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置入对脊柱形态发育的影响;评价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在儿童型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将15只3月龄幼猪随机分为3组,A组(5头)为空白对照组,自T6-T15后路切开,显露椎板;B组(5头)为对照组,置入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5头)为试验组,置入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试验的目标设计为T6、7,T8、9椎体的平均高度,T7/8、T8/9、T9/10椎间盘的平均高度,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的平均距离,应用X线测量并观察脊柱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应用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10例儿童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矫形前、矫形后身高、躯干偏移距离、双肩高度差值、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的变化。第二部分临床应用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10例儿童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5-8岁,平均6.8岁;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入院时冠状位侧凸Cobb角38°-85°,平均66.8°,矢状位后凸Cobb角38°-66°,平均45.5°,Bending相冠状位侧凸矫形率平均11.6%。结果:术后3个月,C组T6、7,T8、9椎体的平均高度,T7/8、T8/9、T9/10椎间盘的平均高度与A组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而与B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平均距离44mm。矫形前后身高平均增高7.46cm (5.37cm-9.55cm),躯干偏移从平均19.8mm(12mm-34mm)矫形到4.6mm (0mm-9mm),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躯干平衡,矫形后双肩高度差值从平均17.5mm(11mm-26mm)矫形到3.9mm(0mm-9mm),矫形后侧凸平均28.8°(17°-39°),矫形率平均56.2%(48.8%-65.7%),矫形后后凸平均31.6°(25°-39°),后凸矫形率平均26.7%(10.3%-44.2%)。结论: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对猪脊柱有明显的限制生长发育的作用;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置入对猪脊柱发育无明显的影响;临床初步应用证实了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非融合矫形可获得良好的即时矫形效果。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正文
  • 引言
  • 第一部分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置入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
  • 第二部分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在儿童型脊柱侧凸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 结论
  • 四、参考文献
  • 五、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附录二 附图
  • 六、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七、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八、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