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物质与能量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生存智慧
能量学论文文献综述
袁晓梅[1](2019)在《村落的传统生存智慧及其现实困境解析——透过能量学的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南靖县河坑村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结合田野调查与村民口述史的方法,就传统农耕时期、工业化农业时期,以及商业化旅游开发时期村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梳理,绘制出对应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通过不同时期生物、环境、人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与流动,分析村落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因果循环关系,从中揭示传统农耕时期独特的生存智慧,厘清各种现实困境的历史过程与起因。立足生态系统的能量学视野,就河坑村世遗土楼保护与村落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7期)
吴昊,赵跃,张宏[2](2019)在《肥厚型心肌病钙离子稳态失衡与能量学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在分子水平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HCM)第一个致病突变基因以来,研究突变基因成为了解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目前,已经发现有超过30个基因的1 500种突变与HCM的发生相关,但其疾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众多学者对其疾病机制提出了较多的学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钙离子(Ca~(2+))稳态异常在HCM发生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Ca~(2+)敏感性、肌浆网钙泵及能量异常导致的钙超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治疗方面,与Ca~(2+)调节有关的有基础的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及目前研究发现的部分药物。该文就HCM Ca~(2+)稳态失衡与能量学改变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陈东,王若峰,赵押金,王翔[3](2018)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红细胞变形的能量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红细胞变形过程中的被动变形与主动变形的关系,以及红细胞变形性与生理状态下ATP水平的关系。方法 在37℃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在含有(不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进行能量耗竭处理,分别提取不同时间段的红细胞进行AFM测量、红细胞内ATP水平测量以及基于激光衍射法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宏观检测。结果 (1)建立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红细胞力学加载-卸载函数曲线分析方法。即得到了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分别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S1和S2,以及它们之间围成的面积S。(2)在能量耗竭组中,原子力显微镜测得的力曲线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红细胞内ATP水平的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也就是面积S也会相应减小;而对照组中,由于有(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汤爱华[4](2018)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氧化物半导体中点缺陷的能量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ZnO、In_2O_3为代表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除了具有宽禁带半导体在可见光波段高透过率的特点外,它们通过施主掺杂(形成ITO、GZO、AZO等)还可获得与金属材料接近的电导率;随着上述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逐步实现工业化制备以来,它们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诸多领域,尤其在平板显示、光伏、智能窗户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ZnO、In_2O_3等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In_2O_3中非掺杂n型导电性的来源,影响众多透明导电氧化物中施主掺杂极限的关键因素,以及ZnO的p型掺杂这一世界难题等等。众所周知,半导体中的点缺陷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材料中点缺陷基本物性(包括结构、电子态和激活能等)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澄清上述科学问题,并为后续材料的缺陷控制、电性调控与器件研制奠定较好的物理基础。本论文中,利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生长系统(rf-MBE),我们分别制备了ZnO和In_2O_3同位素异质结,采用同位素自扩散实验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变温霍尔测试(TDH)、光致发光(PL)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谱(TRPL)等测试表征技术,我们开展了两种材料中点缺陷能量学特性的系统研究,获得以下叁项研究成果:(1)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结合TDH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In_2O_3中氧空位(V_O)的能量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rf-MBE制备了含~(18)O富集层的In_2O_3同位素异质结。通过SIMS测试结果分析,证明V_O主导了In_2O_3中氧原子的自扩散过程,并得到了富铟和富氧条件下V_O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2.2 eV和~3.1 eV。