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究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来,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B是经典的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但是注射用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尤其是肾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肾及循环系统损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故人们考虑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以改变其在体内的分布来降低毒性。两性霉素B脂质体1991年首先在英国和爱尔兰上市,也是第一个脂质体剂型药物。由于两性霉素B溶解性差,国内研发的两性霉素B脂类制剂“锋克松”处方中添加了大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去氧胆酸盐增溶。然而由于去氧胆酸钠存在较大的溶血毒性,所以该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性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处方工艺,进行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制,以期得到生物利用度较高、毒性较小的脂质体,为临床系统性真菌感染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制剂。以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等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脂质体处方筛选及单因素考察。并对制备工艺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处方工艺,进行三批重现性试验,比较冻干前后脂质体各指标的变化。对冷冻干燥的脂质体进行稳定性考察,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以及长期稳定性试验。建立脂质体中磷脂分析方法,考察冻干脂质体样品中各磷脂的稳定性。最后进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以考察所制备的脂质体是否比上市脂质体具有更好的性质。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径在120nm左右,包封率达95%以上。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圆整,大小较均匀。将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冷冻干燥后,粒径及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对冻干脂质体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高温、高湿及强光照射对于脂质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脂质体形态变化,药物渗漏,包封率及含量均明显降低。故应低温、避光、干燥处保存。加速和长期试验表明,冻干脂质体在6个月内均稳定。磷脂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高温及光照条件下有少量溶血磷脂MSPC产生。加速和长期放样6个月,各磷脂含量虽有所降低,但无溶血磷脂检测出。可见,冻干的脂质体在低温,干燥,避光处保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AUC较市售制剂“锋克松”提高了4倍。t1/2α较市售制剂延长1.5倍,t1/2β延长2.5倍,MRT较市售制剂也有所延长,清除率及表观分布容积较市售制剂降低。这些药动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有利于AmB毒性的降低和疗效的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性能良好,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内动物试验也表明其具备较市售脂质体更好的性质。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有望为系统性真菌感染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制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析方法的建立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评价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稳定性考察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一、全文小结
  • 二、本研究创新之处
  •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