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量化”应用到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中来

把“量化”应用到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中来

张松

[摘要]贫困生工作对高校工作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独立学院这一新机制、新模式本科高校日渐规范的发展,涌入独立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贫困生工作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量化”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应广泛的应用于独立学院贫困生贫困程度摸底、认定和教育之中。本文也对国家助学金评定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量化贫困程度摸底国家助学金管理教育

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贫困生。随着社会对贫困生的广泛关注,贫困生的概念也得到了扩展。贫困已由单纯的经济贫困拓展到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两个方面。本文所指的贫困生还是主要以经济贫困为主。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本科层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借助母体高校办学的“依附”期和增强办学自主性的“独立”期,已成功走入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的过渡期,也在今年迎来教育部对全国独立学院教学评估。

独立学院的规范发展和教育成果为社会所认可,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也在每年急剧增加。而一年一万的学费再加由物价飞涨带来的生活费激增,更是让经济普通的家庭也变成了经济困难的家庭,这使更多的学生提出对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不少家庭勉强凑齐第一年学费,后几年学费就变得难以维持,这让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都置于窘迫的处境。公平公正的评选和发放国家助学金在这一时刻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贫困生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践

本文是笔者在工作中的思考与探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主要阐述“量化”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应广泛的应用于独立学院贫困生贫困程度摸底、认定和教育之中。并对国家助学金评定提供了一种思考和“量化”结合“评议”的操作方法。下面是笔者近四年来对此工作的实践、归纳。

一、“量化”结合“评议”的贫困程度排序与国家助学金评定

(一)方向定位

贫困生认定是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关键,也是国家助学金评定的基础环节。如何进行贫困生认定?如何做好国家助学金评定?这是两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根据各年学院贫困生认定的比例大致确定本学年贫困生比例(如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然后根据班级贫困生认定申请的人数,用“量化”结合“评议”的方法确定其贫困程度排序。最后按照排序注册本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在管理上做一定分别:严格按照排序确定比例内的贫困生及其次序,用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济困奖评定;排序较后未入围的学生不参与本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济困奖评定,但可享受校内贫困生勤工助学岗竞岗等政策待遇;对于数据差异明显,经核实严重不符合贫困生资格的同学,给予诚信教育并取消其本学年申请贫困生认定的资格。

如何对贫困程度排序?考虑到结果应是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大原则。笔者通过对学生贫富程度的心理界定的调查,设计量化排序模型,处理数据得出初序,并最终结合民主评议确定终序。并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本人所带班级为试点进行实践,效果令人满意。

(二)实践操作

1.量化模型。

(1)设计模型。确定贫困程度的受为家庭经济情况和在校贫困表现两方面影响。进一步根据《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设计通过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欠债情况三大类的调查确定家庭经济情况的数学模型;根据工作经验及专家指导设计对学生手机价格,月手机费,日三餐费,月其他生活费,消费时常与谁一起五大类的调查确定在校贫困表现的数学模型。

(2)计算权重。根据模型制作问卷,并对各试点班级分别做了全面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和“在校贫困表现”两方面各对“贫困程度”影响多少。(注:给出加和为100的两数分别代表“家庭经济情况”和“在校贫困表现”各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并分别写在对应括号内;以下题目类似)

家庭经济情况()在校贫困表现()

2.你认为家庭“人均年收入”,“成员中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欠债情况”三方面各对“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多少。

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成员中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家庭欠债情况()

3.你认为“手机价格”,“月手机费”,“日三餐费”,“月其他生活费”,“消费时常与谁一起”五方面各对“在校贫困表现”影响多少。

手机价格()月手机费()日三餐费()月其他生活费()消费时常与谁一起()

4.你认为在以上三方面影响关系外,影响“贫困生贫困程度”的因素。请在下方写出,并注明影响关系。

有效问卷571份,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平均数。整理如下(最终取1位有效数):

班级年级家庭经济情况影响贫困程度权重在校贫困表现影响贫困程度权重人均年收入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欠债情况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使用手机的价格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月手机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日三餐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月其他生活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班级年级