TDH测试中,在~400 K处观察到了+2价态V_O的激活,通过进一步拟合得到V_O的电激活能(~0.4 eV)。XPS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In_2O_3中V_O的+2价电子态。该项工作证实了V_O是In_2O_3中主要的施主缺陷,它导致了In_2O_3非故意掺杂的n型电导性,也是材料中铟氧元素偏离理想化学计量比的主要根源。(2)为揭示Ga掺杂ZnO中补偿缺陷的本质和能量学特性,我们制备了Ga掺杂的含~(64)Zn富集层的ZnO同位素异质结,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锌自扩散与复合缺陷的实验研究。该项工作首次澄清了Ga掺杂ZnO中主要的补偿中心是(Ga_(Zn)-V_(Zn))~-复合缺陷,而非孤立的V_(Zn)~(2-)。该复合中心的自补偿效应是导致ZnO中低Ga施主掺杂效率的根本原因。SIMS测得的扩散实验结果表明(Ga_(Zn)-V_(Zn))~-复合缺陷的结合能约为0.78 eV,与TDH实验获得的电激活能(~0.82±0.02 eV)非常吻合。另外,我们还通过PL和TRPL确定了(Ga_(Zn)-V_(Zn))~-复合缺陷的能级结构和发光寿命。该项工作的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施主掺杂ZnO中的受主缺陷补偿机理,也为进一步探索(Ga_(Zn)-V_(Zn))~-复合缺陷在室温单光子量子比特以及纳米光子学方面的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3)通过设计Mg_xZn_(1-x)O中~(18)O的自扩散实验,系统研究了Mg_xZn_(1-x)O材料中V_O点缺陷的能量学特性。利用rf-MBE制备了两组不同极性(Zn极性和O极性)并分别包含不同Mg掺杂浓度(x=0,0.02,0.05)的含~(18)O富集层的Mg_xZn_(1-x)O同位素异质结。SIMS测试结果表明,适量Mg(x≤0.02)的掺入对ZnO中V_O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Mg掺杂量的继续提高,Mg_xZn_(1-x)O单晶薄膜质量的显着降低会引入大量缺陷,反而削弱了对V_O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O极性会提高材料中V_O的形成能,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材料中的V_O。我们认为,极性对V_O的影响可能与材料的极性势和内建电场有关,对于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ZnO中Mg的掺入对本征缺陷V_O的抑制作用不可避免会对其它施受主杂质的掺杂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关于MgZnO合金中本征点缺陷V_O的研究是我们进一步调控材料性能、甚至实现ZnO p型掺杂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刘晓娟[5](2018)在《运用生物能量学模型预测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饲料需求和废物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预测模型在鱼类精准投喂管理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以异育银鲫和草鱼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不同环境下这两种鱼类的能量需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和草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并在生物能量学的基础上构建这两种鱼类生长、营养需求以及污染排放(固体废物和溶解态氮、磷废物)模型,为实际养殖中高鱼类养殖质量、降低养殖污染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收集大量文献中草鱼、异育银鲫生长数据(异育银鲫体重0.25-469g),分别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系数(DGC)、日均增重(ADG)和热积温系数(TGC)等生长模型计算异育银鲫和草鱼的生长速率,并分析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规律。通过定期采样实验获得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数据观测值,通过计算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的最小残差平方和选出最适生长模型。饲料需求模型通过估算鱼类消化能需求量决定,根据能量收支原理,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RE)、基础代谢能(HeE)、热增能(HiE)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UE+ZE),估算异育银鲫和草鱼的消化能需求量,再根据所用饲料的消化能含量来确定异育银鲫和草鱼对饲料的需求量。异育银鲫和草鱼废弃物排放主要采用营养物质平衡法计算。在模型验证时,以粗蛋白分别为35%和28%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模型采用异育银鲫和草鱼的体质量的模型预测值与采样观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异育银鲫饲料需求模型采用饲料系数(FCR)文献观测值和模型预测值相关性分析验证,草鱼饲料需求模型采用饲料系数(FCR)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养殖观测值相关性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异育银鲫在其生长周期中含有两个异速生长点,根据该点的位置,可以将异育银鲫的生长周期分为3个生长阶段:<13.5g(第一阶段)、13.5-175.5g(第二阶段)、>175.5g(第叁阶段);在异育银鲫和草鱼的叁个生长阶段中,与其它生长模型(SGR、ADG、DGC)相比,调整后的TGC模型能更精确的预测异育银鲫和草鱼的生长情况;异育银鲫和草鱼体质量和饲料系数(FCR)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显着相关;每生产1 t异育银鲫(体质量为0.5~500g),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94×10~7kJ,消耗1t饲料或生产1t鱼所排放的总固态废物分别为282和419 kg。每生产1 t草鱼(体质量为0.5~1500 g),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43×10~7kJ,消耗1t饲料或生产1t鱼所排放的总固态废物分别为405和511kg。以上研究表明该复合性营养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实际养殖中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饲料需求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有望为草鱼和异育银鲫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供有效的预判工具。