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隐性知识共享是创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重要手段。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对于提升知识管理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隐性知识的争论问题入手,归纳总结了隐性知识的两种类型:尚未被形式化的知识与不能被形式化的知识,并指出其存在的原因:由于形式化手段未创新,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将隐性知识形式化;隐性知识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被形式化。通过回溯波兰尼的隐性知识,引入“行动的体现”理论,提出“回到行动中理解隐性知识”的方式,认为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体身心、特定情境下以具体行为体现,涉身性、情境化、实践过程性是其本质属性,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丰田汽车生产线上隐性知识共享的个案分析,探究了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机理,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本质是主体间性的行动过程,嵌入情境“人——人”面对面的互动方式是隐性知识共享的一般模式,并指出共享主体的能力、主体的共享意愿、知识互动方式和共享情境是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最后,构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必备系统:能力系统是共享的根本动力;交流系统是共享中主体互动和知识流动的方式;激励系统为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外部动力;情境系统是基础平台,服务与支撑隐性知识共享。通过对各系统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的评估,认为这四个系统间同时交互作用才能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本文研究的一个倾向是:回到事物本身、回到隐性知识存在的特定情境把握隐性知识,是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的合理进路;隐性知识共享是主体间性的行动过程,不能“去情境化”。本文研究,期望对进一步理解与界定隐性知识提供思考和借鉴,为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一个研究进路;另一方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隐性知识内涵的研究
  • 1.2.2 关于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行动视域下的隐性知识
  • 2.1 争论中的隐性知识
  • 2.2 回溯波兰尼的隐性知识
  • 2.3 回到行动中理解隐性知识
  • 2.3.1 “行动的体现”的含义
  • 2.3.2 行动中体现隐性知识
  • 2.3.3 隐性知识内涵及其属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机理
  • 3.1 从丰田汽车生产线上隐性知识共享谈起
  • 3.1.1 丰田汽车生产线上隐性知识流动与转移
  • 3.1.2 丰田汽车生产线上隐性知识共享与创造
  • 3.1.3 丰田隐性知识共享方式存在的历史境遇
  • 3.2 隐性知识共享的一般模式及作用
  • 3.2.1 隐性知识共享本质是主体间性的行动过程
  • 3.2.2 嵌入情境“人——人”面对面的互动方式
  • 3.2.3 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
  • 3.3 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
  • 3.3.1 隐性知识共享的主体能力
  • 3.3.2 隐性知识共享的主体意愿
  • 3.3.3 隐性知识共享的交流方式
  • 3.3.4 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定情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结构及其运作机制
  • 4.1 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结构
  • 4.1.1 能力系统
  • 4.1.2 交流系统
  • 4.1.3 激励系统
  • 4.1.4 情境系统
  • 4.2 各子系统间运行机制及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
  • 4.2.1 评估各系统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
  • 4.2.2 各系统同时交互作用实现隐性知识共享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行动视域下隐性知识探析——基于波兰尼视角和“行动的体现”理论的考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10)

    标签:;  ;  ;  ;  ;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