家庭经济情况影响贫困程度权重

在校贫困表现影响贫困程度权重

人均年收入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

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

欠债情况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权重

使用手机的价格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

月手机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

日三餐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

月其他生活费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

消费时常与谁一起影响在校贫困表现权重

07

61.6

38.4

42.7

32.4

24.9

16.4

17.5

25.3

26.2

14.7

08

59.0

41.0

44.1

30.7

25.1

13.7

20.7

22.6

30.6

12.4

09

59.9

40.1

42.8

33.6

23.4

14.9

19.4

26.9

23.3

15.5

10

61.2

38.8

40.1

34.8

25.1

15.5

18.7

27.6

24.2

14.0

11

62.4

37.6

41.7

33.8

25.5

14.9

18.9

26.1

25.4

14.7

60.8

39.2

42.3

33.1

24.8

15.1

19.0

25.7

25.9

14.3

(3)数据分析。通过对异年级同专业学生的问卷结果看,相近专业学生心理类似,对贫困的理解也基本一致。具体看来,在校贫困表现也是学生对贫困生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同学们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方面的消费情况。“总”的数据较具稳定性也较推广性。

2.实际调查。

(1)展开具体调查。首先成立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结合学生投票和班内申请认定学生宿舍分布确定小组成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公心教育。然后重新向申请认定的学生发放《调查表》,要求如实填写,并最终结合各民政部门盖章的原始《调查表》获得相对准确的“家庭经济情况”数据;同时根据各申请学生的在校实际生活情况,展开“在校贫困表现”调查,获取“在校贫困表现”数据。

(2)数据整理录入。将所有调查数据核实汇总(实际操作中尽量不要更改《调查表》及调查汇总数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统一标准后录入。注意考虑客观因素,笔者在录入过程中考虑到男女生饭量差异,男生的三餐消费数据全部除1.5后录入;“消费时常与谁一起”量化分为两档,即常与相似家庭情况同学一起的录入50,常与家庭较好同学一起的录入100。

3.数据计算(笔者通过MicrosoftExcel软件完成所有计算工作)。

(1)求取“相对”数据。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数据都应划整为“相对”数据。方法如下:

通过MAX函数找出同类数据中最大的数,为描述方便,记为A,将A转为百分制A′,即令A′=100,则其他B、C等数据按比例求取“相对”数据B′、C′,即B′=B/A*100、C′=C/A*100等。

(2)运用公式计算。通过模型设计及权重计算,我们得到下面了三个计算公式。(在实际操作中,各班可根据本班问卷数据计算,笔者此处以“总”举例)

富裕指数=0.608*家庭经济情况+0.392*在校贫困表现

家庭经济情况=0.423*人均年收入-0.331*劳动能力弱及失业人数-0.248*欠债情况

在校贫困表现=0.151*手机价格+0.190*月手机费+0.257*日三餐费+0.259*月其他生活费+0.143*消费时常与谁一起

最终,在单元格中对应数据位置运用以上公式得到每位被调查摸底同学的富裕指数。

(3)考虑“其他情况”获得贫困程度初序。首先,比较富裕指数并从小到大排序。然后,考虑“其他情况”对排序做简单调整得到贫困程度初序。笔者做法如下:1、每获得过一次国家助学金资助排名后排3名(约为同类学生数/4,以力让求每位贫困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都能获得至少一次国家资助);2、单亲家庭同学排名靠前3名。

4.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参考“初序”,结合民主评议确定贫困程度“终序”。

5.“量化”手段辅助性使用说明。

量化手段所涉及到的调查过程及初序结果,主要应用于低年级(新生入校时期)。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老师和学生整体把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也相对“科学的”得到一个初步结果。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大可不必再次全面大规模调查,一是避免某些学生投机的影响排序结果,二是入学时的这次排序结果也在高年级时依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考虑到同学们之间已经有了长时间的深入了解,所以针对“量化”的结果,“评议”的份量也应逐年加大起来。到大四甚至可以完全抛弃“量化”结果,直接进行“评议”程序。