(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晓娟,罗伟,王春芳,李大鹏,Dominique,BUREAU[6](2018)在《运用生物能量学模型预测草鱼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不同生长阶段草鱼生长性能、饲料需求量和污染排放量,提高草鱼投喂管理水平,本研究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和热积温系数(TGC)等生长模型计算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并通过计算定期采样中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最小残差平方和法选出最优生长模型。饲料需求模型通过估算鱼类消化能需求量决定,根据能量收支原理,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RE)、基础代谢能(He E)、摄食热增能(Hi E)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UE+ZE),来估算草鱼的消化能,再根据所用饲料的消化能含量来确定草鱼对饲料的需求量。草鱼污染物排放主要采用营养物质平衡法计算。在模型验证时,以粗蛋白分别为33%、28%、23%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草鱼,将草鱼体质量和饲料系数(FCR)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生长模型(SGR、ADG、DGC)相比,调整后的TGC模型能更精确预测草鱼的生长情况;草鱼体质量和FCR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显着相关;每生产1 t鱼(体质量为0.5~2 500 g),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55×107 k J,消耗1 t饲料或生产1 t鱼所排放的总固态污染物分别为440和623 kg。研究表明,该复合性营养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实际养殖中草鱼生长、饲料需求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有望为草鱼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提供有效的预判工具。(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文龙[7](2018)在《单环刺螠生理能量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环刺螠作为一种名贵的海鲜产品,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对单环刺螠的不断研究吗,其药用价值也不断的展现。在生态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探讨单环刺螠的能量分配和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单环刺螠生理能量学进行研究。实验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选取单环刺螠为实验对象,从生理生态学角度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单环刺螠生理活动的影响。设置10℃、12℃、16℃、20℃、24℃、27℃和30℃共7个温度梯度,对投喂螺旋藻粉的单环刺螠进行了基础代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昼夜代谢、能量收支和碳氮元素收支,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和体重对单环刺螠基础代谢的影响。本实验中,温度在10~24℃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4℃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其耗氧率与温度呈负相关。Q10值在12~24℃内均大于1,为1.9102~11.8594.在10~12℃和24~30℃范文内Q10值小于1,说明低温和高温对单环刺螠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温度的上升,排氨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体重与单环刺螠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可用负幂函数R=a Wb-1表示。整个实验中,O:N比在3.2128~12.9672之间,说明随着温度的变化,单环刺螠代谢过程中呼吸底物也有明显的变化。(2)昼夜代谢规律的研究。实验设置16℃和24℃两个温度。实验表明,单环刺螠饥饿状态下的标准代谢昼夜变化较为平缓,饱食状态下的常规代谢变化较为明显。实验中一昼夜只出现一次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波峰。耗氧率SDA出现在饱食后6h~18h之间,平均持续时间在9~12h。单环刺螠常规代谢在夜间(0:00~6:00)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与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有关。(3)能量收支的研究。在16℃~24℃之间,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4℃最高,其最大生长率出现在20℃。且小个体单环刺螠数值均大于大个体。能量收支各组分中,排泄能所占比例最低,呼吸能占比最大,排泄能和生长能相差不大。不同温度下单环刺螠能量收支方程如下:16℃:100C=52.80R+2.95U+21.71F+22.54P20℃:100C=49.72R+3.79U+23.32F+23.17P24℃:100C=51.48R+5.47U+19.50F+23.55P(4)碳收支的研究。本实验中,16℃、20℃和24℃下单环刺螠碳的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74.63%、78.6%和76.67%,毛生长率均值分别为21.07%、26.03%和22.37%,均在20℃下有最大值。而且同一温度下,单环刺螠吸收效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最小碳需求量在16℃时最大,温度较低,单环刺螠需要更多的碳来维持自身代谢。20℃和24℃下更多的碳用于生长。碳收支中呼吸和排泄占摄食碳的比重最大,范围在48.36~58.28%之间。排粪碳和生长碳相差不大。(5)氮收支的研究。在16℃~24℃范围内,温度和体重对单环刺螠氮的氮摄食率、同化效率和积累效率均表现出极显着的影响,单环刺螠干重与氮摄食率可用幂函数关系式CN=a Wb-1来表示,a值在在20℃时最高。在此温度范围内,单环刺螠的摄食氮的分配中,排泄氮占摄食氮的比重最大为55.54~74.03%之间。生长氮次之,所占的比为16.42~30.46%,在24℃下出现最高值。(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期刊2018-05-01)
