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别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与个别正常牙合之间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下颌旋转趋势、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不同,分析正畸治疗对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生长发育及面部高度比例的影响,观察使用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和摇椅弓+Ⅱ类牵引治疗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引起下颌骨位置、下颌旋转方向、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变化的差异,了解两种治疗方法所引起下颌骨及相关面部比例改变的机理。方法从2005~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收集的11~13岁和13~15岁的个别正常牙合中分别选取30名,男女比例为1:1,拍摄头颅侧位片。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正畸治疗患者26名,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12.11岁,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所有患者采用非拔牙直丝弓矫治,整个治疗时间约20~28个月。按打开咬牙合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用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和摇椅弓+Ⅱ类牵引打开咬牙合。用头影测量软件WenCeph8.0对个别正常牙合及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片进行描点测量,分别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与个别正常牙合之间下颌骨位置、下颌旋转趋势、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不同,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引起的下颌骨位置变化、下颌旋转方向、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1)与个别正常牙合比较,A、B两组治疗前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靠后,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前面高和前下面高相对较短,面部表现为水平型生长。(2)A组、B组治疗后的测量指标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发现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通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平面导板和Ⅱ类牵引,其面部比例、颏部形态的改变比直丝弓矫治器配合摇椅弓和Ⅱ类牵引明显,前者更接近个别正常牙合。(3)A、B两组治疗后上下颌在矢状向的相对关系均正常,治疗后A组SN-MP、Y轴较治疗前增大(P<0.05),而B组治疗后SN-MP增大,Y轴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组下颌发生明显顺时针旋转,而B组下颌未发生旋转。虽然A、B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Me、ANS-Me、ANS-Me/N-Me(%)都有增加,但治疗后A组前面高和前下面高的增长,前下面高与前面高的比例变化比B组更明显。A、B两组治疗后均表现后牙升高,前牙唇倾,但A组后牙升高比B组明显,B组前牙唇倾比A组明显。A组治疗后颏高增加更明显,颏部突度较B组小。结论本研究发现不论是采用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还是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均能改善上下颌矢状向的不调,但前者引起的下颌旋转、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变化比后者明显。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与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打开咬牙合,均表现为后牙升高,前牙唇倾,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是刺激下颌后牙槽的增长,升高下后牙,使得前面高与前下面高明显增大,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下前牙的唇倾没有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明显。后者主要为唇倾下前牙,对后牙的升高作用没有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显著,而且下颌未发生顺时针旋转。由于下前牙唇倾,还不能得出平面导板和摇椅弓可使下前牙压低的结论。对于面下1/3高度不足的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使用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优于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改善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面型的效果较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明显,治疗时间相对较短,但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更高。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拥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5)
    • [2].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关系测量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3].A点凸距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正畸治疗中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1)
    • [4].安氏Ⅱ类一分类错青年患者正畸过程中咀嚼效率的变化[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4)
    • [5].不同年龄段安氏Ⅱ类亚类患者对称性的比较[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 [6].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殆的疗效评估[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3)
    • [7].安氏Ⅱ类1分类前磨牙拔除模式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7)
    • [8].成都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鼻唇角的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2)
    • [9].铸造成型固定式双垫矫治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分析[J]. 口腔疾病防治 2016(11)
    • [10].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颅颌面结构三维形态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05)
    • [11].正畸微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02)
    • [12].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软组织侧貌的影响[J]. 口腔医学 2011(06)
    • [13].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矫治的对比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11)
    • [14].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颏部生长变化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35)
    • [15].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护理体会[J]. 广东牙病防治 2010(02)
    • [16].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02)
    • [17].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效果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4)
    • [18].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院 2010(06)
    • [19].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变化[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12)
    • [20].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重度深覆盖错的临床研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06)
    • [21].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后复发特点与再矫治[J]. 广东牙病防治 2009(07)
    • [22].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22)
    • [23].12例安氏Ⅱ类低角型成年患者拔牙治疗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 [24].固定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远中错矫治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25].安氏Ⅱ类2分类女性颅面结构生长变化的分析[J]. 重庆医学 2008(05)
    • [26].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6)
    • [27].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改变[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S1)
    • [28].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矫治前后前面高及双平面变化的临床研究[J]. 口腔疾病防治 2016(07)
    • [29].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与否的逐步判别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4(05)
    • [30].关于安氏Ⅱ类使用Ⅱ类牵引效果的临床评价[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14)

    标签:;  ;  ;  ;  

    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