(三)论证总结

1.量化的科学性

在实际操作中,每次数据的调查、统计及标准化都着实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差,并且在调查阶段中,家庭经济情况更是不宜从《调查表》内的数据上苛求考证的。由此也就带来了计算所得的“初序“的不精确性。但只要我们本着力求真实的态度,通过计算得出的“初序”结果还是具有总体的准确性的。它能为“终序”的确定提供了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这是笔者在过去的三年多的研讨和实践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的。

权重的计算是由4个同类专业试点班数据统计得来。在公式的拟定过程中,笔者咨询心理学专业老师和统计学专业老师确定公式采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简单易行,较能准确反映出调查总体的实际情况。

笔者对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的理解是让更广泛的贫困家庭学生受到资助,尤其是现在党和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所以对大多学生的资助大可不必连续四年。因此在贫困程度数据精确性方面,不用太过在意。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据学生在校其他各方面的表现,每年度对资助对象微调会使结果变得更为公平,会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普及到更多的家庭,更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

2.量化的局限性与优越性

科学的量化设计需要严谨的证明,但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笔者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还需要感性的校正。

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始终是班级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决议者,当然也包括贫困程度排序。在笔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中,“贫困生的生活习惯”、“穿衣打扮”、“品德”、“学习成绩”、“家庭突发状况”等也是常被学生所提及,所以即使不考虑“初序”的不精确性,一些列不易量化的因素也被学生们所关注。由此在最后的评议中,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需参考“初序”,进行广泛的民主评议以确定班级贫困生贫困程度“终序”。

相比不借助量化手段初步判断的传统评议方法,量化工作方便负责老师及班级的贫困生评议小组了解他并不熟悉的同学。传统的评议过程中,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的压力及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经常三、四天讨论的结果,常常因为某一个考虑不周的问题而被完全否定,认定小组成员也因没有整体的比较而焦头烂额。有的采用宿舍平均分的方式,有的甚至不能实现动态管理,这些都使国家的助学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量化”影响下的贫困生管理和教育

(一)注重统计、深度分析

在贫困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数据的统计、分析、存档工作,感性的认识往往不能够全面的掌握事物。以学院勤工助学工作为例:学院勤工助学岗位中校内岗、校外岗与学院政策倾向下学生校内自主创收项目分别占了多少?在岗同学年级分布情况如何?男女比例如何?究竟有多少是学院认定贫困生身份?在岗贫困生又占了全院贫困生的多少比例。

数据的分析对工作中问题的发现有极大的意义:通过对同一情况下不同事物的数据比对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同一事物的数据变化了解工作动向。学生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群体,滞后的管理常常使问题错过最佳的解决时期,不利于学生成长。贫困生是个很“低调”的群体,粗线条的管理模式会更容易让我们忽略一些细微的心理问题。勤于统计、勤于思考对推进贫困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活用“量化”、辅助教育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量化”的目的虽然是得到排序结果,但在“量化”的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也渐渐的彰显出来。

首先是诚信教育。细致的调查及富裕指数的计算会让相对一部分恶意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退出助学金的竞争。因为数据都是相对折算的,所以富裕指数并不能代表具体富裕的程度,但是正是这相对得到的使家庭一般的学生数据上明显高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这让他们认识了他人、认识了自己,无形中触动了他们对诚信的感悟。

然后是本真教育。现在的学生太追求表面的虚荣感,而“量化”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手机是不是需要那么功能强大”,“生活上是不是应该如此大手大脚、爱慕虚荣”等一系列问题都通过“量化”回绕在贫困生的脑子里。“自己都不懂得体谅父母,政府的帮助又能起到多大的意义?”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教育的目的理应如此。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邮编:273100

(责任编辑刘华山)

本文系受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SZ200910。

标签:;  ;  ;  

把“量化”应用到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中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