洪盛昌[8](2018)在《阻尼单摆的能量学研究及混沌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能量学角度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分析了阻尼做功与时间的关系,将两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求出小角度阻尼单摆在欠阻尼情况下任意时刻阻尼做功的表达式;通过与动力学相图比较分析定性验证结论;通过相图发现任意角度阻尼摆的运动为混沌。(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8年07期)
刘晓娟,郭勋,王春芳,李大鹏,Dominique,Bureau[9](2018)在《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构建异育银鲫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鱼类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预测模型,提高鱼类精准投喂管理水平,通过收集大量文献中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数据(异育银鲫体重0.25—550 g),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Linear)、热积温系数(TGC)和校正后的热积温系数(Rev.TGC)等生长模型计算其生长速率,并通过计算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最小残差和法选出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发现,在用TGC模型计算其生长率时,异育银鲫在其生长周期中含有3个异速生长点,根据该点的位置,可以将异育银鲫的生长周期分为3个阶段:0.25—13.1 g(第一阶段)、13.1—172.8 g(第二阶段)、>172.8 g(第叁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调整后的TGC模型比其他模型(SGR、DGC、ADG)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际养殖中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量由消化能决定,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基础代谢能、热增能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可以估算异育银鲫的消化能,从而确定其饲料需求量。经估算,对于体重为0.25—506 g的异育银鲫,每生产1 kg鱼,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94×104 k J。在模型验证时,以粗蛋白分别为43%、37%、31%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并利用营养物质平衡法估计废物排放量。研究发现,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显着相关。模型可以在异育银鲫实际养殖过程中,有效预估某个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的体重、所需要的饲料量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望为异育银鲫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提供有效的预判工具。(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邹依彤[10](2018)在《一维驻波运动学和能量学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驻波是由振幅、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简谐波,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后形成的波。讨论驻波合成后的运动学特点和能量问题,利用计算机模拟出驻波合成图像和能量的变化特点,说明驻波能量的转移特点。(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02期)
能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上个世纪在分子水平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HCM)第一个致病突变基因以来,研究突变基因成为了解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目前,已经发现有超过30个基因的1 500种突变与HCM的发生相关,但其疾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众多学者对其疾病机制提出了较多的学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钙离子(Ca~(2+))稳态异常在HCM发生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Ca~(2+)敏感性、肌浆网钙泵及能量异常导致的钙超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治疗方面,与Ca~(2+)调节有关的有基础的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及目前研究发现的部分药物。该文就HCM Ca~(2+)稳态失衡与能量学改变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学论文参考文献
[1].袁晓梅.村落的传统生存智慧及其现实困境解析——透过能量学的视野[J].中国园林.2019
[2].吴昊,赵跃,张宏.肥厚型心肌病钙离子稳态失衡与能量学改变[J].重庆医学.2019
[3].陈东,王若峰,赵押金,王翔.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红细胞变形的能量学特征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4].汤爱华.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氧化物半导体中点缺陷的能量学特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5].刘晓娟.运用生物能量学模型预测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饲料需求和废物排放[D].华中农业大学.2018
[6].刘晓娟,罗伟,王春芳,李大鹏,Dominique,BUREAU.运用生物能量学模型预测草鱼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J].水产学报.2018
[7].张文龙.单环刺螠生理能量学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8
[8].洪盛昌.阻尼单摆的能量学研究及混沌浅析[J].中国高新区.2018
[9].刘晓娟,郭勋,王春芳,李大鹏,Dominique,Bureau.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构建异育银鲫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模型[J].水生生物学报.2018
[10].邹依彤.一维驻波运动学和能量学浅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