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兼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兼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

论文摘要

大学科技园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我国部分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所依托的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综合应用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围绕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这一主线,主要侧重从高等教育学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大学科技园。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在对大学科技园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了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相关的理论。(2)系统研究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发展背景、组织特性、功能结构、发展模式等问题,总结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有选择地对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特点及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3)在初步构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互动关系框架的基础上,从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学科建设、大学创业教育三个维度,分别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了我国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4)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分别从大学、政府和大学科技园本身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1)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社会组织,它具有创新性、服务性、依托性、缓冲性的组织特性,其基本功能是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孵化,其中企业孵化是核心。(2)大学科技园替代大学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比大学直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有优势,是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有效形式和理性选择。(3)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技术转移、学科建设、创业教育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是推动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有效载体。(4)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应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所依托的大学必须具备充足的创新资源,园区所在地必须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5)大学科技园有助于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6)大学、政府、企业都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行为主体,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不仅仅取于某一主体的独立作用,而更取决于三者的协同创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三、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一章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史考察
  • 第三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二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程与背景
  •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程及特征
  •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宏观背景
  • 第三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微观背景
  • 第三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与发展模式
  •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 第二节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模式分析
  • 第三节 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比较
  • 第四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上)
  •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关系的一般分析
  •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技术转移
  • 第五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下)
  •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学科建设
  •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创业教育
  • 第六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对策研究
  • 结论
  • 一、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 二、主要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J]. 科技风 2019(35)
    • [2].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19(12)
    • [3].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打造产教融合品牌的路径探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J]. 品牌研究 2019(16)
    • [4].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徐州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市场 2020(02)
    • [5].欧洲科技园的新启示[J]. 华东科技 2020(04)
    • [6].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05)
    • [7].大学科技园如何融入并服务区域创新体系[J]. 科技中国 2020(04)
    • [8].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3)
    • [9].新时代的新引擎之大学科技园典型案例[J]. 新材料产业 2019(09)
    • [10].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6)
    • [11].寻求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8)
    • [12].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9)
    • [13].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19(06)
    • [14].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创意产业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42)
    • [15].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大学科技园调查及中外比较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1)
    • [16].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5)
    • [17].《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J]. 大众文艺 2018(14)
    • [18].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题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3)
    • [19].太仓大学科技园人才项目发展情况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31)
    • [20].浅谈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与优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 [21].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 [22].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的发展[J]. 高教学刊 2016(24)
    • [23].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效显著[J]. 内江科技 2016(12)
    • [24].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初探[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2)
    • [25].职业院校类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
    • [26].高职院校与大学科技园协同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7(02)
    • [27].开放实现科技创新 协同助推事业发展——重庆理工大学科技创新纪实[J]. 重庆与世界 2017(01)
    • [28].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01)
    • [29].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法律保障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29)
    • [30].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J]. 管理观察 2017(03)

    标签:;  ;  ;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兼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