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相动态变化及其与污泥性能相关性研究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相动态变化及其与污泥性能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对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不同工艺(SBR、A/O、MBR等)条件下对各种废水参数(氨氮、COD)等的去除率的差异上,而对活性污泥从驯化初期到成熟期以及各种不同外界参数(温度、pH值、盐度等)下污泥中微生物相的变化以及各个时期的优势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很少。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SBR反应器作为载体,主要研究了淡水污泥驯化初期、污泥形成期、污泥增长期、污泥成熟期等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生物并找出其中的优势生物群体;不同海水浓度条件下(10%、20%、30%、50%)的标志性生物群体以及优势生物群体;不同外界条件(pH值、DO、HRT、温度)对废水中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优势微生物群体的变化;高盐条件下污泥性状及指标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这对研究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污泥驯化初期,颜色为黑色,污泥表面由丝状菌缠绕,污泥活性很差,沉降性能很差,氨氮、COD去除率在3%~10%之间,其代表性微生物为丝状菌、游离细菌。经过约9d的驯化,污泥进入形成期,污泥颜色变为灰褐色,污泥活性有所增强,沉降性能亦有所增强,氨氮、COD去除率在10%~30%之间,其代表性微生物为游泳性纤毛虫、吸管虫等。经过约18d的驯化,污泥进入增长期,污泥颜色变为黄褐色,污泥活性显著增强,沉降性能较好,氨氮、COD去除率在30%~80%之间,原生动物大量出现,其代表性微生物为钟虫、累枝虫等。经过约17d的驯化,污泥进入成熟期,污泥颜色变为橘黄色,氨氮、COD去除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约在80%~89%之间,原生动物迅速繁殖,其代表性微生物为钟虫、轮虫。在污泥进入成熟期,氨氮、COD去除率稳定在86%左右之后,开始添加10%的海水,盐度增加对微生物有一定影响,钟虫、轮虫数量有所减少,随之氨氮、COD去除率也从原来的86%左右降低到82%左右,但钟虫、轮虫依然是优势微生物。经过约10d驯化,氨氮、COD去除率上升到85%左右,开始添加20%海水,氨氮、COD去除率降低到78%左右,钟虫、轮虫数量并没有大量减少,且仍占优势,说明二者已经具有一定的抗盐度冲击能力。经过约10d驯化,氨氮、COD去除率稳定在84%左右,开始添加30%海水,氨氮、COD去除率降低到72%左右,钟虫、轮虫数量有较大的减少,说明较高的盐度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大。经过12d驯化后,氨氮、COD去除率上升到85%左右,并保持稳定,添加50%海水,氨氮、COD去除率迅速下降到60%左右,钟虫、轮虫大量减少,说明较大盐度变化和较高的盐度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较大冲击。但经过20d的驯化,氨氮、COD去除率逐渐上升稳定在84%左右,钟虫、轮虫大量增加,说明二者已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已驯化成为耐盐微生物。在氨氮、COD去除率稳定之后,每隔5d改变一次pH值(7.0、7.5、8.0、8.5)研究pH值对氨氮、COD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得出pH值在8.0~8.5之间最为合适;每隔5d改变一次DO浓度(0.5 mg/L、1.0 mg/L、2.0 mg/L、3.0mg/L),观察DO浓度对氨氮、COD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得出D0在2.0 mg/L能满足要求;每隔5d改变一次HRT(6h、8h、lOh、12h、15h),观察HRT对氨氮、COD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得出HRT≥12h可以满足要求。随着环境温度缓慢降低,观察温度对氨氮、COD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得出温度在19℃以上污泥和微生物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活性。向未驯化污泥中直接添加50%海水,观察驯化从初期到后期的微生物变化,探讨微生物和污泥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进水氨氮,保持进水COD不变,观察微生物变化,探讨与氨氮去除相关的微生物;提高进水COD,保持氨氮进水不变,观察微生物变化,探讨与COD去除相关的微生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淡水资源现状与海水利用
  • 1.1.1 世界水资源结构与分布
  • 1.1.2 中国水资源结构与分布
  • 1.1.3 淡水资源短缺及解决途径
  • 1.1.4 国内外海水直接利用现状
  • 1.2 高盐废水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相研究现状
  • 1.2.1 高盐废水的产生
  • 1.2.2 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相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用水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工艺简介
  • 2.2.2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三章 淡水污泥驯化各阶段微生物相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设计
  • 3.2.1 反应器接种与驯化
  • 3.2.2 SBR装置运行条件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活性污泥驯化初期
  • 3.3.2 污泥形成阶段
  • 3.3.3 污泥增长期
  • 3.3.4 污泥成熟期
  • 3.3.5 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及指示作用
  • 第四章 不同盐度下废水中微生物相变化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设计
  • 4.3 10%海水条件下的微生物相的变化规律
  • 4.4 20%海水条件下的微生物相的变化规律
  • 4.5 30%海水条件下的微生物相的变化规律
  • 4.6 50%海水条件下的微生物相的变化规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界条件变化对微生物相及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试验设计
  • 5.3 pH值对COD、氦氮及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5.4 DO对COD和氮氮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
  • 5.5 HRT对COD和氨氮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
  • 5.6 温度对COD和氨氮去除率及微生物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盐度废水性状、指标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 6.1 引言
  • 6.2 试验设计
  • 6.3 高盐废水污泥性状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 6.3.1 培养初期
  • 6.3.2 培养中期
  • 6.3.3 培养后期
  • 6.4 污水指标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 6.4.1 氨氮去除率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 6.4.2 COD去除率与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戴晓虎: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资源化现状、瓶颈与解决途径[J]. 给水排水动态 2017(04)
    • [2].多层烧结工艺在冶金污泥上的应用[J]. 柳钢科技 2019(03)
    • [3].污泥资源利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04)
    • [4].一种用于污泥干燥的热发生系统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2)
    • [5].添加餐厨油脂对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及厌氧消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12)
    • [6].蚯蚓粪对城镇污泥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01)
    • [7].乳化污泥固液分离设备的研制[J]. 矿冶 2020(01)
    • [8].制革含铬污泥制备陶粒的性能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1)
    • [9].污泥中有机质及微生物对混凝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2)
    • [10].委内瑞拉油田污泥脱水橇设计[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04)
    • [11].暂存库填埋调质污泥的压缩与固结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4)
    • [12].白酒废水污泥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思考[J]. 区域治理 2020(03)
    • [13].燃煤机组污泥掺烧项目工程设计[J]. 热力发电 2020(04)
    • [14].污泥掺混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适应性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2)
    • [15].制革污泥铬形态表征[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3)
    • [16].制革厂污泥改良土壤对四种芳烃农作物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7].制革污泥中铬的提取及测定方法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2)
    • [18].制革污泥对两种不同土壤中生长的罗勒叶油的产量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9].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掺烧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 2020(05)
    • [20].周期性污泥调堵技术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21].城镇污泥对麦地农田土壤环境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22].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泥保水特性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20(04)
    • [23].掺烧污泥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给料及配风系统设计与应用[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0(02)
    • [24].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6)
    • [25].含氟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水泥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 2020(08)
    • [26].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强化印染污泥溶胞效果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8)
    • [27].废水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智能城市 2020(17)
    • [28].基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9)
    • [29].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粘胶污泥含锌方法探讨[J]. 人造纤维 2020(04)
    • [30].含有毒有害组分有机污泥的湿式氧化减量技术[J]. 净水技术 2020(10)

    标签:;  ;  ;  ;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相动态变化及其与污泥性能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