外建筑 2010(06)
    • [29].利用政府干预促进生态工业园区产品销售增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5)
    • [30].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03)

    标签:;  ;  ;  ;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