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之研究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之研究

论文摘要

损害赔偿作为民事责任中最重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责任形式1,在民法领域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违约损害赔偿是合同法的最核心部分,目的是在于使受害方通过损害赔偿达到合同如期履行后的状态,对违约后的当事人的利益进行再平衡。研究和正确把握损害赔偿这一违约责任形式,可以有效地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违约行为,鼓励交易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以最大化的实现民事责任中的公平原则。本文从违约损害赔偿的理论着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国立法及判例在实践中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的确定的运用规则,并结合了我国的立法及司法现况作了些总结与分析。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在序言中,笔者从笔者所从事的合同谈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就违约损害赔偿中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些罗列,从而确定了本文所要讨论的议题以期待对其众多问题的解答有所帮助。第二部分笔者从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作为切入点,讨论了违约损害赔偿的两大分类,梳理了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及其组成部分。并就违约行为、损害、违约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免责事由这四大组成部分做了详尽的探讨。同时,对于损害这一重要、讨论最为广泛的话题,笔者对其概念及其种类划分做了学说上的考察。特别是对于损害种类的划分,笔者比较了各国立法的不同分类,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角度,总结出通常需要予以赔偿的为直接损害、实际损失、返还利益和信赖利益。而对于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期待利益,鉴于其范围的认定较为复杂,人们往往需要根据因果关系和其他相关规则对其进行适当赔偿。第三部分笔者讨论了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完全损害赔偿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及可预见性规则作为其限制基本原则。完全损害赔偿原则作为一个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重要原则,已经为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首肯,也为我国合同法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完全损害赔偿原则的适用并不意味着受害人的任何损害均可以被赔偿,否则法律就成为一个万无一失保障的工具了。故需要对损害赔偿范围作一个合理的限制。因此引出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另一个基本限定原则:可预见性规则,并就其预见构成作了具体分析。在我国合同法中,尽管也采用了可预见性规则,但在具体适用中并没有区分当事人的过失违约和故意违约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第四部分笔者探讨了各国立法及判例中确定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补充原则,即过失相抵规则、损益相抵规则、减轻损害规则。虽然这三种补充性规则并不像上述两种基本规则那样被优先及普遍适用,但作为解决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各种繁杂情形,这些补充性规则的适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在我国合同法中,就过失相抵规则和损益相抵规则并没有在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这两项规则的适用应为我国立法者及实务界所采纳。第五部分为全文的总结。就在序言部分所提出一些问题,笔者从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及在实践中如何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些规则做了些总结,并就我国法律在上述两个方面的现况及不足之处也提了些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序言
  • 第二部分 违约损害赔偿的理论概述
  •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分类
  • 1. 约定损害赔偿
  • 2. 法定损害赔偿
  • 3.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的联系
  •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
  • 三、违约损害赔偿的特征
  • 四、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
  • 1、违约行为
  • 2、损害
  • 1) 损害概述
  • 2) 损害的种类
  • 3、违约行为与损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 1) 条件说
  • 2) 相当因果说
  • 3) 预见说
  • 4) 法规目的说
  • 4、免责事由
  • 1)免责事由概述
  • 2)免责事由内容
  • 第三部分 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
  • 一、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之完全赔偿原则
  • 1. 完全赔偿原则概述
  • 2. 完全赔偿原则的适用规则
  • 二、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限制规则之可预见性规则
  • 1. 可预见性规则的概述
  • 2. 可预见性规则的内容构成
  • 1)预见主体
  • 2)可预见时间
  • 3)预见的内容
  • 4)预见的标准
  • 第四部分 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规则之补充规则
  • 一、过失相抵规则
  • 1. 过失相抵规则概述
  • 2. 过失相抵规则的构成条件
  • 3. 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
  • 二、损益相抵规则
  • 1. 损益相抵规则之概述
  • 2. 损益相抵规则之构成
  • 三、减轻损害规则
  • 1. 减轻损害规则之概述
  • 2. 减轻损害规则之理论基础
  • 3. 减轻损害规则之类型
  • 第五部分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核损害赔偿国际立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20(25)
    • [2].快递损害赔偿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11)
    • [3].论有毒物质侵权潜在损害赔偿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4].我国核损害赔偿立法的完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5].生态破坏的损害赔偿初探[J]. 山西农经 2017(12)
    • [6].商业诋毁损害赔偿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24)
    • [7].论刑事损害赔偿对定罪量刑的影响[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5(04)
    • [8].丈夫有婚外情导致离婚,我的损害赔偿请求为何法院不支持[J]. 伴侣 2017(02)
    • [9].商誉损害赔偿的民法典路径[J]. 法治论坛 2017(01)
    • [10].操纵证券市场的不法所得与损害赔偿计算[J]. 证券法律评论 2017(00)
    • [11].证券投资者保护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香港市场经验为借[J]. 证券法律评论 2017(00)
    • [12].英美合同法上的获益交出请求权研究[J]. 贸大法律评论 2016(00)
    • [13].由老虎伤人引发的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J]. 青春岁月 2017(11)
    • [14].论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法律性质及其争议解决路径[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5].物之使用可能性损害赔偿研究[J]. 研究生法学 2020(01)
    • [16].违反选择法院协议的损害赔偿救济——以欧盟布鲁塞尔体系为视角[J].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9(03)
    • [17].民法典系列[J]. 政法论坛 2017(02)
    • [18].欧洲损害赔偿法的改革(上篇)立法模式与不法行为的归责要件[J]. 北航法律评论 2011(00)
    • [19].欧洲损害赔偿法的改革(下篇)具体问题[J]. 北航法律评论 2012(00)
    • [20].浅析我国海洋溢油的生态损害赔偿索赔主体[J]. 神州 2013(29)
    • [21].侵权法上使用中断的损害赔偿[J]. 国际商法论丛 2010(00)
    • [22].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发展方向[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10)
    • [23].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范围[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0)
    • [24].建立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探讨——福岛核事故损害赔偿的启示[J]. 保险研究 2013(09)
    • [25].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26].刑事损害赔偿的刑事归属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09(24)
    • [27].误期损害赔偿与索赔——《建筑施工合同与索赔法律实务》之九[J]. 陕西建筑 2011(11)
    • [28].网络不正当竞争损害赔偿研究——以流量、数据为视角[J]. 电子知识产权 2019(12)
    • [29].浅谈生态损害赔偿磋商机制的完善路径[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1)
    • [30].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下的统一损害赔偿[J]. 政法论坛 2019(04)

    标签:;  ;  ;  ;  ;  ;  ;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